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学 | 烦人的“小飞虫”到底是个什么鬼?

nknews1919 2021-09-22



“这几天经常在校园里表演骑车生吞小飞虫,蛋白质杠杠的!”


“瞬间化身捉虫小能手,医学院、药学院的同学需要活体实验吗?”


“走在路上一拍一个准,它还经常偷蹭我口红!”



对于津南每一个喜欢踩点去上课的同学来说,横穿宿舍楼和公教之间的绿化带小道是必要的“取经”之路。然而随着近期气温回升,一些“不速之客”的出现却给津南村里人带来了困扰。


那你真的知道学校里飞来飞去的小虫子是什么吗?

接下来就满足你的好奇心!八通社小编带你维基解密!

关键词:津南村小飞虫

关于小飞虫,首先我们得知道,小飞虫是什么。


其实,小飞虫并不是一种准确的称呼。只不过我们日常见到的这些小昆虫,体型都太小,不借助工具很难观察清楚(我想应该也没有多少人想要观察清楚….),所以就有了小飞虫这样一个代名词。


某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热心读者单同学介绍,现在在校园里肆虐的虫子们,在分类学上属于双翅目长角亚目的蠓科(翻译成人话就是长两对翅膀而且触角长于头胸之和的昆虫)。


蠓的种类可能远超你的想象,全世界已知的蠓类大约在4000种,而中国大陆已知的就近320种。双翅目下的昆虫种类也有很多,像我们常见的苍蝇、蚊子、牛虻都在此列。蠓虫和他们都是近亲,所以作为亲戚自然有很多相似的“陋习”,他们大部分都吸血,然后可能由于他们有着比蚊子更加苗条的体型,便获封了东北老铁们“小咬”的称号。


不过,这几天津南小伙伴遭遇的小飞虫并不是上面说的“小咬”。(那你前面说了这么多是为了凑字数???)

据我对采集来的样本进行观察,它们并不是蠓,甚至连双翅目都不是。但是大家对这种昆虫其实并不陌生——你肯定在小学的科学课上听到过“蚜虫”这个名字。


说到蚜虫,又要吐槽一下这些小虫子能难死分类学家的种类数量。目前已经发现的蚜虫总共有10个科约4400种,其中多数属于蚜科(所以我当“蚜科医生”能赚钱吗?),这4000多种蚜虫又统归蚜总科。


而作为蚜科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他们繁殖能力极强,特别能生,一年能繁殖10-30个世代,就是人家可能刚满月曾的N次方孙就都满地跑了。另外它们还是孤雌生殖,繁殖后代根本不需要雄性参与,一个雌虫就可以……(雄虫:我要这祖传染色体有何用???还是下辈子投胎做个女虫)


手机镜头下的“小飞虫”


在夏天温度、湿度对蚜虫来说都很适宜的时候,它们就会成批的繁殖后代,生出大量没有翅膀的蚜虫(流水线做业,全自动化生产)


然而随着入秋以后,环境条件逐渐恶劣,它们就会改变繁殖方式,生出一批带有翅膀的蚜虫。(紧跟时代 升级更新)这样新一代的蚜虫就可以迁移至新的适宜场所生存,换句话说就是搬家



当找到温暖湿润新场所时,蚜虫就会再生出雌雄都有的后代。那么这一代蚜虫的使命就是交配、产卵,然后以卵的形态度过难熬的冬天(我冬天也很难熬,为什么我不能变成卵orz)

为何今年小飞虫尤其多呢?它的生存条件是什么?什么时候我能够不再补充蛋白质?


这可能和前段时间的气温猛降后稍稍回升,还有津南的生态系统不稳定有关系。今年夏末秋初的时候气温骤降,过低的温度对蚜虫的杀伤力很大,所以最近天气回暖后,它们就抓紧时间集中搬家。这样就造成现在津南小飞虫肆虐的现象了。


不过不用担心,它们主要吸食植物汁液,并不吸血,更不吃人(但我“吃虫”哇233)……所以大家不要惊慌。而且最近气温又猛降,对正在大规模迁徙的蚜虫造成了致命打击(蚜虫:我容易吗我!!!)小飞虫肆虐的现象马上就要消失啦!

小飞虫的“泛滥成灾”对人体健康有危害吗(尤其是针对经常“被吃虫子”的“民间艺人”)?它还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蚜虫泛滥的情况除了有过敏体质同学之外,对我们的健康并不会产生影响但是蚜虫对校园里的植物威胁可能较大。蚜虫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它们靠吸食植物的汁液为生,容易引起大面积的作物患病、枯死。


然而作为农业和园林业最大的敌人之一,我国早就形成了好几套完备的蚜虫灾害应急预案,大家也不用为津南的绿化担心。明年可能大家会经常见到校园里背着绿色方筒的工作人员在喷洒药物,那他们应该就是在剿灭蚜虫。

那怎么减少小飞虫当“上门女婿”的几率呢?(虽然我需要男朋友,但也不要连虫子都不要的虫啊!)

 

建议就是不要穿颜色鲜艳的衣服,尤其是黄色。鲜艳的颜色对蚜虫这类的小虫子有迷之吸引力(它们可能把你当成了一朵娇艳的花,然而殊不知我们都是小仙女)。根据前段时间有其他学校的同学做了一个不同颜色对“小咬”的吸引力的对比调查,发现冷色调引来的虫子的确比暖色调少很多。而这个实验最神奇的结果是发现对虫子最没吸引力的颜色居然是——南开紫。所以大家要不要考虑一下换件南开紫穿穿。


当然,虫子多的时候口罩也是很必要的,不过现在气温又下降啦,它们应该不会再这么困扰大家了。但还是建议继续带口罩,毕竟……又要雾霾加冻脸了。

完…完了?

怎么可能!不放点儿高清图片,还以为我们抄百科呢!


“神”图预警 可能会引起不适(我已阵亡)珍惜生命 请按左上角撤离。

······



光学显微镜下的“小飞虫”

策划:侯晓莉 鲁冠良

文字:吴诗棋 侯晓莉

编辑:林雯彬菁

图片:单智远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学生记者:鲁冠良 单智远 周文丽 范伟东 吴诗棋 侯晓莉

 

特别鸣谢“虫博士”张佳庆提供的学术支持

(生命科学学院2013级动物学博士)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