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面孔”的中国共产党员,让世界更清楚地知道了延安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为城市建设培育英才
关注
1944年9月1日
在延安清凉山的窑洞里
新华社向世界播发了
第一条英文电讯
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八路军、新四军和抗日根据地的情况
从此世界可以直接听到
中国共产党的声音
在这条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电讯背后
有一位带有“洋面孔”的共产党人
为之不懈努力
他就是伊斯雷尔·爱泼斯坦
1915年爱泼斯坦出生在
华沙一个犹太家庭
两岁时随父母移居中国
他10岁前
中国连年内战
他看到很多骨瘦如柴
衣衫褴褛的难民涌进天津
有的人甚至要卖孩子
他说
“一个寒冬早晨
我看到一个十几岁的孩子
蜷缩在角落躲避刺骨寒风
走近才发现他已是一具冻僵的尸体。”
积贫积弱的中国
和人民残酷的生活现状
不断冲击着年轻的爱泼斯坦正义的心灵
使他开始询问和探索
到底谁才能救中国?
他要如何选择人生的奋斗方向?
1933年
在为《远东战线》写评论期间
他结识了进步记者斯诺
听到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的见闻
并阅读了《西行漫记》手稿
从那时起
他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浓厚兴趣
从1937年到1938年
他作为美国合众社记者先后到
上海、南京、武汉等地采访
并在1938年4月奔赴前线
报道了台儿庄战役
他看到:“八路军用事实表明了
他同人民站在一起
在这里,群众终于拥有了自己的权利
第一次可以作为人
作为公民过一种体面的生活
群众懂得,保家卫国
就是保卫自己的土地
他们纷纷自愿涌向八路军成立的军事组织”
在这里,爱泼斯坦称
“自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在中国其他地方
老百姓一见大兵就躲开
而这里却主动给战士们送热水
还帮着照顾马匹
他们对待战士们就像
对待出门在外的自家人。”
延安的一切都如此不同
爱泼斯坦在给他妻子的一封信中写道:
“这个边区像一个小规模的伟大国家
这里的人民比其他地区的人民积极得多
他们代表中国,他们代表未来
从他们充满自信的言语和行动中
从他们每一次的微笑和表情中
都可以清楚看到这一点
我已经实实在在地深信
延安是中国未来的缩影
在下一个十年里将证明这一点。”
△周恩来、朱德等与包括爱泼斯坦在内的中外记者团成员合影(来源:《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在延安
他先后进行了三个月采访
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
有大量直接接触和交谈
他这样回忆他们:
“毛泽东能够把十分复杂的战略思想
用极简单又极深刻的话表达出来
即使没有文化的人
也能理解他的意思和道理
他虽然身居延安的窑洞
但对外部世界的情况相当了解
毛泽东是我们这个世纪伟大人物之一
凡是见过他的人
包括政治立场上完全反对他的人在内
都是同样的印象
他的性格混杂着深沉的严肃性和幽默
忍耐和决断、思想和行动
自信和谦逊。”
△爱泼斯坦等著《毛泽东印象》(来源:《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在延安的采访中
爱泼斯坦发出了大量报道
让世界更清楚地知道了延安
了解了中共领导人
在给《纽约时报》的一篇通讯中
他写道:“八路军同人民保持密切联系
八路军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多年后,他这样回忆延安之行:
“这是影响我一生走上革命道路的
一次重要访问
我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中国
它与蒋介石的国民党中国迥然相异
这个中国充满希望,没有饥饿
没有失败主义情绪
当时我就坚信
反动派不能统治中国
新中国一定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产生。”
△《突破封锁访延安》(来源:《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这次延安之行还让
爱泼斯坦和《黄河大合唱》
结下了不解之缘
受中国人民伟大而坚强的精神所感染
他将这首歌第一次
译成英文,传唱国外
△身着八路军军装的爱泼斯坦(来源:《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爱泼斯坦与藏族同胞合影
他曾三次走进西藏
在采访近千人
笔记约百万字基础上
写就《西藏的转变》
真实地记录了西藏业已发生
和正在发生的巨大转变
从本质上来说,这些转变是根本性的
而且代表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方向
通过他的介绍,新中国的西藏政策
西藏解放后的发展变迁得以让更多人熟知
“在历史为我设定的时空里
我觉得没有任何事情
比我亲历并跻身于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
更好和更有意义
中国人民占全人类的五分之一
对整个世界的命运举足轻重
在中国人民革命这一过程中
如同在其他一切过程中一样
有欢乐,有痛苦,也有曲折
但总的说来,它的道路是向上的
是对国家和国际的进步做出贡献的。”
这是爱泼斯坦的深情告白
△爱泼斯坦在长城上眺望
助学贷款小程序来啦!使用指南帮你解决还款烦恼!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他们用人生在沙漠上画出完美的圆
2021“展翅计划” | 暑期实习岗位推荐(第二期)
来源丨共青团中央
初审丨钟洁雯
复审丨王文泽
终审丨甄伟文
后台回复关键词可获取更多服务
校历丨电子校园卡丨易班丨心理咨询丨城建全景图丨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