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共成都市委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征求对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文件的意见建议

成都发布 2024-06-19



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举行前夕,市委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市级各民主党派、市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对全会文件的意见建议。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施小琳主持会议并讲话。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包惠、市政协主席张剡、市委副书记陈彦夫出席会议。



座谈会上,陈彦夫介绍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稿起草情况。民革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张健、民盟市委会主委吴皓、民建市委会主委史红平、民进市委会主委杨建德、农工党市委会主委甘华田、致公党市委会主委梁伟、九三学社市委会主委徐玖平、台盟成都市支部主委潘裕萍、市工商联主席俞建、无党派人士代表李旸先后发言,一致表示赞同《决定》稿,并围绕加大物流企业引育力度、深度拓展体育大格局、提升旅客中转体验感、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医药供应链、加速拓展金砖国家市场、激活数智技术消费动能、优化成渝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建设、打造培育离境退税街区、增强自贸区试错容错功能等提出意见建议。


听取大家发言后,施小琳作了讲话。


她指出——

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系统谋划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对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进行安排部署。大家围绕这一主题提出了一批具有专业性、前瞻性、可操作性意见建议,相关部门要列出清单、深化研究,吸纳到全会《决定》中,形成工作细则。


随后,施小琳介绍了市委确立此次全会主题的主要考量。


她指出——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成都有基础、有责任、有机遇,同时也有挑战,亟待系统谋划、整体推动。本次市委全会紧紧扭住总书记赋予成都“中外交流的枢纽”独特城市定位做好文章,着力提升“通达、运筹、融通、服务、辐射”五大枢纽能力,针对性解决制约开放的突出症结,进一步做优做强成都开放发展的比较优势,努力为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拓空间、增动力。


施小琳指出——

今年是推动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


◆我们将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持续做强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先布局未来产业,多措并举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多元施策强化项目投资建设,积极抢抓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全方位发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我们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锚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持续抓好中央、省委部署的系列重大改革试点,探索更多原创性原动力改革,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不断为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我们将持之以恒推动幸福成都建设,深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发挥社会、市场、家庭作用,优化“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深入推进全龄友好城市建设,持续推动就业、教育、医疗等优质公服资源扩容下沉,统筹办赛营城兴业惠民,努力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


◆我们将久久为功推进高效能治理,依托智慧蓉城建设,夯实“微网实格”基础支撑,完善提升12345平台作用,畅通和规范企业、群众诉求表达和解决机制,同时强化“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防范化解洪涝地灾、城镇燃气、房地产等领域风险隐患,坚决守牢耕地保护、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等红线底线,确保城市安全、社会安定、市民安宁。


施小琳指出——

希望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充分发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整体功能,更好发挥统一战线重要法宝作用和独特政治优势,围绕中心大局,积极开展多层次、高效率、全方位政治协商和资政议政活动,多谋创新之举、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共同做好解疑释惑、宣传引导、凝聚共识等工作。

中共成都市委将一如既往重视、关心和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工作,共同开创新时代我市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市领导刘玉泉、杜海波、王乾,全会文件起草组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



成都日报记者|张家华 李长乐

摄影 | 王若冰 熊一凡

成都发布编辑 | 王映丹


分享

点赞

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