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这家“奶奶厨房”,古稀老人为何“秒”了米其林大厨?真相原来是……

成都发布 2019-05-18


按照三天一小火

五天一大火的频率

发布君掐指一算

成都最近又要在网上火一把


果然,一家叫“奶奶厨房”

成都馆子近日登上了央视!

“啊?身为资深吃货的我咋不晓得?

难道是家新晋网红店

还是大隐隐于市的资格老字号

味道好不好嘛?有没得米其林好吃嘛?”

……


走走走,发布君带你们马上出发

一起去拜访下这家“神秘”网红店

 

厨 房

“年轻老人”为“年长老人”做饭


一间30多平方米温馨的厨房,一群活跃充满朝气的“资深美女”……


走过人流如织的华西坝,穿过国学巷拐入小税巷,周围立即安静了下来,进入小税巷5号院一直走到头,“奶奶厨房”跃然眼前。


走进“奶奶厨房”,着实被眼前的热闹景象吓了一跳,虽然一屋子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但扑面而来的年轻气息令人愉悦,情不自禁就会融入了她们的节奏。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1344o7rlro&width=500&height=375&auto=0

这是一间为“年轻老人”为“年长老人”做饭的公益食堂。它的诞生,还要从一个叫“四孃”的热心肠讲起……


刘道笠奶奶今年70多岁,在小税巷里生活了大半辈子,也是社区无人不知的热心肠“四孃”。刘道笠之前一直在社区开餐馆,手艺相当不错,随着年龄增大精力不济,不得不关门回家休息。

充满欢笑的“奶奶厨房”


后来,刘道笠发现身边有不少空巢老人,生活起居需要人照顾。和大家一起商量后,“四孃“决定办个小食堂,给空巢老人做饭。2016年,她集结了罗承锦、庞家园、林德蓉、周婉萍、贺医生,创办了“奶奶厨房”为附近的老年人做饭,后来,四孃手受伤忙不过来,罗承锦又把爱人李运成喊来帮忙,自此,六朵花和一片绿叶的组合稳固了下来。


如今,“奶奶厨房”的组织越来越庞大也越来越规范,做饭不仅是帮助他人的公益项目,更是这群“资深美女”的娱乐项目,大家聚在一起聊天、择菜、炒菜、送饭,下午画画、看电视,生活充满了欢乐。


你看看,别个的店两年多了照样红红火火,有的网红店开半年就垮了……奶奶厨房,还是这么稳!


惊 喜

温暖之举引得央视跑来“秘密改造”


最近,“奶奶厨房”更大的欢乐降临了:央视《秘密大改造》节目组来到刘道笠的家,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她家和“奶奶厨房”进行了一番装修!看到焕然一新的家,刘道笠惊讶又感动,“不晓得咋感谢大家,只有继续用心把‘奶奶厨房’办好。”

刘道笠奶奶

“奶奶厨房”其实是和刘道笠家相连的一间屋子,原本是社区修建的活动室,后来为了支持大家做公益,改造成了“奶奶厨房”。


栏目组此次的任务原本只是改造刘奶奶的家,帮这位身边好人改善居住环境,然而设计师被刘道笠故事感动,决定将“奶奶厨房”一并改造。


不是所有的厨房都叫“奶奶厨房”……能让央视选中……奶奶厨房,666!


伙 食

美女“小姐姐们”为老人特别定制


虽然这里叫“奶奶厨房”,但不能随便喊奶奶、婆婆,要跟着大家叫“姐”,最多就是“嬢”。


每周三是“奶奶厨房”的志愿者日,也是一周中最热闹的一天。一大早,厨房的姐妹们就相约买菜,并且一边聊天一边做好准备工作。

“资深美女”亲自示范剥蒜技能


给老人家做饭是有一定风险的,岁数大了,身上或多或少有些毛病,哪些吃得哪些吃不得,每个人情况都不一样。“奶奶厨房”是点菜制,客人们需要先打电话预约,想吃啥四孃她们就做啥,但有些老年人就是贪嘴,故意隐瞒病情,啥子都要吃不忌口。幸好还有四孃这个百事通,周围哪个有高血压哪个有糖尿病,她心头清楚得很,蒙混不过去。


“老年人必须吃得烫,煮好之后要马上送过去,不能耽误。”刘道笠说每天送饭都像打仗一样,她端着菜还要一路小跑,生怕动作慢了菜就凉了。给走不动的老人送外卖,走得动的就自己过来吃,“奶奶厨房”的模式大受欢迎。“这些老人都八九十岁了,跟他们比我年轻得很。”刘道笠奶奶说到。


做饭说起来简单,但要做集体伙食,四个厨师还是很辛苦。早上七点半就出了门,买菜洗菜切菜,一直忙活到下午一两点才有空刨两口,吃完还要洗碗收拾。庞家园说以前上班都没这个累,上班还挣工资,这儿是纯公益,不挣钱,挣个开心。



传 递

年轻志愿者们来帮厨、募集资金


在“奶奶厨房”吃饭的老年人只是象征性给点成本费,有些情况比较特殊的老人还是免费的。那“奶奶厨房”是如何运转起来的呢?


四孃说,除了她们几个人,背后还有志愿者在帮助她们,其中贡献最大的是武侯区培力社工综合服务中心。社工们不仅来帮厨,还指导她们到处开展活动,募集公益资金,这样一来不仅抹平了赤字,她们还成立了专门的爱心基金,可以给空巢老人过生日、买礼物。


志愿者帮厨


在社工的指导下,奶奶们自己还种起了菜。在隔壁4号院的空地上,南瓜、海椒、黄瓜都有了雏形,茄子也开了花。“中午那个苕尖儿就是我们自己种的,早晨掐下来中午端上桌。”四孃有些得意。社工还教大家用树叶、菜叶果皮做环保酵素。虽然菜园规模不大,可以端上桌的食材不多,但这给附近的老年人带来了很多乐趣,吃着自己种的菜更是分外可口香甜。


有好可口?有好香甜?用友善之心做出来的菜,味道怕是比“米其林”都巴适哦……奶奶厨房,这里有个90后的“老人”(小编)也想来吃一盘!



“年轻老人为“年长老人做饭

青年社工又来给“年轻老人帮忙

在这间温馨的“奶奶厨房”中

我们不仅看到爱心之举的彰显

更感受到公益之心的代代相传


老人们在“奶奶厨房”吃饭  图据更成都


成都,本就是一座“友善公益”的城市

天府文化的滋养,将与人为善的种子

深深地植根在每一个成都人的心里

远亲不如近邻,早在一千多之前

旅居成都的杜甫就已感受了成都人的友善


初来乍到的杜甫除了接受朋友们的“赞助”

周围许多热心的邻居

也纷纷为他送来食物、生活用品等

草堂茅屋落成时,杜甫曾写下

“故人供禄米 邻舍与园蔬”一诗

说明当时杜甫和邻居们关系相当不错哟~



千年之后,一个个善良有爱的故事

更是接连不断的在成都“上演”

地铁站外的爱心硬币筐

社区内的共享工具箱

……

无数的善举,让这里的人

时刻感受到成都“温柔的内心”


感动常在!

祝“奶奶厨房”红红火火!

祝友善之人幸福快乐!

祝公益之城爱心永存!



综合成都日报锦观、四川日报

编辑/俊娴、欢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