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抿甜!
这几天
这款背包成为成都街头爆款
↑图据网络
背后的原因
是一场食品酒类行业盛会
与成都的再次牵手
今天,第108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在成都市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和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糖酒会首次将“一城两馆”战略升级为“两馆一城”,规划总体展览面积32万平方米,设有10大展区、17个特色专区,增设预制菜专区、酒水供应链专区。参展国内外企业达6517家,展商展品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
规模盛大的展会
让今天的成都甜度爆表
糖酒会的这一口抿甜,成都已尝了多年
而成都这座城市的甜蜜绵柔
已延续了千载
川人喜辛辣天下闻名,“浓无敌”的蜀酒也早已随着杜甫的诗句名声在外,但“人但知蜀人嗜辣,而不知蜀人亦嗜甜。”
为什么是成都与糖酒会长久结缘?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翻开
这部成都的“甜史”
品味岁月酿就的绵密悠长
01
成都,自古很甜
★汉晋之际★
成都人既喜辛又喜甜
汉代,成都已“列备五都”
成为各方美食荟萃之地
西汉时
大儒扬雄在其文学代表作
《蜀都赋》里称赞成都的美食
可以颐养精神和血脉
并于五味之中,特别提到“甘甜之和”
及至晋代,蜀人好辛辣的记载也开始出现
这种既甜且辣的口味
就这样一直保留了下来
在今日成都的餐馆酒肆
点一份麻辣鸡片,就一碗凉面
就可以品尝到这种滋味的厚重深远
★唐宋以降★
成都人吃糖的花样越来越多
据史料记载
至少在唐中晚期时
蜀中已有多地种植甘蔗并生产蔗糖
两宋风雅,宋人也把饮食玩出了花
据史料记载
宋代成都有如下几种常见的糖类
沙糖
宋人又称之为“干白沙糖”,其原料甘蔗“出蜀及岭南为胜”。
石蜜
宋人又称之为“乳糖”。“炼沙糖和牛乳为石蜜(即乳糖也),唯蜀川作之。”
糖霜
宋人又称之为“糖冰”。苏轼的诗《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和黄庭坚的诗《答梓州雍熙长老寄糖霜》都曾提到这种糖。
饧胶
宋人又称之为“胶牙饧”。今称饧胶饴、饴糖,是用麦芽或谷芽混同其他米类原料经发酵糖化制成的粘性软糖,可直接食用,亦能入药。
★宋代大文豪★
吃甜是行家
老饕亦有如椽笔,写尽人间真风流
曾与成都结下不解之缘的苏东坡
也是一位吃甜食的行家里手
他自述“予少嗜甘,日食蜜五合,
尝谓以蜜煎糖而食之可也。”
钱锺书先生说:
“轼之‘嗜甘’,岂一人之偏好耶?
抑蜀庖入宋仍尚‘甘甜之和’,
故轼习于乡味而不改也?”
今日所传东坡肉
其滋味就在丰腴之外
带着几许清甜
★明代★
成都糖画原型已经出现
从文人书斋到寻常巷陌
这口对甜的偏爱一以贯之
甜蜜,是童年最喜欢的味道
一点一勾一画
琥珀色的糖浆就有了灵魂,呼之欲出
2008年,成都糖画被列入
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考,它起源于明代的“糖丞相”
进入清代以后,随着大规模的移民入川
糖画也和其他的民俗技艺一起传入四川
“倒糖饼儿”“糖粑粑儿”“糖灯影儿”
这些耳熟能详的称呼
藏着多少成都人儿时的欣喜
★近代★
成都蔗糖产业蓬勃发展
甜蜜,在天府之国不断蔓延
最终汇流成海
清代前期,四川制糖业迅速发展
《简阳县志》记载:
本县甘蔗在清乾隆年间(1793年)就已成大宗作物
年外销蔗糖超1000万斤
简阳糖厂1940年筹建,1941年建成投产
1984年第二次扩建
实现甘蔗日榨量2000吨,年产纸8000吨
年产食用酒精5000吨
成为当时西南地区最大的制糖企业
02
成都,不止于甜
从那一年开始,1988年春季、1989年秋季糖酒会都属于成都。1991年到2006年间,除了2002年,其余春季糖酒会都在成都举办,成都也同时创造了很多“最”:举办次数最多的城市,最早突破交易额100亿的城市,客商最喜欢的城市……
03
成都,明天更甜
今天
不只是甜蜜的糖、清香的酒
“成都造”食品正飘香四方
形成一个兴旺的产业
↑往届糖酒会现场
“保护传承川菜、川茶、川酒等
‘老字号’文化和技艺
做强优质白酒、调味品等绿色食品产业”
被写入今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
“都市农业和食品产业生态圈”
已位列成都12个产业生态圈之一
“世界美食之都”的名片
正越来越靓丽
在食品产业背后,成都正凭借便捷的门户枢纽、通江达海的贸易通道,以及澎湃的消费能力,从打造国际消费目的地、培育国际消费自主品牌、打造具有全球美誉度的消费环境、做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支撑功能等方面发力,迈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糖酒会今日启幕
借着盛大的展会
成都造食品的美名,必将再次传扬
而成都绵延千年的这份甜蜜
早已如诗如酒
化在市井烟火里
融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