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都大调研丨千亿产值面前,“成竹”如何破“圈”?

成都发布 2023-12-22


12月底,成都小伙阿布的竹子自行车旗舰店将正式开业,这离他做出第一辆竹子自行车已经过去了12年。从骑行西藏到亮相巴黎时装周,从卖往海外到线下开店,竹子自行车让他的人生底色越来越厚重,生活越来越精彩。


和阿布一样,“95后”张定娟也将竹子作为人生目标。4年前大学毕业后,学产品设计的她先进了成都一家竹编厂,后去了道明竹艺村。今年夏天,她和她制作的竹编手机壳登上了微博热搜,这成了她人生最高光的一个时刻。


道明竹艺村 摄影 陶轲


无论是坚持了十多年的阿布,还是入行不算久的张定娟,他们都因竹子而迅速被人赏识,这无疑是年轻人以竹为业的动力和勇气。在他们探索竹子更多可能性的日子里,成都的竹资源竹产业也和这些年轻人一样,在悄然变化。


11月初,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11月底,四川全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会上提到,四川省竹产业综合产值已超过1000亿元。


作为竹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在全省1000亿综合产值面前成都竹资源开发利用得如何竹产业发展得怎样,有哪些竹品牌出圈又将带来怎样的“钱”景?成都发布-红星新闻深度报道组记者

展开调研

👇


1

靠竹吃竹

11月底,歌唱家龚琳娜与意大利留学生梅梅在望江楼公园偶遇了一个合唱团。与美妙歌声一样被人关注的,还有望江楼公园的独特景观。竹色青翠,竹影婆娑,成都的公园很多,望江楼公园无疑是最有韵味最有气质的一个。


和成都103余亩竹林相比,这个188亩的公园很小,但荟萃了国内外大量竹种,拥有40属556种竹类植物,是我国竹类收集最早、人工栽培历史最长的竹种园,被誉为“天下第一竹园”。


望江楼公园的竹林 摄影 王效


以望江楼公园为视点,轻轻掀开城市的一角,是成都人自古以来的爱赏竹善用竹。宝墩遗址倒塌建筑堆积的柱洞里出土的碳化竹片,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竹笼,都侧面告诉我们成都一直是一幅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的天府田园画卷。


依托川西林盘天然优势,成都市聚焦场景营造,大力塑造公园城市竹林景观。离成都市区近一百公里的邛崃,竹林是大美乡村的秀丽景色,也有销往城市的鲜美食材。


穿过一条绿意葱茏的翠竹长廊,我们停在了临济镇都道佐社区。站在满山遍野的雷竹前,感受着12月的冷风,四川省旺德润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经理宋丹却有些兴奋地说,该为冬雷笋做准备了。


2014年,这个邛崃姑娘回到家乡,和村里人一起种起了雷竹。此前,已经在四川省旺达瑞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种了6年竹的她,看到了雷竹给村民带来的生态价值和产业价值,也看到了家乡的巨大潜力。在宋丹的引荐和邛崃市林业主管部门的推动下,这家企业和“川熊猫”品牌被引进到了道佐社区。近十年间,公司和当地村民一起种植了2000余亩雷竹,成立了竹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如今,合作社的竹笋已是大熊猫的口粮,还出口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


邛崃市火井镇高山冷竹笋产业基地 图据看见邛崃


回望过去,当年的那片残次竹林,已成为四川省现代竹产业基地。眼下,川熊猫竹笋精深加工基地项目已落户邛崃市绿色食品产业功能区,项目建成后,从剥壳笋等的初加工到笋干、清水笋、酱制笋的深加工以及竹笋相关衍生产品,这将带动周边种植基地进一步扩大。


靠竹吃竹,有笋卖笋。不同于引进的雷竹,崇州的牛尾笋是地道的本地特产,2012年就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街子镇益善村这个山间的小村落,种植了10000余亩牛尾笋。


然而,好产品却不好存放,这可急坏了村支书刘建波。为了解决种植户集中收获牛尾笋后需要解决的保鲜、库存等问题,在刘建波的带领下,村子在2021年3月成立四川益善生态农产品有限公司,筹资建成了1000余平方米的加工房和可容纳400余吨农产品的气调库,为村民提供标准化、规范化、品质化的产业场景。


