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1到100,一位首席技术官的科技转化梦

成都发布 2023-09-22

这个夏天,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运动员们将相聚于成都。历史的厚重与未来的宽广在此相遇,碰撞出无数个青春梦想,无数种青春可能。


大运之“成”,梦在成都。


去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四川视察指导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重要要求,为四川省做好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引。成都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体现在发展实效上。
又逢盛夏,勃勃生机。此刻成都,天府粮仓的水稻即将拔节抽穗,孕育着丰收的希望;实验室里,科研专家们正忙着将1变成100;环城生态区的花海正在盛放,迎接着市民们来骑行、打卡……
一场大运会,亦是一场激活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城事”。成都大运会即将开幕,红星新闻-成都发布记者走进工厂、田间、社区,走近一个个普通人,倾听那些奋斗拼搏的梦想故事,也是勇往直前的城市故事。
这个火热的盛夏,我们共赴青春之约!在成都,成就梦想 ! 


推进科技创新,要在各领域积极培育高精尖特企业,打造更多“隐形冠军”,形成科技创新体集群。


——习近平
↑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 摄影 王效

锐说,这个7月,他的生活充满了“欣喜”——


7月20日临近中午,叶锐接到来自天府永兴实验室同行的电话,沟通下午会议的细节。这一天,天府永兴实验室要在成都召开一场院士专家齐聚的科研主题论证会,身为成都青白江区文澜智谷中试产业示范基地首席技术官的叶锐受邀参加,因为“中试”将是会议探讨的重要话题。
7月14日,成都大运会火炬在成都工业学院传递,叶锐作为科技界的青年代表,成为当天火炬传递的第126棒火炬手。他形容这是自己在成都生活工作多年的“高光时刻”,背后则是成都对科技工作者的最高礼遇。

↑叶锐
7月初,成都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将“中试”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都推动“中试”的细化工作路径也随后出台。
“80后”叶锐是武汉人,扎根成都已有18个年头。从技术员、技术处长到中试产业示范基地的首席技术官,叶锐见证了成都科技力量的壮大。他感慨:“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成都是一座机会之城,我在这里学习和工作,实现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梦想。”


1

从技术员到首席技术官

在科技成果转化之路上披荆斩棘

“作为科技工作者,没想到我也可以参与成都大运会。”叶锐难掩欣喜之情。7月13日,叶锐被正式确定为成都大运会火炬手,想着第二天即将作为火炬手传递大运圣火,他激动了一晚上。


在叶锐看来,自己一直以来长期在实验室“捣鼓”瓶瓶罐罐,离大运会火炬手这个身份距离“比较远”,“我一直在关注成都大运会进展,也看到许多青年人成为火炬手,这属于一个非常神圣光荣的事情。”
“火炬点燃,我感觉这不仅是体育精神的传递。在我心中,科技成果转化的激情也被点燃,火炬在传递的时候,就如科技成果转化流程一样,只有环环相扣才能抵达终点,做出成绩,大运火炬传递的接力精神给我从事科技创新工作带来莫大鼓舞。”叶锐坦言,这是对他这样一名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的认可和最高礼遇,而这些都源自成都这座城市给予科技的舞台和机遇。

↑天府实验室和西部(成都)科学城 摄影 王勤
时光回溯到18年前,彼时,来自湖北武汉的叶锐刚本科毕业,考上四川大学化学工程专业研究生。初来成都,叶锐便迎来了学生生涯的好机会,“由于我在本科期间有担任校学生会主席的经历,当时学院正在竞选研究生会主席,后来经过申请、评选,成功竞选。”叶锐说,这段经历提升了他的组织能力,这为后来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组织协调打下了基础。
化工专业自然离不开项目实践。“课堂里接触理论知识,但是理论如何转变为科技成果?这一直困扰着我,后来参加了学校同攀钢、清华大学以及成都本地企业的课题,亲眼目睹了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变成产品的过程,让我一下子头脑开窍。”叶锐说,尤其是和工程师的交流,让自己认识到,遇到问题之后,不仅要用理论知识去验证它,还要想办法去设计解决方案,用工程实践的方式去解决,当时,他就接触到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中试这个环节,慢慢打下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2008年,叶锐硕士毕业,没有选择留校,而是决定到一家正处于转型期的国企——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简称“玉龙化工”),从一名技术人员做起,逐步成为成都成果转化圈的“弄潮儿”。若从踏入职场算起,今年是叶锐在成都工作的第15个年头,“成都就是我学习和职业腾飞的起点。”
经过职场的历练,如今的叶锐早已褪去职场初期的青涩,成为青白江区的文澜智谷中试产业示范基地首席技术官,带领团队在成都科技成果转化之路上披荆斩棘。


2

从0-1,再从1-100

构建以成都为半径的

一小时中试放大产业生态圈

文澜智谷中试产业示范基地依托玉龙化工打造。叶锐平时做实验所在的实验楼一侧便是文澜智谷中试产业示范基地的中试车间。中试车间背后,则是可供大规模量产的标准化厂房,这里已经形成了实验室、中试、批量化生产的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如果没有出差,叶锐每天都会和同事钻在实验室琢磨新材料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寻找新的突破点。


7月20日,记者在玉龙化工展厅看到满墙的发明专利证书,证书旁则是一个个已经“变现”的成果。“我们上半年又搭建了一个中试车间,占地面积更大,实验装置更全,能够满足更大体量的中试项目。”叶锐颇为自豪地说。
而这些成就在前些年都还没有涌现出来。“长期以来,高校院所的科学家往往注重从0-1的原始技术研发,而从1-100则需要进行中试放大,中试放大环节能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促其迈向工业化和商业化。”叶锐说,选定科技成果转化这条职场之路,他和团队成员走过了一段筚路蓝缕的历程。
“现在取得的成绩背后恰恰是国家、省市愈发注重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结果。”叶锐说,来到玉龙化工后,他和团队成员利用场地和设备的优势,搭建了成果转化的载体,期望吸引一批高校、实验室的科研项目到这里进行中试熟化,“我们厂区本来也有产品放量的标准化车间,一旦中试通过便可就近量产。”

