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趋势、谋未来,成都园区高质量发展时已至
天微凉,秋意浓。这时节,有清风飒爽,也有枫红炽热。正如拼经济的蓉城大地,此刻干劲十足,发展正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各地经开区、高新区和城市新区考察调研。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
四川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要优化工业兴省制造强省体制机制,推进重点产业建圈强链,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园区兴则产业兴,园区强则经济强。产业园区始终是成都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
成都高新区等国家级园区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一大批省级、市级园区成为全市产业生态构建的重要节点,支撑成都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2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助推全市经济总量突破2.2万亿元。
面向未来,产业园区更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观趋势、谋未来。10月24日,成都市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吹响了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
用一整天时间,成都以“现场观摩+工作会议”的形式召开大会,既对全市园区工作进行了大检阅、大交流,也对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总动员、总部署。
当下,路径已明——开展“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实施园区优化强承载、产业集群提能级、科技创新促转化、扩权赋能增活力、尊商重商优环境五大攻坚任务,让成都实现产业园区“特色立园”“企业满园”。
时已至,风正劲,奋楫扬帆正当时。
观趋势
为什么“抓经济必须抓园区”
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工业在其中更是发挥着压舱石和顶梁柱的作用。拼经济搞建设,必须坚定不移构建以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就必须坚定不移做强产业园区。
赛迪顾问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年,179家国家级高新区和230家国家级经开区的GDP占全国的比重已经超过了1/4。
▲兴隆湖畔的西部(成都)科学城
当前我国已有超78000个产业园区,预计到2025年园区总供应量将突破62亿平方米。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技术、资金、人才等各类要素的天然集聚地,园区之于产业的关键意义也就不言而喻。
其实,世界上第一个高科技工业园是美国硅谷,建立于1951年,到1998年,硅谷地区获得的投资已经占了美国信息技术投资的1/3以上。
新加坡裕廊工业区成立于1961年,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成为产业多元、功能完备成熟的城市化区域,在新加坡的崛起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的改革开放始于深圳,当时突破口就是蛇口工业区——依托港口设施和南海石油开发战略任务,在市场化、国际化方面率先突破,引领了风气之先。那时候,其实整个深圳特区都可以称为广义上的“大园区”。
成都的园区建设,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拉开序幕。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园区先后设立并快速发展,以成都高新区为代表的产业园区为成都攀上经济总量2.2万亿元的新台阶作出了巨大贡献。
▲天府软件园
如今的成都,已培育形成了2个万亿级、1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拥有省会城市的区位交通、要素富集、产业吸附等优势,更拥有多重叠加的国家战略机遇。就在上月底,国务院批复同意成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给予了成都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三中心一基地”的核心功能定位。
这样一座城市,更需要高质量的园区来承载高质量的发展,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谋未来
何以“立园”、何以“满园”?
园区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
在赛迪顾问园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晓利看来,产业定位不清晰、产城发展不融合、管理体制不灵活等问题,都是当前制约园区发展的普遍因素。“但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用发展的办法破解。”
而“发展的办法”,核心就是要“深化改革”。
▲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国内,已有产业园区通过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探索出了特色发展之路。
北京东升科技园构建一站式全生态服务,倡导“预孵—孵化—加速”全产业链服务理念,打造降低企业创新成本、降低人才生活成本、实现企业高价值成长的“两低一高”服务生态。
东莞松山湖科技园围绕“镇园之宝”建链延链,聚焦华为南方工厂、华为终端等关键项目,贯通智能终端电池、电源、整机等多环节完整产业链,成为华为全球重要的研发和生产基地,推动松山湖GDP年增长10%以上。
苏州太仓中德合作示范园,打造国际化产业生态。太仓在全国率先引入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实现国际职业资格与国内职称比照认定,构建多层次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并陆续推出“德企服务专窗”等改革举措。
合肥经开区“以投带引”创新政府投资模式,构建完整产业基金体系,以投早、投小、投科技为特色,并培养一支具有投行思维的招商队伍。
客观审视成都全市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也存在着一系列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园区体系复杂、定位不清晰、发展质效不高、产业特色不突出等等。
立足问题寻求突破,成都创新性地召开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开展“立园满园”行动,正是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深改园区体制机制的举措。
▲成都中车长客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
何以“立园”?又如何“满园”?
行动中,成都提出“园区优化强承载、产业集群提能级、科技创新促转化、扩权赋能增活力、尊商重商优环境”五大攻坚任务,就是要通过优化园区空间布局、功能定位、产业结构,提质园区基础设施、公服配套、风貌形象,推动实现“特色立园”;通过赋政策之能、科技之能、管理之能,增强服务效率、要素效用、产出效益,推动实现“企业满园”。
“立园”,要实现精准定位,培育“镇园之宝”;而“满园”,不仅要实现空间和数量上的满园,更要实现企业的满产达效。
这是一场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主动仗、攻坚仗。成都,箭已在弦上。
时已至
广聚共识增合力
抓园区就是抓发展,抓园区就是创未来。
这一次的大会上,成都开创性地广邀与园区发展有关联的各界人士,他们“头脑风暴”,共议园区高质量发展。集思广益的同时,更是在凝聚共识、凝聚合力。
▲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园
受邀参会的华西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督察长轻舟就很振奋,现场表态:“大会后,我们将会把更多重点聚焦在园区,也就是整个四川、成都上市公司的集中地。同时也将在资本市场带头讲好成都上市公司故事,带动更多投资者关注并对成都上市公司展开投资。”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联盟党支部书记、秘书长赵达也告诉记者,联盟将进一步发挥好链接政府、企业和市场的桥梁作用,一方面提供专业的咨询与规划指导,助力园区明确产业布局,识别细分赛道方向,另一方面聚焦市场开拓、人才引进、数智赋能等维度,全方位服务园区企业。
国金证券党委副书记杨涛立足行业,号召证券公司“通过提供融资、并购、咨询等金融服务,支持成都园区、企业的发展升级,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
而作为企业代表,成都卡诺普机器人副总经理邓世海则表示,将锚定“中国机器人先锋”目标,努力提升自身规模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并不断与园区深度融合。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
在蓉高校、链主企业、创新平台、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商会、咨询公司乃至产业服务中介等等,各界人士代表纷纷来到会场,他们“备受鼓舞”,更“冲劲十足”,愿以各方之力,共同参与攻坚任务,共同助力成都园区的高质量发展。
有了“立园满园”专项行动的顶层设计,各部门明确了分工任务,各园区明确了目标和路径,各行业有了方向和动力,全市上下凝聚共识增合力。其时已至,接下来,就要以严的精神、实的作风、拼的行动,真抓实干、狠抓落实。
号角已经吹响
成都
将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担当
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谱写园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成都发布编辑丨文思瑶
点点在看,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