街子镇益善村的牛尾笋 图据今日崇州


当一片片自然竹林变成现代竹产业基地,当一根根竹笋变成城市餐桌上的美食,绿水青山就成了金山银山,人与自然更和谐了。


如今,成都已经成功培育省级竹产业基地10个,创建省级现代竹产业园区1个,市级林业园区(竹产业类别)3个,在邛崃引进竹笋精深加工企业1个。以园区为抓手,推进竹产业布局由分散点位向产业集群转变,逐步形成了种植、加工、创新、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2022年竹产业实现年产值25.69亿元。


2

以竹为媒

青春总能为古老的技艺注入活力。位于金科北路附近的老陈竹编在社交媒体上有点火,这家开了30多年的老店铺,因为竹编而在互联网时代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网友葡萄特意穿越了半个成都,在这里买到了喜爱的竹编包包,还拍了一组艺术感十足的照片。在年轻人越来越喜欢手作,越来越重视天然材料的当下,老陈竹编的火是偶然,也是必然。


放眼望去,老陈竹编的款式大多还保留着过去年代的生活痕迹,游伟等非遗传承人则让古老的竹编有了现代韵味。


在平乐古镇,没有人不知道游伟。问路的几分钟里,有人把我们带到了他的家门口,有人把我们引到了他的店铺外。之于慕名而来者,游伟是那个出入各种活动现场的非遗传承人,之于古镇上的邻居,他是那个做了30年瓷胎竹编的手艺人。


古镇上,瓷胎竹编能让慢时间紧凑起来,也让大伙的日子红火起来。游伟在“竹编一条街”建了一座竹编展览馆,在这个二层的空间里,摆放着游伟及团队制作的五六百件作品。以竹编为生的几十年里,他始终紧跟市场的步伐,不断更新设计,让自己成了瓷胎竹编领域的佼佼者,也让产品销往各大城市甚至国外,带动了周边近200人就业,年销售额达到300万元。


竹编在崇州道明竹艺村是另一种风格。在这里,年轻人探索着竹编的新方向。


“95后”女篾匠张定娟的作品


目前,竹艺村培育孵化了杨隆梅、丁春梅、肖瑶等16名创客人才,形成集聚62名竹编非遗传承人、100名竹编艺人、6000余名从业人员的竹编产业集群,定向开发出精神文化产品、旅游体验产品300余类创意产品。仅今年1—10月,竹艺村竹经济产值达到1.9亿元。


作为道明竹编的新起之秀,“90后”的肖瑶已颇有名气。最近,她为明星刘诗诗定制的竹编“青山”获得了网友好评。此前,她和团队设计并制作的竹编大熊猫花花,登上了央视,也让她上了热搜。打破传统的创意,突破束缚的造型,她的作品轻松地拿捏住了市场。年轻人在造型上突破,也喜欢在色彩上做文章,“95后”女篾匠张定娟用染色后的竹子,编出了大海、夕阳,还有色彩斑斓的包包,她希望能为竹编增添更多的意境。


张定娟和道明竹编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赵思进


好手艺换来好机会,小竹子激活大创意。年轻非遗传承人,一边学习师父的传统手艺,一边接受中央美院等高校的现代艺术熏陶,让“食者竹笋,居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在新时代有了新表达。


创作者有意识的越界,换来了不可思议的跨界。在茅台和瑞幸掀起联名热潮时,竹编早就玩起了“定制”和“联名”,这些非遗传承人的合作对象不乏爱马仕、宝马、雷克萨斯等国际大牌,还有成龙、秦岚、刘诗诗等知名演员。更让人没想到的是,他们已经把竹子做成了大型装置艺术,让竹子不再只是一种易得便宜的生产原料,而是一座城市向外推广的媒介。


