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考中发送考题被停考,公平底线不容触碰

任冠青 中青评论 2022-07-12

摘要

 
中青评论

只有让每一个作弊者付出应有的代价,让每一个程序漏洞得到弥补,才能让人真正安心,维护好这一重要考试的公信力。


“谁会做高三题,数学,帮个忙,我可以出钱……”在2022年全国高考首日,数起疑似泄题事件曝光,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此后,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在迅速侦查后查明:涉数学全国乙卷事,系考中作弊,甘肃某考生违规携带手机进入考场,开考后拍摄试卷发至QQ群寻求解答未果。另外两起系恶意编辑的“占坑帖”,即考生先发布无关帖子占位,考后再用试卷内容替换原有内容。

图片来源:中国教育考试网

教育部表示,对所涉考点,相关地方教育考试机构已撤换监考人员,加强监考力量,并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规定对违规考生和失职失责人员严肃处理。

今天,高考仍旧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之一。它展现着无数学子多年寒窗苦读的成果,也寄寓着他们走向未来、改变命运的美好希望。保障公平公正的应考环境,是高考公信力的重要前提。而高考作弊行为,无疑是对考试公正性的极大伤害。要知道,关键时候,哪怕是0.5分,也可能关系到考生能否步入理想大学,会不会被恶意舞弊者抢占优质教育资源。

就被曝光的作弊事件而言,不管是公众的强烈关注,还是有关部门的严肃处理和迅速回应,都是基于一个最基本的社会共识:高考公平的底线不容触碰,对舞弊乱象必须保持零容忍。对于相关事件中的更多关键事实,只有严肃彻查,查缺补漏,才能更好地维护这场重要考试的公信力,坚定人们对公平正义与规则意识的信心。

拿甘肃某考生作弊一事来说,公众有几个核心疑问:该考生是怎么躲过安检、顺利把手机带进考场的?又是怎么逃过监考人员的目光将试题拍照,并绕过信号屏蔽系统、成功连网发到QQ群里“求助”的?

在去年的湖北考生搜题作弊事件中,涉事考生也是顺利将手机带进考场,拍题、连网并向某搜题App“求助”,被App工作人员发现后举报。

对此,有关部门还需在查明真相的基础上,在薄弱环节加强防范,及时更新技术手段,弥补程序性漏洞,避免有考生故伎重施。

2022年6月8日下午,安徽省合肥市,在蜀山区五十中西园校区高考考点外,考生的家人等待考生走出考点。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而且,有必要再次重申的是,高考作弊绝不仅仅是违反诚信原则的道德问题,更是关乎社会公正的法律问题。《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明确规定,在考试过程中使用通信设备的,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其当次报名参加考试的各科成绩无效。教育法也明确规定,考生在国家教育考试中携带或者使用考试作弊器材、资料,情节严重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停止参加相关国家教育考试1年以上3年以下;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目前,针对“高考数学全国乙卷甘肃考生作弊”一事,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工作人员答复称,该考生数学成绩无效,同时该考生将无法再参加后续高考考试,甘肃省教育考试院正在对该情况进一步处理,将及时发布情况通报。

相信有关部门在查明真相后,作弊学生会被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为自己无视规则的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如果监考人员存在失职行为,也会被严肃问责。严打考试作弊,就是为了让试图作弊者意识到违法违规的成本,不敢在高考这片净土上随意伸手。

另外,对于近几年出现的作弊“新套路”,还需有针对性地加以防范。比如,所谓“占坑帖”,就是一些个人或社会培训机构通过网站论坛、QQ空间等先发布无关帖子,等考后再将试题内容重新编辑至帖子中,以此制造“押中真题”的假象,并以此为噱头宣传牟利。这一“新名词”也位列去年教育部联合多部门公布的涉高考诈骗案例之中。

2022年6月8日,在山西省运城市新康国际实验学校考点,考生在第三门考试科目结束后与家长相拥庆祝。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对此,除了要加大宣传,增强家长和考生的警惕意识外,还要进一步加强技术性监管手段。例如,既然有人试图利用时间差制造“押题假象”,那么类似标明帖子的创建和修改时间、设立高考作弊举报专门通道等平台设置,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造谣和蒙蔽他人的操作空间,让类似的套路无法得逞。

高考公平事关千家万户,诚信应试的底线不容触碰。在高考考场中,没有一份努力应该被辜负,也不该有一次作弊被纵容。只有让每一个作弊者付出应有的代价,让每一个程序漏洞得到弥补,才能让人真正安心,维护好这一重要考试的公信力。


撰文/任冠青

编辑/白毅鹏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出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