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信仰就是超越-(视频+文字)

2015-03-21 陈驯 崇文门教堂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o01395l76yy&width=500&height=375&auto=0


作者系北京燕京神学院牧师


信仰就是超越-陈驯牧师(主日讲章摘要)


在汉语中,“超”与“越”意义相近,主要指着胜过、高超、远及,超度等意思。“超越”有时也指着“超脱”说的,特别是在宗教敬虔的语境中,主要指一个人的高超脱俗,注重良心和道德以及灵性的修养,按至善之道为人行事,监督自己、约束自己以求控制自我无理要求和冲动。有时人想超越,但人又难以超越。好吃懒做、贪心痴迷,如何超越?人情世故、随礼随面的事情太多,如何超越?俗务缠身,如何超越?欲海难填,如何超越?财迷心窍,如何超越?名利地位累赘成疾,如何超越?不能超越,如何自得其乐?不能超越,如何持守清纯?不能超越,如何自由自在?


我的想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信仰就是超越,真信仰便真超越。




我曾经问过一些沉迷于电脑游戏不能自拔的青少年一些问题。“你为什么如此热衷于玩电脑游戏?”答曰:“为了放松和休闲。”再问:“那你真的因为玩电脑游戏而达到放松休闲的目的吗?”答曰:“越玩越好玩,就放不下了……”这是实话,好个“放不下”!何止是“放不下”,大多数人都以为玩游戏是为了快乐和放松,而大多数人都确实察觉到玩游戏的人并非真正能够得到放松和快乐。许多人甚至因为沉迷游戏而日不思食,夜不能寐,精神萎靡;沉迷于玩电脑游戏的人脾气不好,易暴易怒,拍桌子、骂人、浮躁不安、叹息怨气、不务正业等现象并不少见。其实任何游戏都是这样,游戏是因欲望也是为了满足欲望而设置的,血气之人在欲望和游戏面前很难得胜有余。沉迷于游戏的人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总想得到,总想赢,总想占有,总想击败对手,总想进入下一个更高、更好玩、更刺激的游戏中。在这些人的眼前,总有一块似乎香甜可口、垂手可及的“骨头”。欲望才是魔鬼,游戏只是魔鬼吸引人跟随他的道具罢了。官场游戏、名利游戏、金钱游戏、学术游戏、荣誉游戏、竞争游戏、战斗游戏、情感游戏等,所谓人生如戏,就是用来描述一些沉溺于欲望之下的人生存的真实性。人玩游戏,游戏也玩人;所谓不能自拔,言外之意就是难以超越。


人都讲面子,中国人尤其如此。中国人因为太好讲面子,而形成“面子文化”。面子文化形成了庞大的社会市场,而这样的面子市场有时会把人的本真抛弃,人因此变成“伪君子”“假人”,“面子”就成了“骗子”。这种面子文化为许多不义、腐败、贪心、肮脏龌龊之事做了“遮羞布”和“挡箭牌”。面子有时是好的,比如人的自尊以及人对尊严和美的追求等,这是正性的,值得欣赏的。但面子的本质就是人在乎自己。人在乎自己有时是责任感使然,有时是羞耻感的表现,但人能不能不太在乎自己?或说少在乎自己?在乎别人对你的认可、认同和欣赏是人之常情,但是过分在乎或一切只为别人的认可认同或欣赏时,人还能超越自己、超脱自我吗?在乎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其本质是自己的不自信。几乎所有人都希望被别人认可、被大多数人认同、被人看为成功人士等,这些都是面子,也是可怕的试探和诱惑。人对成功、认同和认可的期待越大,人就很难摆脱自我,很难超越自己。


我有时会很羡慕那些献身街头艺术表演的人。无论出于生计还是出于其他原因,不必深究,但我很欣赏和敬重他们那种热爱生活、自得其乐,那种“无所谓”的感觉,带给人美感和休闲愉悦。我有时也羡慕那些在街头巷尾认认真真做社会问卷调查的实习生,我钦佩他们的责任感和认真的劲头。我也会欣赏那些为慈善事业募捐而卖手工产品和小食品的少年儿童,我理解和尊敬他们成长的勇气、生活的乐趣以及对“成熟”社会毫不认输的“稚嫩纯真”。我也常会为那些淡定执着地坚守在“临终关怀”服务行业的人群而感动,我敬重他们的奉献精神和征服世俗偏见的信念。这些人都是可敬、可爱的,他们的共同点都是能够“超越”自己,“放得下”自己,不为面子和游戏所困。


在基督教信仰中,功利是难以避免的,也是很难超越的。对大多数人来说,信仰耶稣基督得永生、得平安、得利益、得避灾避难是理所当然的;只有少数人,或者说很少人信仰上帝是为了追求真理。这如何超越?有时连牧师也只有一声叹息:我是牧师,我本俗人!许多事情,看是看见了,但看不破;看是看破了,但放不下;听是听见了,但听不懂;听是听懂了,却又深陷纠结的泥潭,抑郁依旧。爱说话,言多必失;能不能不说话一会儿?就好比一个患了好动病症的人,医生告诉他能不能不动一会儿?要是能不说话,要是能安静一会儿,这种克制也是超越,这种超越也是得胜。可说可不说的话,不说;可行可不行的事,不行;这也是一种超越,也是一种美德。有时,教会和社会企业一样,都想着、急着“做大、做强、做火”,做得“热热闹闹”、“沸沸扬扬”、“轰轰烈烈”,出现一个又一个“好争、好强、好胜”的教会,这如何得了?教会如此不宁静,何以世俗不疯狂?教会不宁静,先知何以诞生?教会不宁静,信徒何以听见上帝的“微声”?教会不宁静,罪人何以寻见上帝,哪里是罪人心归之处?教会躁动不安,犹如青春期的孩子,这如何超越?


