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的“3万亿台阶”怎样跨越?未来成都如何高质量发展?权威专家谈→

成都发布 2023-03-17


新时代的成都,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


全国第1个常住人口突破2100万、第3个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的副省级城市,迈入超大城市行列;


实现了由区域中心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由西部内陆腹地到国际门户枢纽、由西部科技中心到服务战略大后方建设的创新策源地的跃升;


连续14年位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1名……


发展的脚步从不会停歇。从今年的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看到,GDP刚刚跨越“2万亿”的成都,又锚定了未来五年的新目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万亿元,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成都GDP跨越2万亿

有何深远意义?

新的“3万亿台阶”怎样跨越?
成都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在哪里?
未来的幸福成都哪些方面更加可期?
近日,我们对话了多名专家学者
共同谋求成都未来向上之路
↓↓↓


1


成都GDP跨越2万亿

有何深远意义?

“2万亿的背后,既有量的增长,更有质的提升”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

新经济智库首席研究员 朱克力:


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过去5年成都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2%,2022年总量超过2万亿元;今后5年的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万亿元,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这意味着,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经济规模最大、发展水平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超大特大城市之一,成都在跨越2万亿大关后站上了新起点。


2万亿的背后,既有量的增长,更有质的提升。在城市能级进阶的过程中,从市场主体活力到城市治理能力,都同步实现了提升,这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积蓄了强大势能。


在超大城市上台阶的同时,成都也彰显了作为省会城市的首位度。2022年,成都全年GDP占四川全省总量超过36%。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成都极核作用也愈发凸显。
在城市能级进阶的过程中,从市场主体活力到城市治理能力,都同步实现了提升,这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积蓄了强大势能。


完整评论点击这里查看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

研究员 刘远举:


2022年,成都GDP跨越2万亿台阶。这一成绩殊为不易。


从人口与地域这两点考量,成都的2万亿GDP总量,可谓意义深远。它不仅确定和强化了成都的中心城市地位,而成都与重庆同为2000万以上人口的超大城市,使得中国人口聚集的菱形结构得到确立。这也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第四极的发展态势相得益彰。


对成都人而言,2万亿GDP的规模,能为成都带来更多的就业、发展机会,更多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商业服务,比如国际水平的医院、展览、教育、文化等。


完整评论点击这里查看




2


新的“3万亿台阶”怎样跨越?

未来成都如何高质量发展?

“加大对城市的绿色管理

在新的经济水平上实现城市均衡发展”

商务部原副部长 魏建国:


成都要继续在新的经济水平上实现整个城市均衡发展,做到交通、居住、环境、旅游的绿色发展。


下一步成都的发展仍需打通两个命脉。一是将成都打造为西部经济增长点,特别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要优势互补,各方齐头并进,成为引领中国西部发展新标杆。二是加强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制造业建设,尤其是新材料、新工艺在医药、化工等方面的应用,同时还要发展新兴产业,如5G、智慧城市、机器人、智能大数据等。
我相信成都能“弯道超车”,也能通过新兴行业的发展,构建未来新的产业格局,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

研究中心主任 倪鹏飞:


“制造强市”已连续两年被写入地方政府工作报告,而相较于去年“推动先进制造业做强支撑”的表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则要求“全力建设制造强市”。


西部地区建设制造强市,在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下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窗口期。成都应当发展运输成本具有优势的制造业,同时满足发展当地化市场的制造业
另外,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加持下,“制造强市”战略将为西南地区的弯道超车提供可能。成渝两地中心城市主要发展高端制造,但在外围发展相对低端的制造业,在合作的框架下,两地可一体化扩大市场,深化分工,建立更大规模、更多环节、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链条,实现成本公摊以及损失补偿。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

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 刘军伟: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聚焦深化“三个做优做强”,加快建设重点片区提升城市整体功能。更加强调重点片区及其项目集群建设对城市功能能级、重塑城市空间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引领带动和关键支撑作用。


从纽约、东京、伦敦等世界城市发展来看,这种以重点片区开发建设为示范引领的城市组团式功能结构是一个发展大势。可以说,深化“三个做优做强”,加快重点片区建设是顺应全球城市发展趋势,立足城市发展阶段,探索破解“大城市病”的主动选择。


“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建设强调功能导向,特别是涉及多个行政主体的跨区域重点片区需打破行政壁垒,主动探索推进行政区和经济区适度分离,在一定区域内形成宜居宜业、独立成市的功能组团。缺乏重大功能平台支撑的郊区新城可以通过交通便捷互联,与城市新区加强功能性平台联动,共同打造城市功能组团,从而推动市域范围内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空间功能结构。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

营商环境研究所所长 董亮:


营造宜业优良环境,激发公园城市经济活力,是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重点任务之一。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提振信心激发活力,要求主动服务市场主体,旗帜鲜明为企业站台、为企业家撑腰,实施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举措,高效运营12345亲清在线,释放出提信心、稳预期、促发展的强烈信号,为市场主体“敢干敢闯敢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将加快促进经济运行全面回升。


市场主体“敢不敢”,很大程度要看营商环境“优不优”。 贯彻《成都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举措,高效运营12345亲情在线,有利于聚焦不同类型市场主体的需求和特点改革赋能、精准施策,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让中小企业能办大事,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经济健康发展,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一流营商环境。



3


未来的幸福成都

哪些方面更加可期?

成都越来越大,使命越来越重

城市治理却越来越精细

期待后‘2万亿’的成都更加幸福”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时政新闻部副主任
中国幸福城市论坛新闻发言人 戴闻名:
成都正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点上。对这座城市未来发展的乐观期待,也是成都市民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迈入“2万亿”时代的成都,一方面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特别是硬核科技创新;另一方面在探索有别于其他先发城市的超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成都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之上,使命不只于成都本身。


成都越来越大,使命越来越重,城市治理却越来越精细。


我举两个例子。一是共享单车。我住的酒店附近,共享单车总是在地铁口摆放得整整齐齐,不像很多城市是非常无序的。后来问了成都的同事才知道,这是社区参与的功劳——社区安排了专门的人员,早上把单车摆放出来,供市民通勤时使用,高峰期用完以后拿去清洁,下午高峰期之前又送回到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方。共享单车运营是企业行为,但成都的社区主动参与进来,让市民生活更加方便。
第二个例子是成都市12345热线。这次在成都采访才知道,成都市民、企业有事都愿意打12345,每一个电话都会有回应,像企业客服一样,其实背后的工作量很大,成都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制度机制来保障这个“必有回应”。
我愿意把这些称为幸福的细节——期待后“2万亿”的成都,更加卓越,更加幸福,成为一座让全世界的人来了都不想走的城市。


推荐阅读:

○2万亿,重塑成都人的幸福“体感”

○大运会筹备冲刺阶段,央媒密集报道成都!关注了什么→



综合 红星新闻、锦观新闻、神鸟知讯图据成都极美小分队、图虫创意成都发布编辑 | 大橘
扫码进群↓

点赞在看↓转发周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