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不仅仅是多了一座4F级机场
6月27日上午,一个腾飞的新起点——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宣布正式投运。不临江不靠海的成都,迎来了城市中第二座4F级机场的正式亮相。自此,成都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中国大陆第三个拥有两个国际枢纽机场的城市。
这一天,全国乃至全球都在望向成都
这座位于成都龙泉山以东的新机场
以其极富传奇与使命色彩的诞生
收获了期待与瞩目——
选址上,它跨过龙泉山,支撑成都一路东进,是四川“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
区位上,它地处西部,与北上广遥相呼应,促成东西双向互济互补,事关四川在全国开放大局和经济版图中的战略地位;
规模上,它投资超700亿,是“十三五”时期我国规划建设的最大新建民用运输机场;
定位上,它是国家级的国际航空枢纽,是打造成渝世界级机场群的重要支撑,肩负重塑开放新格局的新期待与新使命。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首飞
机场是通往世界市场的大门,往往能够深刻影响一座城市的发展与格局。尤其站到新发展阶段的时代坐标之上,“枢纽”带来的契机,能将城市的命运改写重塑。这也正是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传奇色彩所在。
在诠释城市与机场之间的关系时,人们常常会从三个维度寻找关键词。机场之于城市,是引擎、发动机;是窗口、桥梁;还是跳板,或者说,翅膀。
而今,双翼已经展开
新的起点上
新机场将如何助成都腾飞起航?
新·格局
打开城市永续发展新空间
塑造东西双向互济格局
“过去是城市的机场,如今是机场的城市”,全球空港经济之父约翰·卡萨达的这句话常被借鉴,只因其诠释了基于航空枢纽的布局,城市所能够收获的巨大发展空间。
这也是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与成都的写照。2016年5月27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开工建设。彼时的场地“芦葭镇”,如今已经是成都东部新区的热土。
2017年,成都开启“东进”战略。这座“盆底”的城市跨山拓城,迎来了城市格局的千年之变。从“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成都在龙泉山以东,开辟城市永续发展新空间,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位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以东
而今,东山以东已然成势。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布局,正是成势的关键。
平地起新城,何以聚人、聚产、聚力?纵使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在过去的数年中始终处于建设状态,然而“机场的城市”却已随之逐渐加速成型。
产业再造,从无到有。热土之上,掘金时代正在开启。在成都的“东进”区域,高端制造业、航空航天、电商、物流等临空产业正加速聚集中。中通、申通、韵达、传化等物流巨头纷纷将西部(西南)总部落户在此;7月,天府国际空港综合保税区启动建设,围绕现代物流和贸易、创新服务、高端制造等业务赋能发展;人才与技术也在加速汇聚,正建设中的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不仅与华为、阿里等合作建设联合实验室,还已与多位院士签约……
这一幕,曾在上海浦东上演,1999年上海浦东机场通航前,浦东新区还是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域,当地的“第一高楼”只是滩涂中那座高24米的消防瞭望塔。
随着上海浦东机场建成启用,第一个金融贸易区、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自贸试验区等顺势而起,曾经空旷的浦东海岸逐渐成为了太平洋西岸最繁华的区域,不难想象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将为成都东部新区带来怎样的起航。
不止于此。成都东部新区再往东,打开的是城市新格局——成渝“双城记”。在中国民航大学航空运输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晓津看来,成渝地区机场群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全国第四个世界级机场群,“打造世界级的城市群,一定要配备世界级的机场群,就如北京大兴机场是‘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也应该争取成为中西部地区乃至国家发展的新的动力源。”
成渝携手,带动的是中国经济格局整体重塑,促成东西双向互济互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将带动中国经济“第四极”发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中国四大城市群之一
“机场不仅仅是交通载体。”在中国城市中心总工程师、国土产业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看来,要把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为代表的高速交通系统与成都东部新区发展高效结合起来,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系统,支持“东进”区域特别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去承接更多经济、产业、人口等经济要素。这样的协同发展,才会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第四极”战略的更好落实。
新·动能
通往世界市场的大门
重构中高端产业链、供应链和生态圈
在张国华看来,机场是通往世界市场的大门,“在服务贸易业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新格局下,临空经济区作为链接全球市场和供应链的最高效地区,正变成高速增长的区域,充分显示了互联互通的内在价值。”
统计显示,法国戴高乐机场,其服务的地区创造了法国GDP的30%,阿联酋迪拜机场,首次将机场、海港及免税环境结合,占地25平方公里的物流城,为临空经济圈带来了90万的人口进驻。根据国际航空运营的经验,一个航空项目发展10年后,给当地带来的效益产出比为1∶80,技术转移比为1∶16,就业带动比为1∶12。
