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国家发改委点赞!成都这两项做法获推广
近日
成都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和家政服务业两项工作
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广点赞
一起来看看
👇👇👇
01
高质量抓项目 抓高质量项目
成都市着力强化重大项目
全生命周期管理
成都将抓项目促投资
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鲜明高质量抓项目,抓高质量项目导向
实施谋划储备、招引洽谈、落地投运
培优育强、激活提升、政策扶持
“六个一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有力支撑项目建设提速
管理服务提效
城市发展提质
↓↓↓
1
长短结合,抓实项目包装策划
一手抓当前,一手抓长远,启动实施重大项目包装策划专项行动。
健全工作机制。建立“牵头市领导+市级部门+区(市)县+市属国有企业+第三方专业机构”工作专班,组织系列专题培训,明确公园城市有机更新等20类项目包装策划重点方向,全面开展政策资金支持类项目包装争取和中长期战略规划功能支撑类项目策划储备。
压实目标责任。针对包装争取类、策划储备类项目不同特点,适当“跳起摸高”,坚持“量质并重”,分解下达项目申报个数、资金额度、过审比例、纳入市级储备库、后续转化实施等20项任务目标。
强化考核激励。配套出台《重大项目包装策划专项行动考核激励办法》,全面评估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通过定期通报、评优评先、资金激励、资源倾斜等方式,分批次、分阶段开展考核激励,激发各级各部门项目包装策划工作主动性、积极性。
2
靶向发力,强化项目招引攻坚
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实施建圈强链招商引智“百日攻坚”行动。
创新协同招引模式。组建26个重点产业链招商工作专班,分链制定精准招商指南,推行“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中介机构+产投基金+领军人才”协同招引模式,2022年,全市签约引进重大和高能级项目378个,总投资7238亿元,通威光伏、奕斯伟集成电路等一批链主企业投产运行;2023年一季度,亿纬锂能动力储能电池生产基地、绿叶生命科学集团研发及产业创新基地等百亿级项目相继签约。
创新投资推介模式。释放抓项目促发展积极信号,创新推出“首批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机会清单+36个专项规划建设机会清单”,及时发布政府、企业两端供需信息,促进优质项目与城市场景机会高效链接,推动产业发展和企业培育从“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
3
从早从快,抓实项目开工促建
坚持清单管理、挂图作战,分级分类开展项目攻坚大会战。
从早制定项目计划。春节后首个工作日,以市政府1号文印发《2023年成都市重点项目计划》,实施重点项目900个,年度计划投资超3511亿元。相继发布《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3年重大项目清单》《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项目清单》,以重点领域标志性项目示范引领全市项目建设。从快推动项目落地。承办四川省2023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华能彭州燃机等253个重大项目参与现场推进,冲刺一季度经济高质量发展“开门红”。组织23个区(市)县同步举办2023年第一季度“三个做优做强”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拟开工启动重大项目342个,总投资3222亿元,掀起重大项目建设热潮。
华能彭州燃机项目效果图
从严开展项目考评。出台《成都市重大项目招引促建推进产业建圈强链“红黑榜”实施办法》,引入重点项目产业建圈强链、土地要素保障质效系数,明确对全市重大项目招商引智和促建推进情况进行量化评分,每季度根据得分排名对区(市)县上榜情况进行通报,引导形成竞相进位态势。创新构建成都市高质量发展调度指标体系,新增重点项目投资完成进度、新开工项目入统率等指标,进一步鲜明项目投资高质量发展导向。
4
智慧支撑,创新优化管理平台
强化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智慧调度。围绕“状态更新实时化、监测预警智慧化、问题处置协同化”目标,搭建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创新开发智慧调度功能,强化900个省市重点项目智慧监测预警和“线上+线下”协调,推动问题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探索行业性区域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聚焦工业、房建等重点产业和领域,开发重大工业项目促建管理服务平台、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通过智慧蓉城运行中心推动各平台有效衔接、数据共享、互联互通,提升项目管理服务精细化、信息化、智慧化水平。
02
成都:抓好家政“小切口” 满足民生“大需求”