3

“成竹”在胸

把自行车卖到16个国家的阿布,站在即将开业的羊市巷29号院旗舰店里,一脸兴奋地对记者说,随着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大家对绿色产品的要求增多,“成都是大熊猫的故乡,有现代的生活方式,还有适合骑行的绿道,骑行环境好,竹子自行车有市场,外国人也更认可这里生产的竹产品。”


崇州市无根山竹艺公园里的竹子 摄影 王勤


即便在社交媒体上有一定的名气,阿布还是希望用线下体验来扩大影响力。张定娟上了一次热搜后,小红书上的关注多了,还想要更大的展示空间。的确,即便和大牌联名、接私人定制,他们的生产也并不能那么顺畅地抵达销售。


这与成都市竹文化发展研究会观察到的现象契合。研究会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很多人喜欢竹编产品,但却很难找到一个购买的地方”。站在春熙路国际金融中心7楼的大熊猫对面,他向记者讲述了一段往事。几前年,他在此接待了一位外地朋友,临走时,这位朋友很想看看成都的创意竹编,顺便带点特色产品回家,但却未能如愿。


道明竹编


如何打通生产端和需求端的壁垒,如何让大众在一个地方就找齐成都所有的竹产品?研究会决定下一年在成都市区打造一个展示基地——成都市竹产业文化体验馆。在他们的构想里,这个体验馆不仅能让更多人了解成都竹文化竹产品,还能为成都竹企业、竹品牌提供展示空间。“它还可以是一个线上+线下的综合销售空间,助力成都的竹产品在行业内外破圈。”


一直致力于研究竹产业的浙江农林大学竹子研究院院长宋新章教授,从“三个产业”角度提出了独到的观点,“一产”可以进行资源挖掘与种质创新、精准培育与高效经营、生产功能与生态协同、林下经济与减排增汇,“二产”可以进行竹基新材料、竹材化学利用、竹废料高值化利用、生命健康类产品研发,“三产”可以是竹文化、文旅、文创、科普、竹产业政策。


记者采访期间,人们不约而同提到浙江安吉。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安吉县是著名的“中国竹乡”,有竹林101.1万亩,全县竹产业总产值近200亿元。成都和安吉的竹林资源差不多,虽然成都在竹文创上有一定的特色,但在产业丰富度、产值上还有很大的空间。


11月的最后一天,一个振奋的消息传来,四川将把“以竹代塑”产品纳入政府采购支持范围,加大政府采购力度。频繁的行业好消息让研究会的工作人员更确信,“未来的产业前景更广阔”。


2023竹博会在四川青神开幕


“以竹代塑”的命题抛了出来,成都该如何作答?如果说非遗传承人在尝试竹子能做出什么,那么阿布就是在尝试竹子能代替什么?他们都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向“以竹代塑”迈出了一步。但对于目前正在飞速发展的产业趋势,成都还可以再往前跨步。本月中下旬,“第二十五届成都市竹文化节暨中国天府农博园竹产业国际高峰论坛”将在成都举行,这将是成都竹文化与竹产业一次难得的机遇。“研究会力邀世界级专家,探明竹文化竹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该工作人员自信地说。


碳中和大潮下,林业碳汇的需求和交易量逐渐升温,成都市广袤的竹林是实现碳中和、助推碳汇的优质资源。2023年初,川西林盘的碳汇价值首次“变现”,袁家湾林盘和鹿林村余家林盘与四川天府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在四川环境交易所达成了首笔林盘碳汇交易。倘若进入碳汇交易市场,按照竹林每公顷每年固碳5.09吨,欧盟碳汇最高价900元/吨计算,成都竹资源每年可实现碳汇收益3亿元以上。

我们有理由相信,“成竹”不仅可以是公园城市一道靓丽的绿色风景,也可以成为一道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钱”景。

推荐阅读>>

省考今起报名!这份《报考指南》快收藏→
○太美!成都“悬日”再现○7000万人次!历史性突破!

○又一波消费券来了!本周五开抢→

○判定酒驾有新标准!2024年3月起实施!

○四川医保新政明年1月起实施!最新答疑→



成都发布-红星新闻深度报道组记者 | 黄静图据成都发布资料图成都发布编辑 | 大橘
扫码进群↓

点赞在看↓转发周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