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只有自尊,才能尊重他人,赢得尊重

2015-04-27 精读 精读


精读:Jingdu999

每天一个小微课程。

进化你的知识网络。

精进你的思维技能。




【一】


什么才算是“绅士般”的新闻报道?


一次日本地震后,NHK电视台想采访一位父亲与幸存儿子的灾后重逢。在询问父亲的意见时,父亲考虑了一会,然后抱歉地请媒体等待一下,接着,他转身走进了病房,他要征询儿子的意见。采访记者早已将摄影机开启,摄像机前是白色的门帘。在播出时,这一画面持续了整整两分钟,一动未动,一刀未剪,一直到那位父亲出来示意可以进去拍摄了。


可想而知,整个过程耐人寻味,让人深思。事后,文章《日本地震教我们的事》的作者用这样一段文字来总结这一次采访:


日本电视媒体在面对灾难事件时,所有拍摄的镜头都严格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事实上,在给予被访者足够理解的同时,也给予观看者以足够的知情权,这是作为媒体给予的双重尊重。这种优雅与稳重的采访得到了全球舆论的一致赞许,NHK的报道后来被评价为“绅士般的报道风格”。


尊重,绝不仅是社交场合的礼节,而是来自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自然的平视,发自内心的平等对话,质朴而明确,不功利也不廉价。



【二】


你真的需要说谢谢吗?


一家销售公司的CEO发了一封电子邮件,给职级比他低了好几级的员工T同学,称赞他在最近一次会议上的表现。T同学收到了邮件,却没有给予回复。大约一个星期后,T同学到CEO的办公室,申请担任某个空缺的职位,对T同学来说,这算是晋升到主管的位子,但他的能力足以胜任。CEO问他是否收到之前的那封电子邮件。T同学说:“是的,收到了。”接着,CEO问他为何没有回复。T同学说:“我认为没有必要那样做。”


T同学没有获得晋升。与那个职位擦身而过,是否纯粹是因为T同学没有感谢CEO给他正面意见的反馈?不是。但T同学没有回信是否是原因之一,让CEO确信应该选择更好的人选?毫无疑问是这样的。


如果T同学认为无需长篇大论地写一份感谢信,但至少,他应该回复一句“谢谢你”。或许,你会指责公司的CEO过度敏感,对聘用人员的判断太过武断,但是,你考虑过说“谢谢”所代表的意义吗?



在基本层面上,它让对方知道你已收到电子邮件。这样做可以使发件人减少焦虑感,例如发件人会想:“不知XX是否收到了我的电子邮件?”、“不晓得他有什么想法?”;


从情感层面,当你向某人表达深思熟虑后由衷的“谢谢你”,就等于是在感谢对方的努力,欣赏他的体贴,并针对他的行动会产生什么影响,提供你的意见反馈


感谢他人是重要的责任。我们都是与他人共同生活在社会里的人,因此,感谢彼此是我们的基本责任。


把这个事件进行简单化,一切就会变得更明显了。如果你当面称赞某人,而他一声不吭地离去,你感觉如何?你的心里一定会嘀咕:这人一点都不懂得尊重他人。


尊重,是真诚且由衷地说一声“谢谢你”,这也是作为社会人最基本的责任。



【三】


尊重的底线在哪里?


一天,一位报社总监带着实习记者去被访对象的家中做一个采访。这是一位老画家,无儿无女,独自生活。总监和实习记者到达后,跨进门的那一瞬间,他们惊呆了——屋子里散发着霉臭的味道;袜子与内衣随意地堆放在一起,时不时还窜出几只蟑螂;许多吃过的泡面盒丢在桌上,里面堆满烟灰,看上去可怕极了。


总监和实习记者几乎是在各种杂物中“开辟”出一条道路,才走到沙发旁边的。为了可以坐得宽敞一些,实习记者只好自己动手将沙发上那些沾满染料的画笔、调色板以及大堆的废纸团挪到地上。当整理完这一切,终于可以坐下来聊天时,实习记者早已经大汗淋漓。


老画家却没有什么不好意思,很坦然地接受了访问。采访结束后,两人与他道别,老画家说:“谢谢你们来采访我,但是麻烦临走前把沙发上的那些东西复位,一会儿还要用的,怕找不到。”总监回答好的,然后又把那些画笔、纸团一一摆放回原来的位置。


出门以后,实习记者十分不理解,愤怒地说:“那么乱的家,有什么可复位的?他都不会不好意思吗?”总监笑笑地说:“别生气,也许他真的认为那就是最合理的生活方式。我们看到的杂乱无章,在他眼里或许就是井然有序。”实习记者依旧愤愤不平:“没有人会过这样可怕的生活!”