事实上,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投用前,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已是全球最繁忙的机场之一。今年春节期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国内旅客吞吐量排名第一,成为全国最繁忙的机场。而2020年全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4074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二。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如今,行业巨头用真金白金抢占“一市两场”的先机。今年4月28日,顺丰西部航空货运枢纽项目落户成都。根据签约内容,这个投资不低于10亿元的项目将与双流机场空港货站资源有效整合,把成都打造成继北京、杭州、深圳之后的第四个顺丰集团区域国际航空转运中心。
▲由顺丰航空执飞的成都—达卡全货机航线
顺丰速运四川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借成都“一市两场”优势形成未来航空新模式,“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启用后可进行操作模式调整,与双流机场合理分配,最大化利用航空资源,时效提升的同时增加业务量增长。成都作为顺丰西部重要的航空货运枢纽,与鄂州机场形成辐射广泛的轴辐式航空网络,进一步促进彼此发展。”
机遇不仅仅在于与机场密切相关的临空产业。对于成都这样的内陆城市而言,机场是城市参与全球化的战略设施,依托机场重构中高端产业集群的产业链、供应链和生态圈,实现现代化产业体系转型,城市就将拥有迈入世界城市行列的机会。
机场如何重构城市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张国华分析,不同产业和不同交通方式具有不同的对应关系。信息密集型产业,希望信息的快速流通,对于这类产业来说,作为信息承载载体的人,在空间上的高效转移更加重要,对应的是航空和高铁。
“机场带来客流,紧接而来的便是货流与资金流的汇集”,在西南财经大学智库总裁汤继强看来,一直以来,成都向南生长的城市格局、电子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背后都嵌刻着航空运输的印记。
去年,成都诞生首个万亿级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10065.7亿元。装备制造产业也正扶摇直上,预计到2022年,规模也将力争万亿。在医药健康领域,成都诞生了西南科创板第一家上市公司成都先导。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不远处,成都东部新区的新布局的未来医学城里,一座汇聚前沿创新力量的“华西坝”正在崛起。
▲成都先导落户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起飞,成都也因此再打开一扇参与全球竞争的大门。
成都市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大会后,总体规划出炉,其中重点之一,是“依托成都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聚焦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提升,加快建设航空客货运战略通道和铁海联运战略通道,构建链接全球尤其是链接泛欧泛亚地区的供应链服务网络。”
“一市两场”机遇之下,成都力求“发动机”效应的最大化。聚焦全球资源配置,企业、产品、各种竞争要素都将深入国际供应链体系中去。
这些,是成都“一市两场”未来巨大的潜力所在。
新·能级
与全球的距离无限缩短
张开双翼迈向世界城市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除了聚焦通道建设与产业发展,还有一个绕不开的关键词,“城市能级”。
全球约有60座城市拥有2个及以上机场,“双机场”几乎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标配”。GaWC被公认为全球最权威的世界城市榜单,通过考察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全球网络,衡量城市的全球连通性和在全球化经济中的融入度,并以此定位世界城市。根据GaWC发布的《2020世界城市名册》,排名在Beta+(全球二线)及以上的73座城市中,有29座城市拥有“双机场”,包括伦敦、纽约、巴黎、东京、洛杉矶等世界城市。
▲图据四川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分公司
成都在位次实现三次跨越后,已排在世界城市的第59名。然而细究其指标依据,国际机场航线、跨国公司数量等十余类指标,均反映了城市在全球的关联度。
成都已经成为中国大陆第三座拥有两个国际枢纽机场的城市,与全球的距离正在无限缩短,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投运势必带来成都更大程度的开放和更高能级的跃升。
事实上,全球化已经深刻改变了资源配置方式和全球市场格局。对外开放能力水平和层次,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最大变量,直接决定了一座城市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位势能级。纵览全球先发城市,对外开放链接程度越高,经济纵深和发展的场域越宽,运筹资源的能力越强,城市的全球影响力就越大。
成都,有诸多战略机遇:“一带一路”倡议深刻改变了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格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则把成渝亚欧大陆经济带重要节点和航空陆海战略通道主枢纽地位提升到新高度,为打造开放型经济,推动经济结构跃升和发展方式转变注入了战略势能;今年2月,《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面向世界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
而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启用后,能满足年旅客吞吐量9000万人次的航空需求,成为西南地区最大机场。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评价说,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投运,将促使成都成为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支点。成都的通道建设不断拉近了与世界的距离,而其供给层次、消费能级的独特优势,又促进了国内国际市场循环。
如今,这座城市的“一市两场”新时代开启
当一座连接全球的航空新通道正式起航
成都,也插上了腾飞的双翼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