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IPO利弊分析

2017-08-10 财会观察

1. 上市好处

 

1.1 首次公开上市期间筹集资金

 

企业在首次公开上市期间筹集资金,有助于扩展现有业务并在稍后阶段并购和发展新业务。

 

推动公司上市有很多原因,除了可以维持企业形象和声誉、获得公众认可外,最能够直接的衡量的好处就是能为筹集资金。上市所筹集的资金是企业的长期资金,能够强化资本结构,促进企业持续增长。强大的资本结构对企业十分重要,特别是资本密集式企业,他们或需要长期资金促成企业快速发展。

 

上市后,企业将有更多途径筹集资金,支持企业策略发展和扩展业务,如:配售新股、安排供股。要筹资收购新业务,上市公司经常会发行新股或其他财务工具,给予卖方作代价。

 

1.2 增强企业管治-改善财务报告程序和内部管理

 

预备上市期间,企业致力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以最高效率通过监管局审批。部份私营企业的财务报告程序仅符合法例规定。再者,不少私营企业并不太重视财务报告的内部管理。要在紧逼的时间内为上市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企业需要提高财务报告程序和内部管理的质量与效率。随着业务扩展,企业财务信息亦需要更为精确。因此,改善财务报告程序和内部管理,无疑可提供准确而且最新的财务信息,有助企业作出商业决定。

 

1.3 更灵活的员工薪酬福利

 

留得住顶尖人才,就是企业的成功之道,同时亦要鼓励他们为公司尽心效力、积极工作。上市前期和上市后,企业可推行股份期权计划,令员工的薪酬福利更具灵活性。股份期权计划获上市公司广泛采用,对董事和员工的工作表示认同,与他们一同分享公司的成就。透过订立服务年期、业绩目标等行权条件,使股份期权计划能够推动员工,令他们对公司更忠诚,并尽心兑现服务承诺。

 

主要章节

2. 另一方面

 

2.1 财务透明度-激发市场竞争,引起持份者之关注

 

私营企业视财务信息为高度机密,不愿与公众分享有关信息,特别不希望向竞争者公开。而上市后,企业必须提高透明度。根据《上市规则》,所有上市公司(包括:主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须要在香港交易所(简称:港交所)网页公布其财务状况。在现有规则下,申请上市企业的财务透明度亦会提升。自201441日起,所有企业申请上市后,其招股书的「申请版本」将会列载于港交所网页上。

 

因此,企业过往的财务信息可供公众查阅。增加了财务透明度,上市企业更能获得企业投资者和公众投资者认可。然而,这政策导致无可避免要上市公司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2.2 公布财务状况-预备财务报告的时间紧拙

 

私营企业的财务报告预备时间相对灵活,其财务报表每年由管理层编制,以供独立审计。根据当地法例,部份非香港注册企业可豁免审计要求。但根据《上市规则》,上市公司需要定期公布其财务状况。在主板上市的公司,需在中期财政期间结束两个月内发布中期业绩,及在其财政年度结束三个月内发表年度业绩。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需在每季及中期结束45天内发布季度及中期业绩,并在其财政年度结束三个月内发表年度业绩。要配紧凑的报告时间表,上市公司需要有效率的财务报告系统。

 

2.3 更多规定和信息披露要求

 

企业上市后,仍要面对不少难题,亦要遵守更多上市规定。所有上市公司都要严格遵守《上市规则》,并需要实时披露可能影响股价的敏感信息。与关联人士进行各式各样的交易,在私营企业实属常见。《上市规则》列有不少条款,防范上市公司董事、高级行政人员或主要股东该等人士与关联人士交易时,利用其身份套取利益。上市公司的所有关联交易都必须完全遵守《上市规则》的条款,并且在有需要时获得独立股东同意。

 

除此之外,所有按《上市规则》定义为须公布的交易(详见主版上市规则第十四章,创业版上市规则第十九章),上市公司按交易规模和性质,遵守有关规定通报和公布有关交易,并获股东允许。如该等须公布交易需要获得股东批准,上市公司须向股东发送通函,其内容需通过港交所审批程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