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比起病毒,我更怕没钱”:疫情过后,这件事你一定要改

我是李月亮 跺脚鱼头 2021-03-03
▲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跺脚鱼头」
加个「星标」让我们再也不错过彼此

作者:李月亮 

来源:李月亮(ID:bymooneye)


1月底,湖北黄冈封城。

一个男人为了出去打工,一个人划着木盆跨过长江,到了江西。

一个木盆,一个水桶,一根木棍。就这么横渡了长江。

 


他不是感染者,也不是恐慌者,他就是为了去打工赚钱。

江西的民警发现了他,把他劝返了。


我起初在朋友圈里看到这张图,还以为是恶搞。

不想,江西九江很快出了文件,证明确有此事。

媒体随后也求证了当地派出所,答复是:属实。


这个匪夷所思的新闻底下,很多网友笑,说渡江者“太逗了”“是个狠人”。

而我丝毫不觉得好笑。

我只觉得辛酸,只想知道他回去后生活如何。

  • 如果不是被逼无奈,谁会想出这么低劣的狗血剧本?

  • 如果能好好待在家吃苹果刷手机,谁会费这么大劲出去打工?

还不是因为穷。

人穷,抗风险能力就差。

疫情一来,赚不到钱了,生活到处是大窟窿。

这才不得不冒死出去赚钱吧。

多辛酸。

木盆渡江的故事有点极端了。

但这次疫情中,为钱所困的人比比皆是。

前两天我的一个微信群里讨论复工的事。

两个人几乎打起来。

  • A说:疫情还没控制好,着什么急复工啊,加重了疫情得不偿失。

  • B说:不复工吃啥?你肯定是有钱,我们这种做小生意的,手停口停,上有老下有小还背着房贷,再不复工,日子都过不下去了。

  • A:钱重要还是命重要?

  • B:比起病毒,我更怕没钱。

这俩我都很理解。

他们都没错,处境不同而已。饱汉不知饿汉饥。

昨天还有个读者给我留言,也是很辛酸:

她和老公是开快餐店的,车站旁边租的店。

生意一般般,好不容易攒了点钱,去年贷款买了房。

疫情一来,收入没了,卡上就700块钱。可是要付每月一万的房租、四千的房贷、一家人至少两千的生活费……

她每天焦虑得睡不着,老公情绪也很糟,俩人整天都像炸药一样,一碰就炸,不停吵架。

一句话,一块豆腐,甚至一个眼神都能让他们吵起来。

疫情刚来时,一次性口罩卖到了8块钱一个,她咬咬牙买了俩。

这20多天,她和老公出门就全靠这俩口罩,都快戴烂了……

她说:穷疯了,心态也崩了,没钱真的太难了。现在就盼着快点开工,赚钱赚钱赚钱。

我看得揪心。

而她,应该不是个例,像这样疫情期间断了收入,日子举步维艰的人,不知还有多少。

微博上有很多这样的留言:



之前有个微博话题:疫情结束,你最想去见谁?

最高赞的回复是:我谁都不想见,只想快点出去挣钱。

还有个热搜话题:疫情让你明白了什么?

一条高赞答案是:不是工作需要我,而是我需要工作。

下面有人回:不是你需要工作,是你需要钱。

正解。

平日里,很多人过着月光、甚至负债的生活。

疫情影响,忽然断了收入,马上出现生存危机,生活费、房租、水电、花呗、信用卡……全都没着落了。

想想就焦虑。

所以,这次疫情,让很多人明白了:生活无常,好好工作,多赚点钱,尽量攒点钱,真的太重要了。

否则一旦出现意外,真是哭都找不着调。

2月12日,重庆璧山,一个小伙子骑摩托车上高速公路,被执法人员逮到。

这小伙子姓吕,是个健身教练,受疫情影响无法工作,也就没了收入来源。

日子过不下去,他只能卖掉了摩托车,这次是自己从湖南骑着去成都交货。

小吕说,他平时一个月工资三四千,攒了一年钱,又贷了点款,买了这辆三万多的摩托车。

谁想,刚骑了三个月,忽然来了疫情,他肚子都吃不饱,只好把它卖了。


小伙子哭得很崩溃。

但我觉得有点活该。

月入三四千,还贷款买三万多的摩托,结果导致自己没有一点抗风险能力,出点意外就傻眼了。

这不是自作自受吗?

有个词,叫无产中产阶级。就是明明是无产阶级,却过着中产阶级的生活。

也就是传说中的“精致穷”。

比如花一年的工资,买一辆很拉风的摩托。

花三个月的工资去欧洲旅行。

月薪三千,要背两千块的包,买三千块的鞋,办六千块的健身卡……

然后朋友圈光鲜靓丽,口袋里空空如也。

银行卡、支付宝、微信、钱包,四大皆空。

此前人们对这种活法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觉得“还是省着点花吧”,有人说“我就是要对自己好一点,怎么了?”