成都市聚焦“扩大供给、提高素质、提升质量”
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持续发力
取得阶段性成效
截至2022年底
全市年产值超千万元的家政企业超22家
家政行业年产值达183亿元
↓↓↓
亮点之一
1
扩大有效供给,培育市场主体
一是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通过发放社会保险补贴、评选产教融合企业和承接政府采购服务等方式,激励家政企业为员工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费用,扩大员工制家政人员占比。鼓励家政企业与家政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明确劳资双方权益和义务。截至2022年底,员工制家政企业达到34家,员工制家政人员达到3.5万人。
二是持续推动家政进社区。结合社区便民生活体系和“15分钟便民生活圈”等政策,按照“无偿+低偿+有偿”的方式提供家政服务,并就近吸纳社区“4050”人员从事家政服务。组织30家品牌企业(其中老年护理品牌11家、母婴护理品牌6家)、100名家政新明星参与“幸福美好生活·品牌家政领跑”家政进社区、进单位、进楼宇活动。截至2022年底,建立家政社区网点超过1600个,较2021年增长6.8%,网点覆盖率达93%;累计吸纳3600多名社区富余劳动力从事家政服务。
三是培育知名家政品牌。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开展家政企业等级评定,评定家政企业103家。实施龙头企业战略,引导家政企业通过加盟连锁等方式做大做强,给予龙头企业税收、融资、保险、培训等支持,培育龙头企业20家。引进12家管理先进、模式新颖、品牌知名度高的家政企业入驻成都。实施品牌宣传行动,先后在央视《焦点访谈》、人民网、中新网等平台宣传报道数百次,阅读量突破“1000万+”。
四是构建产业发展平台。按照“1+1+N”的方式,打造“天府家务通平台”。平台集行业治理、服务订购、产品销售、资讯发布功能于一体,实现全流程订单管理。与广东、广西等地建立劳务输转机制,联合开发培训教材,实现师资共享。依托家政劳务输出基地、“百城万村”家政扶贫企业,深入省内其他市(州)开展招聘宣讲活动,培训人员6054人,输转人员1500余人。
亮点之二
2
提高人员素质,加强职业培养
一是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优化院校专业设置,在全市35所职业技术院校开设养老护理、婴幼儿照护等家政专业10余个,累计招收学员1.8万余人。推动领跑企业建立家政培训学校,开发培训课程,不断扩大培训就业规模。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15家,较2021年增加14家,其中7家入选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储备库。围绕“一老一小”民生需求,大力推进居家养老、婴幼儿照护、家庭清洁等专业岗前培训和“回炉”培训,构建政府培训为基础、企业培训为主体、院校培训为支撑的培训体系,累计培训各类家政人员28万余人,家政经理人1500余人。
二是提高从业人员待遇。以分类体检标准为基础,制定了《成都市家政服务人员体检标准》,确定3个定点体检机构。累计体检16.05万人次,其中免费体检15.4万人次。出台《成都市居住证积分管理办法》,设置“技术技能”加分指标,对获得技能等级认定的家政人员经审核后可得到10-40分加分。已有385名家政人员通过审核获得技能加分,累计为3499名家政技能人才办理落户推荐。
三是强化财政金融支持。主动对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银企对接活动10余场,提供“烟火贷”“经营快贷”“e抵快贷”等特色金融服务,促成家政企业融资贷款750万元。落实家政服务业税收优惠政策,累计减免税收3.48亿元。给予家政信用体系建设、技能培训、职业大赛、家政明星评选、品牌宣传等方面支持,累计给予支持资金8155.76万元。
亮点之三
3
提升发展质量,规范行业秩序
一是推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分步实施、强化应用”的原则,发布《家政服务业行规行约》等规范性制度,指导家政企业与行业协会签订《家政服务行业诚信经营承诺书》。全市现有87家家政企业(机构)、5.1万名家政人员在全国“家政信用信息平台”建立信用记录,信息完整度分别达到100%、85%。通过“天府家务通平台”在畅通消费渠道的同时,推动地方家政信用体系建设,现已引导65家家政企业和1.2万余名家政人员上线运行。
二是加强行业标准化建设。编制《家庭清洁服务流程及质量标准》《保姆服务操作标准》《母婴护理服务操作规范》《家政服务机构运营规范》和《家庭清洁服务规范》等4个行业标准、1个省级地方标准。建立《成都市家庭清洁(保洁)服务合同》《成都市保姆(钟点工)服务合同》《成都市母婴护理服务合同》3个示范合同。
三是促进行业协会发展。通过专项资金支持行业协会举办技能培训、行业交流、标准制定、职业大赛等活动,不断增强行业协会服务能力和代表性。成都市家政服务行业协会现有会员近400家,已连续两次评定为5A级社会组织。行业协会通过建立家政行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签订行业集体合同、成立行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措施,不断助力全市家政行业提质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