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春最美的样子,在这里→

成都发布 2023-11-02


青春在你眼里是什么样?
是厚植爱国情怀是练就本领才干,
是用先进技术探寻三星堆的奥秘,
是用歌声把大凉山唱给全世界听,
是以苏东坡的动人故事寄语一个个家庭,
是怀揣“三百长程十万树”的壮丽图景,
是通过创作让文物与国人血脉相通,
是豪言壮志——
“让世界知道我们已经追上来了!
……

近日,一场关于青春的盛会

在成都举行‍

讲述了一个个生动的青春故事




10月14日晚,“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四川大学举行。三十余位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用奋斗承担青春使命之责、用奋斗谱写青春华章的杰出代表,围绕“青春奋斗”与莘莘学子对话青春、共叙成长。

活动现场,中央网信办、教育部、人民日报社、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中国青年报社、部分高校和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地方网信办和四川省委、成都市委、四川大学有关负责同志,部分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网站、大型互联网平台、正能量网络名人代表以及高校师生代表等2000余人参加活动。


▲活动现场


本次活动邀请青年榜样、名师大家

与广大青少年网民同上一堂

别开生面的网上网下大思政课

一起来听,青春的故事!

👇👇👇


“小夜莺”吉好有果:想成为音乐老师把青春写在家乡三尺讲台上


活动现场,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女孩吉好有果站上舞台,用一首《国旗国旗真美丽》,唱出了青春少年的向上昂扬,述说了对国旗的热爱和对祖国昌盛的自豪。
两个多月前,在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上,吉好有果将这首对国旗的赞歌唱给了全世界听。
回到凉山后,吉好有果迎来了九月开学季,正式成为一名八年级学生,谈及青春,小姑娘表示,“青春就是能够从新的起点开始,为热爱继续努力。”

回想成都大运会的这段经历,她告诉记者,那段时间自己和大学生哥哥姐姐们一起唱歌、跳舞,虽然训练辛苦但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吉好有果还对未来自己的大学生活产生了憧憬,下定决心去更大的舞台展示自己,“我要好好学习,也会更加努力练习唱歌和跳舞,将来像哥哥姐姐们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一个好大学。”
或许因为经历过很多次大舞台,此次站上大思政课的舞台,吉好有果更加大方和自信了。

▲吉好有果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上唱歌


“我小时候的梦想,是走出凉山。”吉好有果告诉记者,如今,她依然想走出凉山,再回到凉山,成为一名音乐老师。
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曾是全国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而在吉好有果的家乡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河村,彝族群众则世世代代居住低矮土房中。
就在吉好有果追梦、学习的这些年,四川凉山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如今,放眼大凉山,山坡上的放羊娃不见了,校园里多了琅琅书声。吉好有果也和姐妹们一起去西昌的学校读书。

▲吉好有果


初次到城里求学,吉好有果说,自己刚开始也不适应,想家。但在学校老师们的鼓励和帮助下,不仅很快适应了学校,还收获了很多新知识,这也更坚定了她未来成为一名音乐老师的信念,“我也想成为这样的好老师,回到家乡,帮助那些和我一样的孩子,让他们有更多机会看到外面的世界。”
三苏祠博物馆文博研究馆员徐丽:

希望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的感悟中

焕发出新的风采


苏东坡,是每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文人。为什么跨越千年,苏东坡仍被众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所喜爱追捧,乃至成为“北宋顶流”,频频“出圈”?
现场,三苏祠博物馆文博研究馆员徐丽为大家带来演讲,以“滴水见太阳”讲述了三苏父子一家读书正业、孝慈仁爱的家风故事。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徐丽表示,“水本是无色的,却可以反射太阳的光芒。我的分享主题是围绕三苏祠的,三苏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滴水,从中能够看到中华文化的光辉。每一个朝代、每一种文化都是一滴水,最终这些水会汇成大江大河,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

▲徐丽
徐丽说,她希望青年人能够领略三苏父子的才情,体会三苏父子的家风家教,感悟苏轼的家国情怀,学习苏轼面对困难时的坚毅心境。“青年人要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希望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的感悟中,焕发出新的风采。”
青年人如何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在徐丽看来,首先,要有良好的家风家教。“三苏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其核心内容是“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希望大家在家庭教育中,能够受到传统文化的启发,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好的教育。”徐丽说,“孩子从小就有好的家风教育,长大后担当起时代的大任,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的有用之才。”