平时也看不出怎么了。

但一旦遇上点事儿,这些隐形贫困人口就悲催了。

因为他们完全没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停发一个月工资就没钱还房贷、过日子、养孩子了。

这样的人,就算不碰到疫情,换成任何一个小突发事件也扛不住啊。

所以这次疫情,应该是重重地敲了一次警钟,提醒我们:

没钱,就不要超前消费,家里尽量有点流动资金,否则真的会很被动。

这个社会,消费主义盛行,商家竭尽所能地鼓动人买买买,花花花,好像越舍得花钱就越值得称赞。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抵不住诱惑,掉进消费陷阱,透支着自己的收入,还觉得理所当然。

直到有一天突发意外,才两眼一抹黑,忽然明白过来。

才发现高配摩托、钻石项链都不能帮你养孩子、还房贷、交住院费、买米买菜。

才知道关键时候,还是实实在在的钱,最好用。

所以,我们是时候冷静下来,反思之前的生活方式了。

有钱人尽管任性。

但如果你确实没那么宽裕,就真的不要盲目攀比,盲目追求高档生活了。

  • 我们真的不用非得花两千块钱做头发。

  • 不是非得拥有二十支口红,四十双鞋。

  • 不是非得用迪奥香水,戴森吹风机……

经济实力不允许的情况下,不如节制一点生活。

别逞强,别打肿脸充胖子,别为了虚荣心追求高消费。

剩下钱来存一点,以备不时之需。

一个成年人,不但要看得见眼前的诱惑,更要看得见远方的危机。

朴素的生活不丢人。平时高消费,没钱了声泪俱下去求人,才丢人。

我当然不建议“牺牲生活质量拼命攒钱”,但也实在不赞同“明明没实力还玩命花钱”。

懂得享受生活和无规划消费是两码事。

在这两者之间,有个比较好的平衡点,就是:你卡上最好有相当于自己三个月收入的存款,以防万一。

不过,中国人民银行做过一次调查,在问及“如果下个月有一笔约等于三个月收入的意外支出,你是否能全额支付”时,仅有35%的人选择了“完全可以”。

就是说,我们这个社会,大部分成年人的抗风险能力还比较弱,一旦意外到来,很难说能不能扛过去。

所以,如果你在这次疫情里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手里没钱,心里很慌”,那么以后一定要节俭一点,让自己的小家庭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其实这一次,国家已经尽最大努力为普通民众着想了。 

要求企业在延迟复工的日子,也必须正常发工资。

允许受疫情影响的人,延后还房贷、信用卡。

呼吁房东减房租。

最重要的,所有感染者都是国家出资治疗。

好在这次国家负责了全部治疗费用。

否则你想想,动辄几十万的花销,有多少家庭负担得起?

但是。

国家也只能在大的层面上,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具体到每个人的状况,依然非常考验个人的抗风险能力。

我之前看到一个小伙子讲,他疑似感染了,需要隔离。

正好他家还有一套房子空着,他就躲到那里过了个年。

他要表达的是一个人过年的孤单寂寞冷,但我更关注的是“家里正好有一套空房子”。

这套房子多重要啊!虽然冷清,但刚好提供了一个避难所,很好地保护了他的家人。

没有多余房子的人怎么隔离呢?

好一点的可以找个酒店,自我隔离。

找不到或者住不起酒店的,就只能在家隔离了。

在家里的一个房间,把自己关起来,睡觉也带着口罩。

但人总是要吃喝拉撒的,你出来上个厕所,病毒就可能飞出来,这无疑就增加了家人感染的危险。

你看,虽说病毒招人,不分贫贱富贵,但确实条件好的家庭,就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做生意的也是。

比如开早餐店的。

你手上有点闲钱,能撑一段,就可以停工在家躲病毒。

要是没钱,就不得不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去营业。因为比起看不见的病毒,你更怕看得见的穷。

有时候,钱,确实能保平安。

生活就是这么现实。

所以,有可能的话,疫情之后,我们真的要努力多赚钱,尽量攒点钱了。

因为一遇到事儿,你就会发现钱真是个好东西。

那些劝你攒点钱的人,不是贩卖焦虑,而是金玉良言。

钱当然不是万能的,但没钱真是万万不能的。

我们是成年人了,应该对生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钱有一个认真的态度。

要认认真真去想自己靠什么赚钱,然后努力打造自己赚钱的本领。

要提升自己,要创造价值,要开拓视野。

要踏踏实实工作,别一辛苦就打退堂鼓。

能赚的时候就多赚点,能省的时候就省一点,给自己留点后路。

因为关键时候,钱,真的有用。 

点个“在看”吧,愿你这一生,不为钱所困。



李月亮。高人气作家,新女性主义者,扎实写字的手艺人。以理性和智慧陪万千女性成长。新书《你要活成一束光》当当网热卖中。微信公众号:李月亮。新浪微博:李月亮。


希望我们都能成为不为钱财所困的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