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都有一所“没有围墙、面向未来”的学院,超42万人次来培训→

成都发布 2022-07-20



在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在成都市第五个“蓉漂人才日”即将到来之际,我们联合成都市委人才办,找到了成都市各项人才政策实施之初,第一位享受政策的人才。


他们就如同一块块拼图,与每一个在成都的奋斗者一起,拼起了这座城市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与成都,向未来》专题报道

讲述9位政策“第一人”

与成都一起成长的故事


培养AI蓉漂人才

他与城市“同频共振”



“培养1000余名AI人才,为成都各行各业输送约500名人工智能技术人才。”真术相成(成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真术科技”)创始人唐诗用这句话,来概括过去4年多来,他和蓉漂人才发展学院在成都做的事情。

2019年4月27日,成都蓉漂人才发展学院揭牌。作为一所“没有围墙”“面向未来”的人才学院,学院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业界共治”模式,链接“得到大学”“混沌大学”“樊登读书”等19家海内外培训机构优质资源,设置定制化、可操作、开放性培训内容,培养跨界复合的创新型人才。学院自开院以来,共开设培训3410场次,培训人数超42万人次。

真术科技是第一批加入蓉漂人才发展学院的机构,是“蓉漂”人才的AI人才培养基地。与传统IT人才培养不一样的是,学院联合真术科技培养的,是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

“这是一种高端紧缺技术人才。”唐诗说,算法是人工智能的核心,算法的迭代创新引领了人工智能技术演进,也将是未来人工智能突破发展的关键所在。而人才,是人工智能产业核心中的核心。

↑真术科技创始人唐诗

他将自己比喻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地基搭建者。创业四年多来,他见证了一个个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从这里走出,在各行各业里发光发热,也见证了成都成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产业圈也正一笔笔画圆。

“既同频共振,又与有荣焉。”他觉得,自己和这座城市一样,在不断进步着。


成都故事

为成都培养500名左右高端算法工程师

“这里具备真正可持续的创业氛围”


蓝色衬衫,黑色西装裤,背着一款黑色电脑包,“80后”唐诗看上去,和众多在天府软件园中工作的程序员没多大区别。

采访当天,他和往常大多数时候一样,选择乘坐地铁上班。“成都的公共交通非常方便,特别是地铁,很多地方都可以地铁直达。”见到记者后他说。

话匣子一打开,他便聊起这几年他与成都的故事。

“舒适的生活环境是吸引高端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早些年,唐诗曾辗转于长三角等沿海地区工作,在他眼中,与其他城市相比,成都具备真正的可持续的创业氛围。这种“真正可持续的创业氛围”,包括这座公园城市里既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又有创业的激情,以及包容与开放并蓄的城市特质等等。

↑成都高新区

正是这些原因,和他一样,在结束为期半年的AI技术培训后,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高端人才,都选择留在成都发展。

留下来的人才比例有多高?

他自豪地说:“过去近五年时间,我们培养了上千名高级的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为成都输送了500名左右的高端算法工程师。”

毕业后这些人都去了哪里?

唐诗说,人工智能属于交叉学科应用性技术,可以赋能各个行业,解决行业问题,因此并不局限于某个单一领域,既有传统产业也有前沿的科技行业。如轨道交通、无人机、电力、生物医药、智慧工地、工业缺陷检测等行业。也有进入各大科技公司的,如华为、小米、科大讯飞、大疆、中兴等等。还有些人,则进入了企事业或科研单位。

唐诗曾问过那些毕业后选择留在成都的人原因,他们给出的答案大抵一致:政府优厚的产业扶持及人才支持政策,奋进的创业环境,以及颇具烟火气息的生活氛围。


变化

80%学员来自成都本地

成渝两地人才依然供不应求


蓉漂人才发展学院特聘讲师,是唐诗的又一头衔。他为“蓉漂”授课,他自己,则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成都人。

2017年,唐诗回蓉创业,选择了人工智能赛道。彼时,成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唐诗和合伙人以AI算法应用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在多个行业形成了突破性产品。比如,轨道交通地铁方向的缺陷检测,医疗领域的临床数据分析和医学影像分析,以及非接触式健康监测技术等等。

创业过程中,问题也同时存在。

“我们很难招到人,特别是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他说。

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对行业而言意味着什么?

“核心中的核心。”他说,人工智能产业就像盖高楼,算法是基础,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就是基础的基础。

真术科技过去4年多来培养了1000余名AI人才

正是基于人才稀缺的问题,创业伊始,真术科技开设了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的人才培养课程,也是全国首家开设人工智能技术人才培养课程的公司。

“很多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来成都脱产学习。”他做过一个统计,在培训的学员中,硕士或博士学历的人才占比约35%,包括中科院的硕士博士、大学老师、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等等。

作为一名创业者,唐诗总是乐于和外地朋友分享成都产业发展的点点滴滴。除了参加业界的学术研讨,他还时常将这些分享到朋友圈中。

他告诉记者,疫情后,各个城市都加强了人工智能的行业布局和产业落地,成都也不例外。

超算中心正式投用、成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圈强链……

谈起产业发展,他如数家珍。“产业迅速发展催生了大量的人才需求。”从人才的角度来看,一个直观的变化是:2019年前,80%的学员来自沿海地区。而现在,80%的学员都来自成都本地。而目前,成渝两地人才依然供不应求。


未来

“讲故事的时代已经过去

场景落地是业内共识”


正是缘于成都对高新技术人才的重视,真术科技于2019年加入蓉漂人才发展学院,成为首批“吃螃蟹”的人。

“人才是促进各行各业智能化发展的核心关键,我们希望站在产业的角度,为成都乃至全国培养更多的人工智能人才。”唐诗说,希望这种政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能复制到全国,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增添动力。

一些关于高端人才的培养计划,也正在进行中。

他透露,其团队正在尝试开拓量子加密、生物医学数据分析与预测等前沿方向的培训课程,一个更大的培训场地也正在筹划中,希望未来让更多英才汇集成都。

↑真术科技是第一批加入蓉漂人才发展学院的机构


采访行将结束,唐诗带记者来到一面镜子前。他在镜前站定,左手戴着一副专业医疗设备。面部扫描十几秒后,镜面出现了他的各项健康数据。他指了指医疗设备及镜中显现的数据,两项心率数据相差无几。

这是真术科技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国内首创的非接触式健康检测产品。镜面中,似乎映射着人工智能的未来。

“讲故事的时代已经过去,场景落地是业内共识。”唐诗相信,随着产业链逐渐完善,未来,四海英才将汇集成都,将算法用于实际,更多应用场景也将源源不断出现。


推荐阅读>>

○与成都,向未来



成都商报-成都发布记者|彭祥萍
摄影记者|吕国应
部分图据成都极美小分队、成都发布资料图
成都发布编辑 | 孟孃
扫码进群↓

点赞在看↓转发周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