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人民网新媒体智库:民警也“抢单”?南京接警新操作

2017-08-01 曲晓程 潘小佳 新策论

7月18日,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滴滴警务”平台上线。这一基于微信公众号开发的警务系统,分为普通用户端和警用端。市民通过用户端在微信上可一键报警,系统向附近警力“派单”,民警随机“抢单”后接警。一次出警完成后,用户可进行实时评价。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有关南京推出滴滴报警的新闻报道969篇,微信599篇,占总来源讨论量的30%。


图:南京“滴滴警务”平台相关报道(单位:篇)


一、相关报道的两次高峰


以7月23日为分割点,前后有关滴滴报警系统的讨论分别出现两次高峰,新闻报道和微信平台文章为主要来源。


第一个舆情高峰:聚焦新功能、新模式。自7月18日人民网江苏频道报道后,基于其创新的微信一键报警模式,滴滴报警系统得到了广泛关注,随后《扬子晚报》《新京报》等陆续对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进行采访报道,更多有关系统的操作曝光。《新京报》在其《南京警方推“滴滴报警”:2分钟受理 激励“抢单”》一文中对警务系统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滴滴报警”强化了民警的服务意识,体现了公安部门的服务性,但受其工作机制制约,无形中加大基层民警的工作负担,而且以“用户打分”的形式对出警情况进行评价,实际上也有失偏颇。


第二个舆情高峰:聚焦受众反馈,关注争议话题。经过两天的新闻发酵,7月24日,关于部分公众对“滴滴警务”项目的疑问,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从接警范围和接警方式两方面作出说明,将“抢单”与调度相结合,确保警情件件有落实、快速处置。而对恶意“差评”的解决办法,宣武分局表示,对“三星”以下评级会要求报警人注明具体理由,由专人负责了解核实。7月25日《中国青年报》综合多家媒体报道,对事件的发展进行了回顾梳理,随后多家报纸和网媒就整个警务系统做出综合点评。

二、舆情反馈


1.共享经济启发政务创新,合理配置警力资源


南京玄武公安分局表示,“滴滴报警”系统的运行逻辑受现行网约车模式启发,是传统报警机制之外的一种补充,对依据辖区而非位置的派警方式进行优化。此外,当突发事件中需要集结警力时,一线民警同样以“抢单”形式接受任务。人民网7月27日的报道认为,“提高服务质量,互联网是不得不过的一道关。”群众的报警,或多或少会存在位置描述不准确、警情说明不到位的情况,来回沟通,反而容易引起不必要的延误和误解。在这个意义上,主动拥抱“互联网+”无疑是一个创新之举。


《中国劳动保障报》肯定了“滴滴报警”是一种有益尝试,认为这些针对数种非紧急类警情的补充方式,让有需要的人多了一条寻求帮助、解决问题的途径,“‘滴滴报警’的自动定位功能可以大大提升报警人和警方的判断、反应速度,从而在第一时间派出距离报警地点最近的警力,为破解案情争取更多时机,提高办案效率。”


而对该模式“蹭创新”的质疑,红网的评论认为“滴滴报警”跟其他“伪创新”不同,起码在理论上是能够站得住脚的,不妨在实践中探索、完善。另外,玄武警方表示,通过“滴滴警务”平台可以让警务人员各尽其才。


2.机制转变,变被动为主动


人民网报道称,南京玄武警方将通过相应的考核机制,激励警员“抢单”,而“滴滴警务”平台的功能之一就是全面激发警务人员的活力。以赛事安保为例,以往 44 26715 44 11867 0 0 5913 0 0:00:04 0:00:02 0:00:02 5915是指派,这就会出现被指派的警务人员积极性不高,想去的警务人员却无法前往。通过“滴滴警务”平台,可以提前发布相应的赛事安保任务进行招募,想去的警务人员可自行“抢单”参加,让业务需求与警力个人意愿精准衔接。《中国青年报》认为,引入 “抢单”和 “实时评价”,也是提高警务服务水平、公开透明执法的一种有益尝试。从任务来了、服从命令、出警处置,转变为收到报警信息、主动 “接单”、出警处置,机制的变化,带来的是从被动到主动的态度转换。


3.开创“在线会诊” “星级评分”更重服务


据《扬子晚报》报道,“滴滴警务”还具有向社会开放的专家库,目前平台内已经汇集了涉及灾害事故类、复杂警情类、侦查办案类等七大类专家,共计200多人。《新京报》称,若在突发事件中需要专家处置时,民警通过点选库内专家,拉起微信工作群,将现场的文字、音视频上传,专家可在线“会诊”,提出专业的处置意见。而这一“专家库”也同样面向市民,如果市民有志于参与平安创建和社会治理工作,只要通过审核,就能成为警方专家库的专家。《扬子晚报》认为,有了专家会诊后,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就可以实现专家精准指挥。南京大学政务数据资源研究所所长胡广伟认为,这一措施让他感觉很震撼,这意味着国家治理领域正逐步向社会开放,这是一个很好的探索。


民众打分环节也是本次南京玄武分局警方创新的亮点,玄武分局解释“滴滴报警”系统时提到,在处警评价上,在平台内设置了“星级评价”环节,群众评级将作为民警绩效评估的重要(非唯一)依据。《江淮时报》认为在此举可以增加案件透明度,“民警如果出现出警不及时、处警不尽力现象,不容易被公安机关知晓并受到处罚。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推出‘滴滴报警’,用户可实时评价民警出警、处警情况,则能令这种现象得到改观。”

三、舆情点评


南京“滴滴报警”是一次创新之举,这种变被动派警为主动接警的方式,有助于民警工作的积极性,实时评价的机制也强化了民警的服务意识。从总体上看,这种创新警务形式是值得鼓励的。然而,出于对基层警力不足的考量,“滴滴报警”会使接警数量变大,进一步加大基层民警的工作压力,而且一旦有人对出警进行恶意差评,也会给警务工作造成混乱。如何让好的举措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警方联系实际,制定更合理的报警评价机制和监督管理制度。

——人民网新媒体智库助理研究员 姜洁冰


“滴滴报警”无疑是当前“互联网+政务“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体现了政府部门在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行政效率方面的努力。对“滴滴报警”推出后,实际操作层面可能出现的问题,相关政府部门也要加强监管,落实解决现实问题,让“滴滴报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使之成为真正的惠民工程。

——人民网新媒体智库见习助理研究员 何睿敏


作者|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人民网新媒体智库 曲晓程、潘小佳


声明|本公号内容允许转载,但需注明作者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改动,违者必究。

来源|人民网新媒体智库新策论微信公号

编辑|朱玉萍 主编|刘鹏飞

新策论athinktank

人民网新媒体智库,依托人民网和人民在线重点打造的高端互联网智库,主要从事互联网与国家治理重大课题调研、突发公共事件危机应对、政治传播绩效评估、国际舆论场、“一带一路”舆情与智库观察等研究。人民网新媒体智库定期出版智库期刊读物、蓝皮书报告、学术著作,举办高端智库论坛,成为公共外交、资源整合、国际交流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