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四年过去,北京暴雨网络舆论出现八大新特点

2016-07-21 周亚琼 孙敏 新策论
7月19至20日,北京遭遇了今年入汛以来的最强一轮降雨过程。来自气象部门的数据显示,这次强降雨过程,北京全市平均降雨量已经超过四年前的“7·21”暴雨,影响范围之广、社会关注度之高也堪比“7·21”。通过对比观察,人民网新媒体智库发现此次北京暴雨与四年前的“7·21”暴雨相比,在网络舆论特点方面出现了八大特点。


1.高层响应实现网络舆情应对顶格处理


7月19日,北京气象台发布了今年首个暴雨蓝色预警,后于20日将预警连升两级至橙色级别。新华社7月20日报道,正在宁夏考察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专门就做好当前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当前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形势非常严峻、任务非常繁重,各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要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进一步行动起来,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全力做好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


相比四年前的“7·21”暴雨,此次来自高层的响应,成为稳定公众情绪做好防汛抗洪工作的关键,同时也为此次北京暴雨事件烦人网络舆情应对顶格处理“定调”。


2.微视频成自然灾害谣言传播新形式



图:三大微视频谣言的网络传播热度

(包括网页新闻、报刊、博客、论坛、微信、视频、客户端等平台,单位:篇)

  

 “居庸关长城出现山体滑坡”、“北京西二环严重积水”、“北京大悦城门前积水严重”等多个微视频通过微信朋友圈、微信群、微博以及其他视频类平台被大量转发,形成刷屏态势。相比四年前北京“7·21”暴雨中大量的谣言只是依靠文字与图片传播,此次北京暴雨,微视频已然发展成为自然灾害类谣言传播的新形式、新载体。微视频谣言尽管较少通过ps实现,但“移花接木”的手段往往迷惑性更强。可以预见,未来的灾害舆情中将大量出现微视频谣言,这也成为接下来舆情应对的重点与难点。


3.政务官微矩阵传播手法娴熟 打破“信息孤岛”


四年前,北京“7·21”暴雨发生后,北京新闻办、北京消防、水润京华、平安北京、交通北京与16区县政务微博持续不断发送雨情信息、救援详情等,合力形成舆论场与信息场的矩阵,继而影响网民,在舆论引导中占得先机。


而在此次北京暴雨中,政务官微的矩阵式传播手法更加娴熟,“北京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雨”、“大雨中的面孔”、“暴雨来袭如何避险”、“这些暴雨预警信号的标准和预防你知道吗”、“大兴消防官兵救助被困孕妇”、“汽车涉水后有何隐患?这些部位要检查!”等最新天气状况与避险方法提示在政务微博与微信中被大量传播,打破了“信息孤岛”。


4.主流媒体集中发力 网络舆论关注层级提高



图:两次暴雨发生后三天内 各大平台的报道量(单位:篇)


通过对两次暴雨发生后三天内,各大平台的报道量进行统计,发现此次北京暴雨发生后,网页新闻的数量急速增加,网络舆论关注的层级大大提高。


“北京暴雨,整夜无眠。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与大家共同守望。为每一位尚未平安到家的人祈福,向每一位仍然奋战在救援一线的人致敬!北京,加油!”2012年7月22日凌晨4时58分,账号@人民日报在人民网、新浪网上同步发出第一条微博,标志着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在两大微博平台正式上线。


四年过去,北京再逢暴雨,@人民日报再次发声,其设置的#北京暴雨#话题被阅读3.4亿次,跟帖评论8.4万,再度成为此次暴雨重要的消息源。此外,@人民日报还在本次暴雨事件中,启动微博视频直播,迅速围拢舆论关注。



图:@人民日报作为主持人的#北京暴雨#话题页面


5.预警提前到达 网络舆情管理未雨绸缪



图:暴雨预警部分话题页面


据《新京报》报道,在这场暴雨之前,很多北京市民都提前收到了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从黄色到橙色逐步升级的暴雨预警、暴雨天气的出行提示,都体现管理的未雨绸缪和精细化。尤其是利用移动平台和新旧媒体平台,发布实时路况和交通信息,不断更新积水断路位置,倡议机关企业错峰上下班等提示,都非常实用有效。尤其是,对暴雨中流传较广的几条“灾情”谣言,防汛水利部门及时进行了澄清,防止不必要的恐慌和盲目应对,被网友称为“最暖心的辟谣”。



图:@北京地铁官方微博表示网传图片不实

(该图片是由之前武汉地铁站被淹的图片人工合成的)



图:北京市水务局官方微博@水润京华发布公告 称此视频并非于居庸关拍摄



图:人民网辟谣称图片中地点既不是北京的朝阳大悦城 也不是西单大悦城 而是天津大悦城


6.利用社交平台 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公益行动



图:北京暴雨中#爱心双闪#活动页面


此次北京暴雨发生后,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相关的公益行动中,充分利用社交平台,实时发布最新的积水点和限行信息,为市民提供了科学的出行指导,既维护了安全,也疏导了交通。例如,北京交通台发起了“爱心双闪”活动,在所有参与的爱心车队经过行人或车辆时,都会开启双闪,为需要的人提供帮助,“爱心双闪”自2012年北京“7·21”暴雨之际“诞生”,截至今年7月,此项公益活动也已经走过了整整四个年头。此外,例如靳东、郎朗等名人也纷纷发微博参与到暴雨议题中。


7.城市治理迈上新台阶 网络舆论正向特征凸显



图:2012年北京“7·21”暴雨后网民观点倾向性(抽样:500条)



图:2016年北京暴雨后网民观点倾向性(抽样:500条)


在这一暴雨袭击中,相关部门采取了主动封路、人员疏解等应急措施,并做了应对地质次生灾害的准备,北京转移群众3000余人(其中房山已安全避险转移10乡镇342户902人,怀柔502户1332人,门头沟162户419人,延庆195户393人,昌平44户89人),未接到人员伤亡报告,与2012年北京暴雨灾害致使79人死亡相比,表现出城市应急系统和救援措施的大幅度提高,也让网友看到救援工作以保护生命为第一准则的专业性。


除此之外,本次暴雨虽然也有城市积水,但得到了及时疏通,使城市交通得以迅速恢复,而这一提高也让网友纷纷为其点赞。对于停运的火车、地铁、延迟起飞的航班等,网友的不满也有大幅减少。


在本次事件中,网友对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纷纷点赞,对交警、救灾人员、抢修人员等在暴雨中坚守岗位的基层工作人员,不少网友对其表达了敬意。而网络上也出现大量好人好事,彰显正能量。纵观网友意见,相比2012年的北京“7·21”暴雨,此次正面舆论占据主体,涌现浓浓暖意。


8.泛娱乐化表达“放鱼哥”成为北京暴雨“新网红”



图:“放鱼哥”走红微博


“下午通惠河大望路河段两旁人行道上的河水减退,一男子下班经过,看见人行道上有许多小鱼,便好心把小鱼扔回河中,之后又有一位路过的男子加入,一起把鱼扔回河里,“小鱼也是生命,能救一条是一条。”该条微博一经发出迅速走红网络,“放鱼哥”成为“新网红”,网友纷纷为该名男士点赞,在此次北京暴雨中,类似这样的草根“暖心”之举接连出现。而网友也摒弃了过去的叙事方式,以泛娱乐化的方式重塑网络舆论新表达。


作者 | 人民网新媒体智库助理研究员周亚琼 见习助理研究员孙敏


来 源|人民网新媒体智库微信公号

编 辑|朱玉萍 主 编|刘鹏飞

人民网新媒体智库
微信号:athinktank
电话:010-6536336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