是的,我们不会这样生活。可像老画家这样的生活,我们也没有资格批判和敌视,因为他并没有影响我们什么,他有属于自己的价值观与理念。未必正确,但须尊重。除了尊重合理的一切,我们还应该尊重不合理的一切。这就是尊重的底线。因为每个人都是自由存在的个体,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哪怕是公认的荒谬或诡异,只要不违背人类道德与法规,那么就无法抹杀其存在的意义。


尊重,是接纳看似“不可思议”事物的存在,并给予彼此独立的空间,体谅对方在社会上的存在方式。



【四】


机会,从尊重别人开始


听过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位女士带着孩子去公司,孩子一直流鼻涕,于是,她就拿出纸巾为他擦鼻涕。可是,擦完后,女士随手一丢,就把纸巾丢在了干净的地上。这时在旁边打扫卫生的老人走过来,把纸巾捡起来放进了垃圾桶,什么也没有说。一会,女士又把一张纸丢在地上,老人还是静静地把它捡起来放进垃圾桶里。当女士再次把纸巾丢在地上时,老人依然没有说什么就把它放进垃圾桶里面。


然而,这时女士瞥了一眼老人,对儿子说:“如果你不努力学习的话,长大后找不到工作就只能像那个人一样,干这些肮脏的活,被人瞧不起!”听到这,老人走了过来,说:“这里是某某公司,只有公司职工才可以进来,请问您是怎么进来的?”妇女很自豪地说:“我就是公司营销部的经理!”


老人听后,立马拿出手机拨了一个电话,随后便过来一位青年。老人说:“我建议你重新考虑一下营销部经理的人选是否合适。”青年人尊敬地回答:“好的,我会慎重考虑您的建议。”


是的,这位清洁工就是公司的总裁。故事的最后,老人蹲下来,微笑着对小孩说:“孩子,人不光要懂得好好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尊重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很容易去尊重上司,尊重那些高高在上的人。可是,却往往会忽视身边的一些人,比如那些打扫卫生的清洁工,勤杂工。因为他们的衣着简陋,面容沧桑,所以人们常常漠视他们,更不用说去尊重他们了。


然而,人生处处都是考场。机会,就是从尊重别人开始。




【五】


尊重自己,你才开启了尊重他人的旅程


尊重如此重要,我们该如何做到呢?


S姑娘是一个过分在意他人看法和感受的人,这么多年来她在人际交往中常常活在讨好别人的疲惫与痛苦之中。有一天,她坐公交车回家,坐车会晕车的她感到身体很不舒服,塞着耳机,听着音乐,低头闭目坐在位置上。车的中途上来一位母亲,带着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站在S姑娘面前。小孩站了一会,和母亲抱怨站累了,母亲回应他:“那有什么办法,也没有人给你让座啊!”


S姑娘听了内心十分纠结,想着要不要让座,但是自己晕车真的很难受,挣扎了好久她终于决定让自己坐着不动。没过一会,这位母亲让售票员帮忙找个位置。售票员跟S姑娘说:“小姑娘你让个座吧。”S姑娘回答:“我晕车很难受,如果我不晕车肯定会让座的。”于是,售票员让其他乘客给带小孩的妇女让了座。


这是S姑娘第一次懂得和做到尊重自己,而不被别人的目光所左右。后来,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车上又上来两个老人,售票员也许是担心他们会要求S姑娘让座,提前就和老人说:“那个小姑娘会晕车。”


事后,S姑娘回想起这件事说:“她下车之后,内心的情绪非常复杂,有尊重自己,疼惜自己的温暖和感动,也有自己过去这么多年来一直不懂爱自己的心酸和苦涩。”当S姑娘提出晕车难受,无法给带小孩的妇女让座时,这一举动不但尊重了自己,同样得到了司机、售票员和其他乘客的理解,也就等于尊重了他们。


换句话说,爱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爱别人,才能得到别人更好的爱。你爱自己吗?你的快乐,是否被他人左右?关注精读微信公众号(微信号Jingdu999),回复“自爱”,取阅微课程《你真爱自己吗?还是在做别人眼中的你》



当你学会尊重自己,你才能尊重他人。



【六】


尊重自己,你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有一个老太太,头发半白,六七十岁的样子。因为中风的缘故,她的手脚很不利索,走路的姿态是以非常细碎的步子腾挪前进,手脚也非常不协调,走路的样子看起来滑稽甚至可笑。然而,她坚持每天一个人在家门前的马路上默默地走着,每天两三次,一次一个多小时。刚开始的时候,她偶尔还会听到一些路人在身后嘲笑她,议论她。好几个月过去了,她还是一个人默默地走着,不过她的步子可以迈大一些了,走路的样子也比以前协调许多了,就这样,再也没有人在她身后嘲笑她。


