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郗老师曰|我是这样批作文的

2017-08-10 郗晓波 三新作文
点击上方“公众号” 可以订阅哦!


作者简介

郗晓波,中学高级教师,“山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专家指导组”成员,“阳泉市十大藏书家”之首,曾在《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刊物发表教学论文6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及教学理论书籍近20部,著有《臭臭教师》《涓滴集》《咏人物:语文有情怀》。

Believe

       曾有一外地也教语文的老同学到我们学校年级组办公室找我,职业使然,在等我下课的时间里随意(或有意)地翻了翻年级办公桌上的好些班级的作文本。我下课回来时他很肯定地拍着一摞作文本说,这是你的。我说,你凭什么说是我的。他说,一看作文评语就是你的风格,还那么个性。老同学接着感慨:你还每篇作文都给写评语,太辛苦了。我问,那你是怎么批作文的?难道不写点评语?他说,我就是高考阅卷的方法,翻一篇给一分数,一个班的作文最多45分钟就看完了。


       杀猪杀屁股,各有各的杀法,故而我对老同学的批阅法保持沉默,但我批阅作文从来都是全阅全批。道理很简单,因为学生的作文基本只有一个读者——老师。学生的作文就是写给老师看的,老师如果不看或不认真看,渐渐地学生就会不写或不认真写了。老师不把学生的作文当回事儿,学生自己就更不当回事了。雁过留痕,阅过留语,老师不在作文本上留些墨迹,指出学生作文的长处与问题,让学生自个儿摸着石头过河,恐怕能跌跌撞撞趟过河去的没几个。


       但老师写的作文评语如果都是些陈年烂芝麻的套话,不能因文而异,切中肯綮,语言鲜明,也不会引起学生的关注与感悟,作用寥寥。我写的作文评语大多应当说是有些个性特点,最大特点就是不多写那种“观点明确,语句通顺”的套话。我说“不多写”,是说我也要写一些套话评语,凡出现这类套话评语的作文,就意味着写得过于平庸,我读了之后一点儿感觉没有,既寻不出什么优点来,也似乎没有明显的问题,但又不得不说点什么,只好用套话敷衍一下。


       我写的作文评语美其名曰印象主义式的评语,凭空添“主义”二字,陡然就生发出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理论感。魏晋时期社会上有一种品评人物的风气,喜欢用三两句话来概括某个人的外貌、性格或才华。譬如《世说新语》记载,评嵇康“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又说他“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巍峨如玉山之将崩”。这种做法转移到文学批评上,就是用两三句话甚至一两个字概括一篇作品或一个作家的风格。譬如南朝诗人汤惠休评论谢灵运和颜延之说:“谢诗如芙蓉出水,颜诗如错彩镂金。”或苏轼评价孟郊、贾岛诗歌特点“郊寒岛瘦”,以及后人评价韩愈苏轼文章特点为“韩潮苏海”等等。


       把这种印象主义式的品评方法移用到我的作文评语里,也是用三五句话力求把一篇作文的长处或短处比较简练地概括出来。我比较注重从一篇作文的整体上进行评点,不大纠缠在琐琐碎碎的细枝末节上。我觉得语文老师阅卷一般不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点上,而是比较关注作文的完整内容,注意力在作文的整体美上,因为快速阅读一篇作文如果过于关注细枝末节的话,容易见树不见林,得到的印象是支离破碎的,很难在极短时间内把握住作文的核心意思。而且我还力求评语写得比较新颖有趣,这样学生读了之后才可能留下些许印象。即使说的是真理,如果用刻板的语言去表述,读着也必索然无味;满大街的标语口号都无比正确,但没几个人去瞅一眼。所以我批阅的作文本发下去后,学生第一件事儿就是互相翻阅我写的评语,看哪些评语最有意思。


       这种印象主义式的评语看起来好像即目所见,脱口而出,很容易,其实不然。他是老师将自己的全部感觉、感情和理性融合进去的体验,是把自己也摆在里面,不是那种站在作文外很淡定地指手画脚隔山打牛。这种评语看起来三言两语,其实要写的中肯、风趣、给人启迪且不能千篇一律,也是颇费时间斟酌的,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那叫“鸭子凫水,上边稳当下边紧张”。我以为老师写点个性化的评语,是对自己的智力与能力的挑战,也促使老师提高评阅能力。不信?您可以下水试试。否则,学生都过河了,老师还在那儿假装摸石头。


       当然,这种印象主义式评语未必完美,其弊病就在于“印象”二字上,因为其属于主观性比较强的描述,评其一点,不及其余,容易以偏概全;而且语言表达时常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也容易造成一些雾里看花似的模糊性;其三是因为时间有限,评语有限,不可能对篇篇作文都充分展开作细致分析,有些评语学生读了难免有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觉。为弥补此缺陷,每次作文我都在8开纸上正反两面印四篇作文(三篇学生作文,一篇我的范文)发到学生手中(大约96年之前是用手工油印),然后在讲评课中以四篇作文为例仔细分析,每篇作文后都模仿太史公的做法有一“郗老师曰”,对学生作文进行三言两语的评点。


