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首个全国生态日来了!成都这份成绩单出炉!

成都发布 2023-08-30




8月15日,我国迎来首个全国生态日,全国生态日四川主场活动在宜宾举行,成都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进展及经验做法在会上交流分享。


自2014年获批

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以来

绿色低碳正加快成为

成都最鲜明的特质和最持久的优势


>>“十三五”期间,成都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碳排放强度分别累计降低14.2%和21%,以年均1.6%的碳排放增长支撑起年均7.3%的经济增长。
>>“十四五”以来,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区(市)县增至13个,获评首届全球“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


成都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董云帆介绍,成都构建完善制度体系“四梁八柱”,生态文明建设基础支撑巩固夯实。例如,成都创新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激励约束机制,压紧压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试点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在激励公众碳减排方面,成都提出“公众碳减排积分奖励、项目碳减排量开发运营”的“碳惠天府”双路径碳普惠机制,累计推出线上线下碳积分场景62个,平台用户超200万人,约9万吨碳减排量实现价值变现。目前,四川天府新区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正式启动,成都已组建绿色低碳产业投资集团,全市绿色低碳贷款余额达8198.5亿元,成立全国首个环保类联合性志愿者社会组织,累计注册志愿者约13万人。


▲西部氢能产业园效果图


近年来,成都深入推进“四大结构”优化调整,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步伐加快。从空间来看,以中心城区、城市新区、郊区新城“三个做优做强”提升城市整体功能,着力打造24个重点示范片区,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城市发展格局加快形成。从产业来看,成都聚焦培育光伏、氢能、锂电等产业集群深入实施产业建圈强链,建成全球首家零碳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通威太阳能电池片产量和出货量保持全球第一,今年绿色低碳产业规模有望突破2600亿元。聚焦环境影响大、生产能耗高的重点行业实施精细治理,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开展建材、石化、钢铁、家具四大行业攻坚,引导行业规范治理和产品结构升级,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50家、省级117家。从交通来看,成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居全国城市第5位,超大城市高峰通勤拥堵指数下降3.5%,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51万辆,居全国城市第6位、非限购城市第1位。从能源来看,成都启动骨干电网“蓉耀工程”三年攻坚行动,电网安全负荷提升至1820万千瓦。强力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攻坚,推进15个重点领域电能替代,实现燃煤锅炉全域清零,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64.5%。


▲锦城湖边骑行的市民


天蓝、水清,正是源于污染防治的重拳出击。目前,成都深入开展移动源、工业源、面源治污减排,PM2.5年均浓度下降约30%,全面消除重污染天,全年遥望雪山天数约70天。打造天府蓝网,累计建成市政排水管网2.24万公里,生活污水日均处理规模达522万吨,国省控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100%。


增绿、增景,公园城市生态价值充分彰显。成都累计修复大熊猫栖息地11万亩,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提升至40.5%、44.5%。天府绿道总里程突破6500公里,全市各类公园超1500个。目前,大邑县探索川西林盘生态价值实现路径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典型案例,邛崃市白沫江水美乡村生态综合治理项目获批开展全国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试点,生态价值转化创新推进,进一步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此外
今日上午一场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党员志愿宣传服务活动在成都文化公园开展向公众传播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理念

“成都的湿地公园有哪些?”

“鸟儿受伤了怎么救护?”

……

在现场,通过悬挂标语设立宣传展板、讲解林地湿地等生态保护知识等方式为活动参与者普及丰富的生态环保知识引导群众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成都市自然保护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以下简称“成都市保护地和野保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旨在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理念,引导市民群众不断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自觉参与到湿地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的队伍中。



依托自然教育,凝聚公众生态保护共识,成都一直在行动。据悉,结合世界湿地日、爱鸟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野生动物保护月、生态日等重要节点,成都市保护地和野保中心每年开展各类活动10余场,发放保护手册等宣传物料千余册;并以视频、图片、漫画等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保护理念和知识,增强公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性和共识。


截至目前,成都市森林覆盖率达40.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5%。1500多个公园在城市中星罗棋布、6500多公里绿道结链成网、100余种蓉城乡土植物花卉扮靓街头景色……未来,成都还将统筹建设各类自然生态公园、郊野公园、城市公园,构建布局均衡、功能完善、无界融合的公园体系,引导高端产业资源融合布局。


成都还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目前成都市已记录高等野生植物(维管束植物)3139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珙桐、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等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连香树、楠木、香果树等85种。已记录陆生野生脊椎动物753种,昆虫3819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雪豹、川金丝猴、绿尾虹雉等29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小熊猫、黑熊、中国大鲵、红腹锦鸡等149种。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在古树名木方面,成都市古树名木数量达9450余株,数量居全省第三,其中千年古树达70余株,青城山天师洞古银杏、大邑太鹏鲸柏、邛崃天台山红豆杉获评四川省十大树王。近年来,成都通过“一树一档”认定挂牌、“一树一人”管护巡护、“一树一策”救护复壮、“一树一品”转化价值,实现全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规范化、常态化。截至目前,成都市已累计建成古树公园12个,为市民带来可感可及的绿色福利。



成都商报-成都发布记者|钟茜妮 彭惊

成都发布编辑 | 格子‍‍

扫码进群↓

点赞在看↓转发周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