▲徐丽
徐丽也非常开心看到越来越多的家庭重视家风家教,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今年中秋国庆假期,三苏祠每天的游客超过万人,相比于以前翻了四五倍。我注意到,其中家庭出游的特别多,有时候一家三代、四代一起来逛三苏祠,学习家风家教,感悟传统文化。”
同时,徐丽特别提到,年轻人不要遇到困难就想着放弃、“躺平”。“以苏轼为例,他历经了那么多坎坷,依然坦然面对,没有放弃希望,一生心怀家国天下。”徐丽说,“希望大家也能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做好自己,建好自己的小家,同时心中也要装着国家民族,把责任扛在肩上。”
徐丽补充道:“年轻人是国家的建设者,国家发展的担子需要你们挑起来。年轻人的心中装着国家民族,才能让国家进一步繁荣昌盛。” 

川大毕业生罗杰:‍‍

以支教磨砺岁月,以务实绽放青春

若用一个词寄语青春,四川大学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罗杰的答案是:务实。


活动舞台上,罗杰以青春视角,分享了自己的求学和支教经历,以及背后那颗务实而火热的中国心。


2012年,罗杰进入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读本科。2016年毕业季,身边的同学陆续工作、深造,唯有罗杰,选择了一条“鲜有人走的路”——担任四川大学第十八届支教团团长,和团队来到国家贫困县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教。


2017年3月,当时位于昭觉县阿土勒尔村的“悬崖村”只修起了大约三分之一的钢梯,罗杰和支教的队员爬上村子,给村里的幼儿园提供帮助、为村里的年轻人上了一堂移动团课,他们也因此成为当时全国少有的登上“悬崖村”的大学生志愿者队伍。


▲罗杰和支教团到悬崖村开展走访调研


支教期间,罗杰和队员发挥自己的力量,各处奔走,为山里的孩子们向社会爱心人士募集善款,共募得善款31万元,为260余名贫困学子解决了上学读书的后顾之忧。


2022年12月,罗杰顺利博士毕业,进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碳中和技术研究所,如今从事碳中和领域相关的研究工作。


虽然距离凉山支教已过去了6年多,但罗杰与团队成员对大山里孩子们的牵挂从未中断。他们依然从当地政府和学校了解孩子们的新需求,并及时为他们提供帮助;同时保持着和社会爱心人士们的联系,便于帮助爱心人士与昭觉县需要帮助的孩子们高效对接。


▲罗杰与学生一起开展少先队活动


2019年,罗杰还用自己的国家助学金持续帮助着一名昭觉县的彝族贫困学子完成学业。书信往来的这些年,他见证着这名同学的成长和进步,“从小学三年级通信至今,小朋友的字越写越好、信越写越长,成绩也有不小的进步,很为他开心。”


最后,关于青春,在罗杰看来就是一种体验,与荣誉、金钱无关,重在内心的富足,“我觉得年轻人应该多尝试,可以尝试用一年或半载的时间,去做一件让自己终生难忘的事情,去体验一段不一样的人生。而这,或许也是青春的意义”。


“春运母亲”奔向热气腾腾的生活:

新房敞亮,大女儿准备三年后

考进理想的大学

在“青春登场”篇章,思政教师王雪超与感动全网的“春运母亲”照片主人公巴木玉布木和拍摄者周科等一道,为青年学生上了一堂特别的思政课,感召广大青年树立“顶天”理想、踏实“立地”行动。


与13年前那张广为人知的照片相比,台上的“春运母亲”巴木玉布木甚至显得更为年轻。褪去生活的重担,她的脸上有了更多的笑意和舒展。


▲ 新华社深圳支社副社长周科、“春运母亲”巴木玉布木(中)和她的女儿 


2010年1月30号,南昌火车站。正在做春运报道的新华社记者周科记录下了这一画面:巨大的行囊高过头顶、压弯了腰,左手拎着的背包几乎拖地,怀抱着婴儿,年轻的母亲艰难前行,眼神坚定而有力。这就是感动全网的“春运母亲”。