       附20则我写的作文评语:

       

       ①郗老师曰:围棋几乎所有的死活问题都与次序的正确与否有关,文章的次序亦然。张楠文章内容不错,但次序有问题。


       ②郗老师曰:诗歌是出世的,议论文是入世的,所以议论文的语言要有烟火气味,要有肉体气味,不要仅有酱油气味。


       ③郗老师曰:文章开头有点CCTV的感觉,给出了很多豪言壮语,不过中间到底讲了几句实在话,谁知转了一圈又回到CCTV了。

  

       ④郗老师曰:“给敏感消消毒”,题目新颖而形象,内涵亦涵盖全文。名句不厌百回用,越用越见言语功。语言幽默风趣。


       ⑤郗老师曰:吃了猪肉,猪的血肉要化为自己的血肉,郭亚鑫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把许多课文的“猪肉”化为自己的血肉。


       ⑥郗老师曰:寻寻觅觅,孙星终于找到了自己说话的口吻。适当保留一点口头语言的词语,是保持自己口吻的关键。


       ⑦郗老师曰:确实,没有谁能有老猪天生的抗击打能力,郑欣用老猪开篇,在熟悉中找到了陌生,这就是高分作文的秘密。


       ⑧郗老师曰:治疗愤世嫉俗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不断照镜子,只有自己形而下地进入文章里,才不会老说形而上的大话。


       ⑨郗老师曰:一篇文章应当有几句有意思的“废话”,这常常是文章中最润湿人心的部分。本文算是有点潮湿味儿了。


       ⑩郗老师曰:唐诗妙处在虚处。所以文章之弊莫过于写得太实,而写得太实的原因就在于缺少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⑾郗老师曰:卡尔维诺认为写小说就是玩塔罗纸牌,78张塔罗纸牌来回组合;把文字变成魔术,而魔术会给人带来惊喜。


       ⑿郗老师曰:题目形象颇费解;开篇排比却牵强。出新要令人一见而顿悟而明白,但所用的四个例子还都比较恰切。


       ⒀郗老师曰:抨击丑恶时不要总站在道德制高点咋咋呼呼,把自己姿态放低点,惜乎结尾千篇一律地变成普遍主义者了。


       ⒁郗老师曰:语言的错位会形成一种反差并产生幽默效果。李佳此文用现代时髦的语词来描述古代人物,幽默情调尤为明显。


       ⒂郗老师曰:转换角度就是转换思维的方式,当所有的人都用“他”的眼光时,史晓阳却从“她”入手,使人眼睛一亮。


       ⒃郗老师曰:文嘉此文确嘉。写景能抓住景色特点,写人能捕捉精微感受。悲剧结尾更加突显出战争的偶然性与残酷性。


       ⒄郗老师曰:用平常的字眼营造出一种宋词的意境,营造出一个忧伤的世界。但分段过于细碎,感觉如兑多了水的牛奶。


       ⒅郗老师曰:知超越经典之不可能,故以颠覆的方式呈出戏拟之命意,苏芮将固有的评判标准推翻,调侃中含一丝酸涩。


       ⒆郗老师曰:本文题目令人忆起一典故。明重臣洪承畴一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其叛明降清后,有士人将此联各加一字:“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 可谓一字之增,境界全出。本文标题拟制形象准确,语言颇为活泼。


       ⒇郗老师曰:议论不要一说都是色彩斑斓的哲言睿语,那是别人的思想;自己的思想一定是从你生活的土壤里长出来的,接地气的。其实,所谓思想无非是个人生活中一些鸡零狗碎的独特感受,关键是你能不能恰当地收集到一篇文章里去。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属中国文章学研究会会刊,全国“三新”作文教学研究会会刊,中国写作学会中小学写作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是一本探索作文教学理论创新、展示作文教学新锐实践的专业期刊,是一份专职服务于中学语文教师的刊物。如果您有好的作文见解或者课堂实践,欢迎您来稿交流。投稿邮箱:

执行主编

张水鱼    670702856@qq.com

“思想”“课堂”版块

李    翀    474510883@qq.com

“评价”“交流”版块

王亚萍    408884252@qq.com

订阅方式

1.邮局订阅:每期10元,全年120元。邮发代号:22-74

2.微店购买: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三新作文微店”。(店内没有的商品可联系店长购买)

3.团体订阅:名师工作室、教研单位或者其他团体订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订阅,量大从优。

联系人:王亚萍       电话:13485388603

QQ:40888425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