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到6%,高质量冲锋正当时!
双双锁定6%!
2月1日,在成都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官宣”经济社会发展数据。
地区生产总值超2.2万亿元、增长6%——这是成都跨越2万亿台阶之后的第一年,交出的一张“热气腾腾”的成绩单。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这是2024年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看似寻常最奇崛。随着经济总量基数的增加,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产生的经济增量也更大,对于内涵式、质量型的发展动力要求也更高。去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成都如何在经济恢复攻坚战中,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成都又将有何“打法”?
从6%到6%,看似不变的目标,暗藏一座城市战略定力下的不懈追求。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看成色
合格答卷中的优秀答卷
一开篇,政府工作报告就用了“极为特殊、极不平凡”来总结2023年。
在刚刚闭幕的四川省两会上,成都“一场硬仗接着一场硬仗打”的成绩,被评价为,“四川交出了合格答卷,成都在经济恢复攻坚战中交出优秀答卷。”
一季度5.3%、上半年5.8%、前三季度6.7%、最终以6%的数字定格全年。2023年这条企稳回升的曲线,见证经济形势之险、经济大盘运行之稳。
不能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那就再看核心经济指标和亮点,来检验高质量发展的成色。
去年,成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提升5位至第24位,航空旅客吞吐量7492.4万人次,飞进“航空第三城”。创新的动能和开放的活力持续激发。
去年,成都航空旅客吞吐量达到7492.4万人次,飞进“航空第三城”
2023年成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01.6亿元,同比增长10.0%,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高2.8个、0.8个百分点,成为第2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的省会城市。消费强势“出圈”,成都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迈进的脚步在提速。尤其是借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集聚的全球流量,成都实现从赛事侧向城市侧的形象推广,文旅消费热度迎新高,后大运的消费热力持续升温。
从宏观数据中看结构和态势,从微观数据中则能看到城市发展所坚守的价值。
伴随着经济增速的上扬曲线,企业的感受在同频共振。作为识别行业风险、研判经济形势“晴雨表”的“税电指数”,全年始终处于景气区间,显示出经营性行业的扩展态势。全行业用电量增长10.5%、新登记市场主体60.2万户、净增涉税市场主体数量增长84.0%……关涉企业的核心指标,显示出城市的经济活力的持续性。
市民在经济发展质量中享受红利。去年,成都连续15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市民感受到的幸福度,其实基于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健康、安全、生态环境、交通、就业、生活品质、居民收入、城市吸引力等多维度的发展基础。
去年,成都地铁运营里程超过600公里
因此,6%的含金量不仅在于量的合理增长,更有质的有效提升。
更要看到的是,6%是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取得的成绩。去年,成都已跃居“全国汽车第一城”;地铁运营里程超过600公里;耕地面积连续3年净增加……这座人口超2100万的超大城市,守住了高质量发展的红线。
看特色
战略定力下的求新求变
又一个6%——2024年,成都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再次定在6%左右的增长。
基数增加但目标增长率不变,实则是主动加压。从成都自身发展来看,基数越大、增幅越难。据测算,当GDP跨越2万亿台阶,全市经济总量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需要新增810亿元的规上工业产值,相当于每年新增200家规上工业企业。
如何破局?在保持战略定力之下,成都有顺势而为的求新求变。
推进高质量发展,紧紧抓住动力变革这个关键。成都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去年,成都将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创新“一号工程”,并以跨越“达尔文死海”的中试作为破题之举。一年过去,10个项目已进入成都市概念验证中心备案,30个项目已进入成都市中试平台备案。
天府锦城实验室
今年,成都如何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在成都市人大代表、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刘毅看来,科技成果能否“落地生根”,离不开技术与需求的紧密对接。因此,要让科技成果促进产业发展,应该回到最基础的产业出题、高校答题这一逻辑。他欣喜地看到,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今年成都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链主企业牵头梳理产业链技术需求清单,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共建创新联合体,努力让成都成为广大企业腾飞发展的沃土,让广大企业成为成都发展的最强大引擎!”