↑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


然而,当叶锐和团队成员推动成果转化时,当时青白江区的交通区位、人才资源、科研力量和成都中心城区相比并不占优势,“那时候我们就主动和成都中心城区的高校对接,邀请一些专家和院士团队到这里进行中试熟化。”
心中埋下成果转化的种子,主动争取好项目落地,“政策之手”也在助力叶锐达成梦想。近年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一直是成都谋局城市创新工作的“关键词”,成都还提出以“三个做优做强”推动中心城区、城市新区、郊区新城协调发展,促进各区域间优质资源流动,科技资源成为其中一大要素。在此背景下,叶锐所在的青白江区则提出打造“一带一路”中试产业基地。
利好政策叠加,凭借专业和诚意,叶锐和团队前后邀请到四川大学王琪院士团队和石碧院士团队入驻玉龙化工开展中试熟化,随之而来的是科技创新的累累硕果。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叶锐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是一项集体荣誉,同时获奖的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琪等专家。”叶锐说,当时他和院士团队成员共同研发了“新型三嗪阻燃剂清洁剂制备及阻燃塑料加工关键技术”,这项技术让他登上中国科技创新的最高殿堂,“这是对我从事科研工作的一个极大鼓舞,而成都给了我实现梦想的舞台。”
↑青白江文澜智谷中试基地 图据i青白江
随着技术、平台的完善,加之汇集了一群熟悉中试熟化的工程师团队,目前累计有10余个项目在玉龙化工进行中试成果转化,不乏院士项目和海外专家项目,孵化了8家科技公司。
“我们立足青白江,已经构建了以成都为半径的一小时中试放大产业生态圈。”叶锐介绍,过去我们主动“出击”寻求中试熟化项目落地,现在外地主动前来洽谈的高校院所和企业增多。


3

推动中试“出圈”

“科技成果转化的黄金期来了!”

最近这一个多月,四川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成都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体会议相继召开后,叶锐变得更忙碌了。一系列频繁而明确的信号,让叶锐备受鼓舞:“科技成果转化的黄金期来了!”


“操作试剂瓶的时候,原料配比一定要精准,不能有半点马虎,才能确保实验结果有效……”7月20日上午10点过,文澜智谷中试产业示范基地实验室内,叶锐正在指导技术人员操作实验设备,这里堆满了各种型号的化学试剂瓶,通过化学反应后,将进入后续中试熟化环节。忙碌中,他接到一个电话,来自天府永兴实验室,对方和他提前沟通下午会议的交流细节。

↑叶锐

由于在成都中试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地一些高校院所的科技科技创新活动也频繁邀请叶锐出席,“其实,这背后表明成都科技界对中试熟化愈发重视,正在拓宽中试熟化项目的广度和深度,毕竟,中试环节可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尤其是今年以来,中试成为国家顶层设计和省市部署科技创新工作的“关键一招”。《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近日公布,“中试”也被明确提及,“这增强了我们推动更多中试熟化项目落地的决心和信心,不仅立足成都,也面向西部地区开展中试熟化工作。”叶锐说,过去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直在提倡,但这次把中试熟化基地和它们摆在一起,这表明“中试”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
今年以来四川和成都也对中试熟化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在成都,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成为今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一号工程”。在此背景下,《成都市进一步有力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政策措施》和《成都市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资助管理办法(试行)》陆续印发,这让叶锐看到了这座城市推动和支持中试熟化工作决心和前景。

↑新川科技园 摄影 王效


“成都现在推动中试熟化工作从体制机制、项目审批、资金扶持、人才引进等方面正在形成针对性的举措,非常具有可操作性。”叶锐说,聚焦中试这个环节可以整体上去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的痛点、堵点、难点。
在叶锐看来,中试是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关键环节,这一环节更像一个支点,过去这个点没有被完全打开,现在成都如此重视中试,抓住了成果转化的牛鼻子。
“其中最重要是‘试’,要把过去实验室中看不到的问题展示出来,避免后期工程化时出现问题,导致面临投资失败的风险,而‘试’的过程则考验了技术和人才,成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提出了免责、容错机制, 符合创新规律,会推动更多高校院所和企业参与中试,这给我们平台带来项目落地机遇。”叶锐说。
依托玉龙化工的宽阔场地,青白江文澜智谷中试产业示范基地对厂区环境进行了优化提升,绿植绿地遍布,为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这让叶锐内心深处的一个梦想接近现实。
↑青白江文澜智谷中试基地 图据i青白江
“我和团队正在考虑,借助这里的中试平台打造中试科普基地和研学基地,除了科研功能外,也可以提供研学参访。”这是近年来叶锐一直憧憬着要去实现的一个梦想,“我们提倡全民科普,最好的方式就是从中小学抓起,通过打造开放共享的中试平台,吸引大量对科技创新有兴趣的青年学子前来参观体验,这无形中也点燃了他们科技创新的梦想,为我们国家的科技创新埋下燎原火种。”




推荐阅读>>

○水墨三千年,这是你我的成都!

○专访成都大运会开幕式总导演陈维亚:向世界展示一场“阳光灿烂”的开幕式

○听,90后“种田CEO”的稻香梦



成都商报-成都发布记者 | 宋嘉问 叶燕
部分图据红星新闻
成都发布编辑 | 大橘
扫码进群↓

点赞在看↓转发周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