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都,好听!

成都发布 2023-09-20

蓉城之秋,又来了。


就在今天,家门口的音乐盛宴——第29届“蓉城之秋”成都国际音乐季拉开帷幕。中国爱乐乐团、广州交响乐团、贵阳交响乐团、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中国印象演出组合,廖昌永、阎维文、戴玉强等将集聚“蓉城之秋”的舞台。


“蓉城之秋”成都国际音乐季自1981年创立以来,已经成为一张满载艺术价值、产业价值以及社会价值的蓉城音乐文化名片,也深受市民的喜爱与追捧。


第29届“蓉城之秋”成都国际音乐季开幕演出


或是急管繁弦,或是长笛巴松,或是低吟浅唱,音乐,一直回荡在这座城市,不曾止息。或者说,成都本身就是一首绵延3000年的曲子——这里,自古便有浓厚隽永的音乐氛围。泛黄的书页不能记录声音,但成都历史上的音乐盛景,已镌刻在文人墨客的诗句中、在石刻浮雕“二十四伎乐”里、在制作精美的古琴“九霄环佩”上。跟着小布,用音符拨弄时间,唤醒回响在成都的旋律。

01

乐与诗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成都的音乐盛景

醉了子美、迷了放翁



彼时,经历安史之乱的杜甫入蜀初到成都,满城的丝竹之声给这位饱经沧桑、颠沛流离的诗人带来一丝慰藉。他留下了“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这样的名句。在成都长期生活后,这里的音乐繁盛、歌舞升平更是让他忍不住感叹:“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与他同样沉迷于成都音乐盛景的还有陆游。春暖花开的时节,陆游来到摩诃池游玩,这里游人如织,到处是一派绿围红绕的融融春意。春光明媚,海棠花开得正盛,像美人微醉泛红的脸蛋儿,盛开的桃花则以其浓烈的芬芳欲将暖风醺醉。挑菜节(农历二月初二日,仕女出郊拾菜,士民游观其间)刚刚过去不久,才清闲了一阵,寒食节又要到了。听着这满城的丝竹管弦纷纷,他提笔写下:“韶光妍媚,海棠如醉,桃花欲暖。挑菜初闲,禁烟将近,一城丝管……”


如今的摩诃池一期 摄影 高原牦牛


当时的成都在遇到蚕市这样重要的民俗活动时,即使到了夜晚,依然笙歌不断。宋人张仲殊在《望江南•蚕市》就描写道:“成都好,蚕市趁遨游。夜放笙歌喧紫陌,春邀灯火上红楼。车马溢瀛洲。”


到五代十国的前蜀、后蜀时期,成都音乐仍延续唐宋的繁荣。“太常奏备三千曲,乐府新调十二钟”“管弦声急满龙池,宫女藏钩夜宴时”“夜夜月明花树底,傍池长有按歌声”……尤其是“太常奏备三千曲”这句,更是点明前蜀宫廷的音乐官署太常寺准备的乐曲高达三千首。


这些著名诗篇,将成都浓郁的音乐文化氛围描写得淋漓尽致,至今仍是成都人引以为豪的文化名片。


02

乐与器

“唐琴第一推雷公,蜀中九雷独称雄”

雷琴、二十四伎乐

均诞生在成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随着成都音乐进入繁荣时期,当时的古琴艺术也得到空前发展。


汉代开始,成都就是闻名遐迩的古琴之都。司马相如做客于临邛(今四川邛崃)卓家,拨动“绿绮”琴弹唱《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卓文君与之一见倾心后,双双约定私奔于成都,成就了追求爱情自由的千古佳话。琴曲《凤求凰》至今流传。


李白也曾写道:“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说到琴,就不得不提到诞生于成都、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乐器——雷琴。学界公认,传世古琴以唐琴最为珍贵。唐代的琴,目前不到20张,这十几张琴,全部诞生于成都。而在唐琴之中,又以雷公琴为最佳。有“唐琴第一推雷公,蜀中九雷独称雄”的说法。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琴》记载:贞元中,成都雷生善斫琴,至今尚有孙息,不坠其业,精妙天下无比也。弹者亦众焉。”