“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马太福音4:4)这节经文是耶稣在禁食四十昼夜后,遇到魔鬼的试探:“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吩咐这些石头变成食物”时所做出的回应。魔鬼的试探是极其可怕的,能够击垮许多人的意志和信心。耶稣面对的不仅是“把石头变成食物”的能力试探,更大的试探是魔鬼借着耶稣的饥饿来诱惑他怀疑或动摇“神的儿子”的身份。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确超越并得胜有余了。吃喝之事,无独有偶。当年在加利利,耶稣呼召门徒,许多人跟随他,其中有人为生活忧心忡忡。耶稣告诉他们说:“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马太福音6:31-33)有人求吃、求喝,有人忧虑吃喝,吃喝是重要的,是人生活和生命所必然需求,只是耶稣告诫跟随他的人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里有个“前后”和“目标”的差异。“上帝的国”是指人的终极关怀,而“上帝的义”可以理解是人类追求的崇高的真善美爱,是道德的核心。吃喝的欲求和忧虑,人皆有之,心中有所求、有所欲是正常的,只是需要节制和克服所欲所求,不成为欲求的奴隶,不被欲求所控制,这便是超越。


如何使这种超越成为可能呢?使徒马太告诉我们要“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就是指着人生建立的欲求目标的高远境界;人有终极关怀就能对眼前的名誉利益淡泊,减少对现实的依赖感和斤斤计较,从而少有忧虑和痛苦;人有崇高的真善美爱的追求向往,就能看淡眼前的劳苦愁烦和权力地位。这一切非信仰不能企及,非信心难以成就。耶稣的门徒们都是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从事不同的职业,衣食住行难免牵挂忧虑,但耶稣的教导非常明确:人皆有身体和生命,天父赐予人生存也比照顾人的饮食;犹如上帝创造空中的飞鸟、海洋中的鱼、陆地上的走兽,甚至花草树木,各从其类,皆有生存规则;上帝会为生物负有生存的责任,眷顾它们。因此,天父也会更加看重比生物更加贵重的人。人的忧虑来自于对现实的不满足和对未来认知的不确定性。对现实不满足归根到底还是人的欲求过多过甚过高,所以忧虑增多;对未来认知的不确定性则显示出人对神的国和神的义的不信和怀疑。这就是耶稣告诫门徒的意思,回归本源便能明目清心、淡泊明志,这样做耶稣的门徒便会从世俗的忧烦顾虑中超脱出来。


有些人高高兴兴地进入教会,却愁眉苦脸地离开。为什么会如此呢?或者因为他人的道德和行为而失望,或者因为见到和听闻的事情与自己想象的差距甚远,理想与现实反差太大。其实,人的信仰不必如此,虽然使人跌倒的事和使人跌倒的人“有祸了”,但信仰终归是自己和上帝的关系,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自己对信仰真谛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倘若一个人因为信仰而反被信仰束缚,十字架成为他的重担,而不是荣耀,那就太可惜了!这与当年相信耶稣的一些犹太人相似。以色列人相信并且依赖自己是亚伯拉罕的后裔而自恃为义,因为他们对自己深得祖先的应许和厚爱而无比光荣,自认为遵守亚伯拉罕的教训就可以获得自由,不再为奴,已然是自由人了。这些信耶稣的犹太人可能表面上认许耶稣所说的话语,却未必打算彻底跟随和信靠耶稣;他们的心思意念依然留恋着先祖的荣耀光环。但耶稣教导他们说:“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约 8:32)要“晓得”真理并且从真理获得自由,就是指着接受耶稣的教训,恒常遵行耶稣的道,就必从真理获得自由,耶稣基督就是真理本身。真正使人得以自由的是真理,而不是先祖遗训;是基督,而不是祖先亚伯拉罕。以色列人依赖祖先过于依赖真理,所以他们不得释放、难以自由。先祖教导固然重要,却是束缚和管制;而认识真理,悟明真理,人便得真正的自由自在,是谓超越。


使徒保罗曾写信给罗马教会的信徒说:“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 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罗马书8:28)上帝的旨意远远超越人的意思,上帝的愚拙比人的智慧更加聪明。基督徒坚信,无论万事万物如何千变万化,远不如爱上帝来得真实可信,上帝会按照他那深不可测的智慧,融汇一切,相互效力,彼此作用,让那些真正被他呼召的人的信心不至于落空。还有一节重要的经文不能不在这里提到,那就是《希伯来书》第11章第1节的话:“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信心是对没有看见之事满有把握,犹如已经了然于心一般。心中充满希望,希望便能看见万象之终结。这就是信仰,就是超越的道理。


在这个时代中,想要信仰就是想要超越;选择信仰就是选择超越。如果在基督徒的生命中,一切都无法超越,那就等于根本没有信仰,或者尚未进入信仰之门。信仰就是超越,真信仰就是真超越。你我不妨一试。


本文载于北京崇文门教堂《信仰之旅》2014年第3期)




订阅方式:

《信仰之旅》目前为季刊,每个季度末出版。每本5元,另加邮挂费3元,合计8元。

请邮局汇款至:北京崇文门内后沟胡同丁2号信仰之旅编辑部,邮编:100005


欢迎投稿:

信箱:xinyangzhilv@126.com



************


欢迎关注微信号:“chwmch”

看之前内容请您按住下图-识别二维码

进入“求道以恒”->关注->查看历史消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