又过了一段时间,老太太在路边的绿地上,带领着一群老人做运动手脚的健身操。夕阳西下,阳光洒在老太太身上,她的身边站着围成一圈的多位老人。她喊着口令,做着动作,其他的老人看着她,跟随着她一起运动。那场景不禁令人感动和唏嘘不已。




不是每一个人都懂得尊重自己,大多数的人都像海面上拥挤不堪的船只,只会随波逐流。因为他们很多人都没有自己,谈何尊重自己。而那些已然懂得尊重自己,正按照自己的心意好好生活的人,不仅配得上他人的尊重,还配得上他人的喝彩与赞叹。


当你懂得尊重自己,你才能换来别人的尊重,甚至,因为这份尊重和坚持带来影响他人的力量。



【七】


你做到了尊重他人的时间吗?


除了学会自尊,我们还需要如何做呢?


作家刘墉在美国大学教书一学期后,为了了解学生们的想法,他特意与学生讨论,请他们提出批评意见。“教授,你教得很好,也很酷。”有个学生说。停了一会,学生又笑笑:“惟一不酷的是,你常在每堂课一开始的时候等那些迟到的同学,又常在下课的时候延长时间。”刘墉一惊,不解地问他:“你不也总是迟几分钟才进来吗?我是好心好意地等;至于延长时间,是我卖力,希望多教你们一点,有什么不对呢?”


这时,全体学生居然都叫了起来:“不对。”接着有个学生补充说:“谁迟到,是他不尊重别人的时间,你当然不必尊重他;至于下课,我们知道你是好心,要多教一点,可是我们下面还有其他的课,你这一延,就造成我们下一堂的迟到。”


听了学生的话,刘墉觉得很有道理。当一个人不守时,他不尊重的是别人的时间,因而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于是,他明白了: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需要学会尊重他人的时间。


有一次,刘墉约好了晚上七点与朋友见面。他做好了准备,早早来到约会地点的周围。等到快七点时,他便可以准点赴约。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早早出门,是为了防止例如交通拥堵等外在情况造成的时间延误,以预防耽误他人时间;准点见面,是因为如果提早到达,说不定朋友还在家忙着收拾整理,早到会使对方手足无措


尊重他人,首先,你需要学会尊重他人的时间。



【八】


呵呵,哦,为什么成了最伤人词汇?


最新一项研究发现,当婴儿向妈妈发出信号,如果妈妈能在7秒内给出准确回应,婴儿就没有受挫感。如果超过7秒,那么,婴儿的受挫感就会滋生。如果总是受挫,甚至总是彻底受挫——妈妈基本不回应,那么,婴儿就会减少甚至再也不向妈妈发出呼应。


严重的“宅”,极可能都有这样的背景。许多客体关系心理学家们都讲到一点:对幼童来说,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不仅是幼小的孩子,很多成年人也可以感觉到,对于自己发出的请求,如果对方没有回应或不及时回应,自己的情绪也会产生巨大的波动。


在一个网络调查中,类似“呵呵”、“哦”的词汇,被评为了年度最伤人的聊天词汇。为何这类词汇如此伤人?这正是因为,它们不是一个真正的回应。而你如何回应别人向你发出的声音,这不仅是基本的沟通问题,也预示着你是否尊重对方。




一名网友曾讲过一个她自己的故事:一天,儿子和外婆玩,我就去洗脸。他疯得很高兴,突然跑来说:“妈妈,妈妈。”我对他说:“嗯,妈妈在洗脸。”突然,我意识到他是想告诉我他很高兴。我说:“你是不是很高兴啊?”听到这,他“嗯”了一下就自己继续玩去了。


很多哲学家表达过这一观点:你存在,所以我存在。在这个故事中,具体意思就是,妈妈回应了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感受在那一刻被确认了,于是存在了。只有当你肯定了他人的存在,你才做到了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你需要懂得及时回应对方,而不是仅仅“呵呵”或“哦”。



【九】


为什么设计师不受尊重


设计师,一个光鲜亮丽的职业,是什么使他们不受尊重?


为何华人创意教父包益民说,设计师的目标不是成为一个更好的设计师?


为何乔布斯曾说过,设计师的竞争对手应该是社会所有的精英分子?


请看TED视频:为什么设计师不受尊重?(12分23秒)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b0113unox4h&width=500&height=375&auto=0


作者:精读 [Jingdu999]

本课程版本号:V0.1


阅读有所得,顶一顶精读。

底部广告条,一点寸心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