同时,紧紧扭住实体经济“牛鼻子”也是成都不断深化制造强市战略的举措。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让制造业成为成都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市政协委员、成都市产业数字化促进会秘书长徐震关注到“数实融合”。他建议在成都建设成渝统一算力调度平台,依托算力调度平台打造“产业算法超市”,为各类企业提供算法支持和数据服务,形成西南地区自由流通、按需配置、有效共享的算力和数据要素市场,推动产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
市政协委员、成都携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洋关注到“打造西部低空经济中心”这一目标。他带着建议找到成都市科技局:“要招引培育在低空产业领域的头部企业,特别是无人机主机厂,因为龙头企业可以带动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共同参与到无人机这种高端制造的产品,带动整个低空产业的聚集发展。”
前瞻部署未来产业,成都已着手排兵布阵。今年1月,成都接连出台未来产业相关四大政策,在“抢跑”和“留白”之间做出平衡,等待市场的力量孕育成熟,让更多新技术新产业相约成都、遇见未来。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重点是,继去年年底市委全会破题城乡融合之后,今年政府报告紧接着部署城乡融合。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成都以此作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
铁牛村消费新场景
去年,“四七九”教育、“华西系”医疗等办到郊区新城,全力缩小城乡基础设施“硬差距”,加快补齐公共服务“软落差”。
“看点很小,但对千家万户都是很实在的事。”会场上,代表委员们对这些创新举措深有感触。
今年,“一三圈层”的区域结对联动发展,已结成8对,以此来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我们将着力在共谋区域发展、共育产业集群、共引高端要素、共办惠民实事等方面持续用力,”成都市人大代表、简阳市委书记王凯表示,将把推进“东双简”协同联动发展作为今年工作重中之重的抓手和切入点,合力推动“特别合作区”加快成势成型,打造全市区域协同联动发展示范。“东双简”的临空经济,正是优势聚合的着手点。
市政协委员、共青团蒲江县委书记何睿关注到人才下乡的痛点。蒲江县铁牛村探索推进青年发展型村社区建设,吸引20余名本村青年、300余名新村民在铁牛村创新创业,村集体经济较上年同比增长260%。“建议做强青年发展型乡村社区品牌,吸引青年有序向乡村流动,让‘乡村CEO’引领新风尚。”
繁荣农村与繁华城市如何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将是今年成都的新看点。
看举措
改革、开放“两板斧”
锚定6%的目标,成都有何策略?
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成都坚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写到——坚持扩大开放之门、走稳改革之路,全面打通堵点、接通断点,在蓉城大地书写新时代“春天的故事”。
优化营商环境是深化改革的“一号工程”。政府工作报告关注到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提出将出台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系列政策措施,让企业放开手脚、轻装上阵,专心致志搞发展,并明确“小额政府采购项目原则上全部预留给中小微企业”。
12345热线接听中心
尤为体现成都改革风格的举措,是强化科技赋能,坚持务实管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12345亲清在线打造为有特色、有温度、有公信力的城市“总客服”。
依托智慧蓉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是去年来一以贯之的主线。去年春节后开工第一天,成都以12345亲清在线的上线,拉开新一年的序幕。一年内,两次召开智慧蓉城建设推进会,加快点上攻坚突破、面上整体推进。去年底,依托智慧蓉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成为市委全会的两大议题之一;上个月,成都营商环境6.0正式上新;本月市两会,再现政府工作报告……成都依托智慧蓉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激活经济细胞、激发社会活力的当务之急,更是从整体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计。
持续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进而实现稳预期、强信心、促发展的目标,这正是营商环境环境优化的根本目标所在。
再看开放。
后大运时代的成都,开放势能已然上台阶。以外贸为例,数据显示,成都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16.2%,二手车出口货值增长4.5倍,市场采购贸易、保税维修规模分别增长14.7%、41.6%,外贸进出口总额7489.8亿元、居中西部城市第1位。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成都将发挥“后大运”效应密切国际交流,赴外开展城市主题推介,邀请境外青少年来蓉交流学习,加快建设成都国际友谊公园,高标准筹备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
成都大运会开幕式在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举办
“成都展现国际大都会的形象,对我们民航也是福利,”成都市人大代表、四川航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石祖义提到,“大运之城”的形象帮助了海外城市认识成都、布局航线。他建议,成都打造国际航空枢纽的战略一定要坚定不移,要破除中转保障瓶颈,提升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竞争力。
“随着一系列国际体育赛事让成都‘崭露头角’,成都可以打造一个具有鲜明辨识度的城市体育赛事品牌,例如,利用汽车产业优势,每年固定在成都举办国际汽车拉力赛。”市政协委员、成都鼎盛川联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娟观察到,许多享誉世界的赛事都能勾起与城市相关的记忆,成都可营造“留量”吸引球迷们不远万里奔赴一座城。
在形势变化中积极求变,在开放中把握战略主动。从6%到6%,成都的高质量冲锋正当时。
推荐阅读>>
○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 施小琳张剡陈彦夫出席 王凤朝作政府工作报告 包惠主持
○施小琳参加简阳代表团审议,要求在把握大局中找定位明目标,加快建设成都发展新高地开放新门户战略新支点
○环卫工人、猛追湾群众、“手语小翻译”……“他们”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成都商报-成都发布记者|钟茜妮部分图据成都发布资料图、红星新闻
成都发布编辑 | 哒哒
点点在看,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