雷氏家族造的古琴,以“九霄环佩”最知名。“九霄环佩”共存世四张,一张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一张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一张在辽宁省博物馆,一张为何作如先生私人收藏。


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九霄环佩”琴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今年4月初,古琴演奏家李蓬蓬以一曲《流水》,奏响了千年古韵,她演奏时用的古琴便是“九霄环佩”。琴以梧桐作面,杉木为底。通体紫漆,历千年时光,十分罕见。其上有苏轼和黄庭坚亲笔留名,更有苏轼一诗:“霭霭春风细,琅琅环佩音。垂帘新燕语,沧海虎龙吟——苏轼记”。不难想见,当年这把名琴流传至苏东坡手里,他兴之所至,刻诗留名的喜形于色。


李蓬蓬演奏的“九霄环佩”琴也刻有“东坡苏轼珍赏”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由此可见,当时的成都已是音乐名城。前蜀永陵石刻的二十四伎乐,正好凝集了那段辉煌历史的一个瞬间。作为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唯一完整反映唐代及前蜀宫廷乐队的文物遗存,二十四伎乐在石棺浮雕上寂静地走过了漫漫岁月。


如今,通过永陵博物馆中二十四伎乐石刻,能清晰地窥见当年盛景:二十四位乐伎(含两名舞者和二十二位乐器演奏者)齐聚一堂,演奏者手持乐器种类繁多,可以说是千年前的“女子乐团”。她们手持琵琶、拍板、正鼓、和鼓、齐鼓、笛、箜篌、筚篥、横笛、排箫等20种乐器,集西域乐器、本地乐器和晚唐皇室乐器之大成,其宏大的音乐舞蹈场景令人叫绝。


永陵地宫二十四伎乐石刻(部分)图据成都永陵博物馆


到后蜀时,宫廷还有一种乐器——凤笙。《文献通考》载:“今太常笙:浊声十二,中声十二,清声十二,俗呼为‘凤笙’,孟蜀王所进。乐工不能吹,虽存而不用。”此笙中唐已出现,蜀国被灭后,没有其他人会演奏这种乐器,也就逐渐失传了。

03

乐与城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

三千年丝弦不绝

润泽人们的精神世界



琴歌不辍,千年岁月悄悄流过。如今,成都音乐仍延续着当时“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的繁荣。


音乐,成为成都一张城市的金字招牌。2018年,成都市作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决策部署,提炼和概括“三城三都”作为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时代表达,其中“国际音乐之都”赫然在列。2022年,成都音乐产值达503亿元,现有专业音乐演艺场馆76个、座位总数超5万座,载体空间建设相当完备。此外,成都正在着力打造音乐产业集群,挖掘独特的产业价值:目前已汇集音乐企业3500余家、音乐演艺品牌21个、音乐产业集聚区4个、音乐特色小镇5个,各类市场化的音乐节会年均举办超2000场次、演出票房近4.5亿元,是继北京、上海之后的中国音乐演艺“第三城”。


成都露天音乐公园演唱会现场


音乐,成为滋润人们幸福生活的涓涓细流。最近,在玉林街头,“玉林路民谣音乐季”开启,成都在地文化和音乐碰撞,浓浓的烟火气令人沉醉;五月天、张学友等明星演唱会的一票难求,李宇春、刘雨昕、薛之谦、蔡依林、杨丞琳、张韶涵等明星演唱会轮番上演……在成都,听一场街头艺人的表演,看一场演唱会、音乐会,已是市民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文化生活。



成都,一首绵长的歌,一座动听的城。

推荐阅读>>

○这场音乐盛宴今晚开幕!一大波演出活动→

○成都地铁19号线一期要来了,最新乘车注意事项→

○涉及四川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一大波岗位来了○成都市公办中小学校2023年秋季学期收费标准公布

○成都直飞航线上新!1.5小时直飞香格里拉,约2小时直达越南



策划/文字|郑然 余小红 魏菡
综合成都方志、成都日报、川观新闻
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此前报道等
部分图据成都发布资料图
成都发布编辑 | 三九
扫码进群↓

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