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3年女孩白手起家坐拥400栋楼,月收千万!结果却是一场炒作......

鱼头姐 跺脚鱼头 2021-03-02
 ▲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跺脚鱼头」
加个「星标」让我们再也不错过彼此


大家晚上好呀~!
 
今天是五一小长假后第一天复工的日子,你们还适应吗?
 
如果再给你一次选择的机会,你会选择做什么工作?
 
医生、律师、老师、警察、网红、公司老板......
 
相信有不少人都会和鱼头姐有一个共同的小梦想,成为一名包租婆/公。名下有个二十多套房,然后一天收一套的房租,过上规律而没有起伏的平凡生活。
 
就在前天,鱼头姐在自己的微博首页上就刷到了这样一个视屏。
 
       
93年,400栋楼,包租婆。
 
这几个词一组合吧,当场就让人羡慕嫉妒恨了起来,鱼头姐也没忍住点了进去。
 
结果,看到最后才发现,这其实就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炒作。
视频来源于微博博主@张特价,他以职业体验的方式,介绍了这位在广州白云区的93年包租婆D姐的生活。
 
家里整整一面墙挂满了钥匙。
 

房子多得自己都记不清,需要助理提醒。
 
而且,作为一个坐拥400栋楼的巨佬,体会到最方便的事就是,走在街上想上厕所了不用憋着,只需要在路边找一栋属于自己的楼就可以。
 

而且,不仅是「厕所自由」,D姐还实现了「购物自由」。
 
不过,我们普通人的购物自由,也就是「麻辣烫自由」、「外卖自由」,顶天了也就是「车厘子自由」。
 
可人家,却早早实现了「楼自由」,对,就是随便想买那栋楼都能买的自由。
 

看到这里,相信不少人已经和鱼头姐一样开始酸了,并且开始好奇,那么多栋楼,这是家里有矿啊?还是家里有片几十亩的宅基地啊?
 
视频很快就给了解释——这些楼,全是D姐白手起家搞来的!
 
“利用信息差,帮助普通房东出租房源,获得初始资金,在大三的时候买了第一栋房。”
“最早的时候,(要给租户完善住房)窗帘、家具、卫生、扭桌腿,全都是自己一个人去操作。”
 
在她抖音账号里,同样也是打着“努力”“励志”的招牌,说自己是“创业7年多有400多栋房子的可爱90后包租婆”。
 
按照D姐在视频里的说法,最贵的一栋楼她一个月能收50~60w的租金。平常则是在几万到十几万这个区间。
              
那么,我们取一个中间值,假设她一栋楼一个月赚10万,那一个月她就有400x10=4000万的收入。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关键词,

93年,白手起家,400栋楼,月入千万。
 
再加上这个视频在54青年节前期发布的,是不是突然就有了一股「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感觉?

但实际上,这里面水分可大了。

随着这件事冲上热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400栋楼的真实性。
            
而D姐本人也给出了回应,楼大部分都是从一手房东那边租的,要说是包租婆,不如说更像是一个类似“自如”、“链家”的租房平台。
             
从坐拥400栋房的惊天包租婆,一下子缩水到只有十几栋房子产权,其他是加了杠杆找了合伙人一起做收租工作的二房东。
 
当然,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那么D姐同样也非常优秀,但好像一下子就没那么震撼了。
 
鱼头姐不评价D姐这个人如何,毕竟我也不知道人家这十几栋房子具体是怎么赚来的。
 
但我想说的是,这个「93女孩坐拥400栋楼」的视频讲述的所谓的励志故事,充满着谎言和夸张的表演。
 
而这些谎言和夸张,按照视频制作者的说法,则是「制作视频需要放大噱头」。
               
虽然鱼头也偶尔会标题党一下吧,但把“标题党”“放大噱头”这种事情理直气壮的说出来,我实在是觉得不太好,至少我自己说的时候都是理不直气不壮的。
 
富人总是喜欢欺骗穷人:“嘻嘻,成功真的很简单,你只要像我一样聪明努力就可以了!”
 
“我年纪轻轻就可以做到,你为什么做不到?那一定是你的错!”
 
这种夸张和误导的炒作,再一次成功离间了穷人和富人。
 
如果成功真的这么简单,世界上早就不会有人为了生存去拼命了。


挺有意思的是,和D姐的这个事件前后脚上热搜的是B站很火的宣传片《后浪》。
 
我相信大家一定在朋友圈或者在微博上看到了这条视频,很多中年人都说看哭了。
 
但许多真正的年轻人纷纷表示,没有丝毫感动,甚至还有一点尴尬。
 


甚至一条“能给后浪降点房价,涨点工资不,后浪快干了”的微博得到了快5万的点赞。
 


为什么?
 
因为在视频中出现的青年们,有体验赛车、高空跳伞的,出国旅行,玩Cosplay的,
 
有在繁华地段、高楼大厦中舞蹈的,在闹市区穿汉服、玩滑板的,
 
还在电竞舞台上挥洒激情的,
 
等等。


这群人,绝大部分都不是普通的年轻人,几个出镜的人,基本都是b站上的百大UP主。

换句话说,都是B站这个平台上最好的那一部分自媒体人。
 
他们是年轻人吗?
 
当然是。
 
但他们能代表年轻人吗?
 
引用一句知乎的热评:
 
“高耸在浪头的浪花,永远只是海水最表面的一层,而还有更多的浪花,它们叠加在最底面的一层,你甚至不会注意到他们的存在。”
 
《后浪》这个宣传片拍的蛮好的,但就是有一个缺点——
 
它注视的更多是,或者说,只是注视着光鲜亮丽的那么一小部分人年轻人。
 
比起这个宣传片中出现的那些人,鱼头姐更喜欢这条人民日报这条微博中的“后浪”们。
 
他们是医生、护士、小老板、希望小学的校长,是一个个奋斗在自己岗位上的年轻人。
 
       
我们不该只凝视那些“高耸在浪头的浪花”,也该看看那些为了生活而奔跑,努力和这个世界交手的年轻人。

 

比如那个在建筑工地用手扒拉泥浆的工人:



那个在风雪中依然坚守在岗位的年轻社区工作者:



那个笑嘻嘻地说着,自己每天能够赚上300元,就带着姑父出去旅游的工地小哥;



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或许没有很好的家世,没有特别体面的工作,没有房,没有车,但他们努力生活,奋力奔跑。
 
难道他们的精神,不可贵吗?
 
54青年节,热搜上不该是「放大噱头」的包租婆,也不该全是那些年轻一代的精英们。
 
他们同样也是中国可贵的青年人,同样也是中国的未来。
 
人人都可以是后浪,没有人能随便代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