▲2010年1月30日,巴木玉布木背着大包、抱着孩子在南昌火车站匆忙赶车 周科 摄


“我不知道她是谁,但看到她的那一刻我想起了我的母亲,二十年前我的母亲也是这样大包小包送我上学,记者的本能、相似的经历让我快速拿起相机记录下了这张触动人心的春运瞬间。”周科说,11年间他时常对着这张照片思索他们现在在哪儿,直到2021年1月19号,他在大凉山深处的越西县找到了这位“春运母亲”。
当得知“春运母亲”怀中的女婴因病不治的一刻,周科没能忍住眼泪。他选择在巴木玉布木家里呆几天,好好陪他们一家人,了解一下他们的过去是什么样子。在这几天中,周科得知“春运母亲”十几年的人生,是从苦难中寻求光亮的不懈努力——
十几年前,巴木玉布木一家人挤在破旧的土坯房,外面下大雨,里面下着小雨,一天三顿吃的是土豆,偶尔买几件大米给孩子补补身体,连身上穿的衣服都是从街上的垃圾堆里捡出来的,缝缝补补将就着穿。2014年,巴木玉布木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借助精准扶贫,一家人通过努力在2020年7月实现了脱贫。如今,他们有敞亮的新房,丰盛的饭菜,大女儿第一次来到成都,准备三年后考进理想的大学。
周科说:“为什么要用11年来找她呢?因为巴木玉布木就是另外一个我,也是千千万万个为生活打拼的普通人,也是国家发展百姓生活变迁最真实最生动的注解。”

▲巴木玉布木的新家


在周科看来,“春运母亲”身上带着鼓舞人心的力量,那就是坚定步伐翻山越岭,我们终将奔向热气腾腾的生活。他希望更多人带着这股力量去关心和帮助乡村振兴,与大山做一个约定。
巴木玉布木也有着一个朴素的心愿,“我希望我的孩子们平平安安,好好读书,长大以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说话间,舞台屏幕上出现她和孩子们的照片,笑得爽朗,充满希望。


首位获中医博士学位的

外国医生迪亚拉:

踏踏实实做事,是金子总会发光

活动上,有一位“特别”的对话人——他有着黝黑的皮肤,却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他就是首位获中医博士学位的外国医生,来自非洲马里的中医迪亚拉。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迪亚拉告诉记者,对于他而言,他的青春伴随着他的行医足迹,遍布中华大地。他在四川几家中医院工作过,也在云南的乡村服务过,还自发做了10年的乡村医生培训,累计培训了3000多名乡村医生。


▲迪亚拉


回顾青春岁月,他也有一些感悟想要分享给青年人:“在成长过程中,或许你会遇到困难,或许也会有不被认可的时候。但千万不要害怕困难,要努力向前克服困难。我相信踏踏实实做事,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这样的感悟,也缘于迪亚拉学习中医的“坎坷”经历。就业后,他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他刚工作时,见他是外国人,没有一个病人找他看病。终于等到了病人,结果病人从他诊室跑出来质问前台。迪亚拉挽留病人:“没有效果,我不收一分钱。”


就这样,凭借着自己出色的医疗技术,迪亚拉慢慢获得了大家的认可。他在学习深造期间,随着项目团队走访了许多四川和云南的偏远山区,看到那些生活条件艰苦、就医困难的民众,心中作为医者的大爱,让他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慈善事业。他加入无国界医生组织,在四川、云南等地工作,从事临床工作和公益慈善事业,2012年获得“中华慈善奖”。


▲迪亚拉


在采访的最后,迪亚拉激动地说着自己对青年人的希冀:“生活在中国这么好的国家,有这么好的大环境,你有很好的条件去寻求自身的发展。”迪亚拉说,“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你们一定要在这么好的环境中继续努力,你自己的发展不仅关乎个人,也将关乎国家的发展!”


一个个青春的故事

鼓舞着广大青年学子不负韶华‍

在最美好的青春追寻梦想‍‍‍

据了解,成都市将用好大思政课

团结在蓉大中小学师生

进而赋能超大城市发展和治理

开展“青春大讲堂”系列思政活动

👇

“青春大讲堂”思政活动将通过建立“思政资源库”,创新开展“青春大讲堂”“青春大实践”等系列活动,强化互动引领,引导学生感悟党的理论思想伟力,讲述城市发展故事,通过亲身实践厚植爱国之情、坚定强国之志、砥砺报国之行,为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除了理论学习,更要注重亲身实践。作为大思政课的课外延伸,“思政大实践”将成为广大中国青年行走实践的重要平台。据了解,成都将开展“从成都出发 行万里中国 看万千气象”全国高校大学生大型行走调研实践活动。
成都在中小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政课上已取得相应成果。相关负责人表示,“思政课不仅要上好,更要追求课程的创新,用更贴近青年人的方式,为广大青年厚植家国情怀,让不同时代的青春精神一脉相承,发扬光大。”


“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这场关于青春的盛会

让我们都看到了

青春最美的样子



推荐阅读>>○上天又下海!这些“种子”点亮未来
○四川发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涉及多个厅级领导职务
天府国际动漫城预计明年开放运营!这些项目进展来了
○公开招聘!一大波岗位来了○2023成马,大数据公布



成都商报-成都发布记者 | 彭惊 李宇欣 钟茜妮
摄影记者 陶轲
综合四川发布
成都发布编辑 | 大橘‍‍
扫码进群↓

点赞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