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信息奴?做信息的“主人”要注意什么?

2015-05-20 精读 精读


精读:Jingdu999

每天一个小微课程。

进化你的知识网络。

精进你的思维技能。




【一】


2014年网络信息=90亿千米厚的书



你知道全世界计算机服务器年处理数据量是多少么?


201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给了我们一个数字:世界范围内服务器年处理为9,570,000,000,000,000,000,000 字节,也就是9.57泽字节(1泽字节等于10的21次方)。


这些数据到底有多少呢?具体来说,如果将地球的数据年处理量转换成书本格式,那么这些书本摞起来的厚度则长达90亿千米,这长度是地球与海王星距离的20倍!


但是,面对这么多爆炸的信息,我们都能全盘吸收吗?



【二】


信息越多,决策效果越差?



在20世纪80年代,心理学家安德尔森在麻省理工学院做了一个实验:


他把学生分为两组,第一组只允许了解股价的变动情况。他们可以按照自己意愿买卖股票,但是所能了解的信息仅限于股价的涨跌。


第二组不仅可以了解股价,还可以源源不断获知似乎跟股票息息相关的财经新闻。


结果很出人意料,信息少的第一组买卖股票的效果比第二组好得多。


安德尔森解释说,其原因是新闻报道总是倾向于过多强化消息的重要性,某只股票的下跌被认为是未来市场低迷的信号,而上涨往往被理解为未来将是湛湛晴天。



【三】


为什么注意力越来越难以集中?



据相关调查显示,通常情况下,一位电脑用户在一小时以内切换窗口、查看邮件和其他程序的次数多达37次


43%的大学生说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小时会被社交媒体打断三次以上


注意力被分散,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


请看下面一个调查:


微软研究小组跟踪调查了其职员2000小时的电脑活动,发现电脑使用者被电子邮件提示音打扰后,平均需要花22分钟才能回到之前的工作状态。


而在27%的情况下,人们需要两小时才能回到之前的工作状态。


如今,越来越多的信息获得,也意味着我们需要具备更好的信息处理、分析、筛选能力。那么,面对着这些扑面而来的信息,我们该如何从这些杂乱无章的信息中识别出有用的信息呢?



【四】


如何辨别假信息?



作家诺瑞纳给出了以下6点建议:


1、谁。要知道信息是谁提供给你的,他们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


2、如何。应该思考如何获得提供人的信息,他们的信息是人云亦云的观点,还是事实?


3、哪里。要知道信息的来源,如果知道信息的来源,你或许就知道该信息是否值得信任了。


4、什么。要深入去探究信息的内容。例如,若该信息是某种观点,要注意其传出的想法、某些感受、信息和联系、潜在的议题及偏见。


5、还有谁。看是否有其他人提出类似的论断,是否还有其他信息可以证实这种说法等。


6、向他人求助,让别人帮助你验证信息等。


当然,以上方法只是一些建议,我们不可能对所有信息都实验一遍。但是面对信息,我们至少要了解信息可能都是错的,它可能会误导我们。


只有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认识有局限性时,我们才能更快捷地找到自己想要的正确的信息,更快速地解决我们的需要与问题。



【五】


为什么PPT会引发空难?



2003年2月1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9时,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得克萨斯州北部上空解体坠毁,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现在大家都知道,飞船外部燃料箱表面泡沫材料安装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是造成整起事故的祸首。但后续官方调查揭开的内幕故事,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造成飞船失事的一个潜在因素,正是美国航空航天局工程师共享信息的方式


当哥伦比亚号围绕着地球飞行时,波音公司的工程师,正在争分夺秒地计算泡沫撞击飞船左翼热中子反应堆的可能性。不幸的是,他们在演示时采用了一种错误的方法,导致信息“丢失”,事故发生的概率“被错误地呈现出来”,关键的解释和支撑信息也“被过滤掉了”。


美国统计学家塔夫特在调查此事件时,这样解释:


首先,用来突出幻灯片的清晰度和设计感的工具,掩盖了可能存在的风险,这些工具分散了读者的注意力。


其次,由于幻灯片上的文字空间有限,所以只能呈现一些精简的句子。这会导致看的人对“总结性语句”或者幻灯片的标题产生依赖,因而忽略那些微不足道的不确定性和限制因素。


换言之,在这类事件中,过度简化导致了关键细节的丢失。


所以,下次当你在看幻灯片或是任何一种总结性演示时,记得要看看那些大标题和醒目字体之外的内容,那些你真正需要的信息可能就隐藏在某处。



【六】


什么是无意视盲?



华盛顿大学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们让一个人,穿上鲜艳的紫黄相间的小丑服,戴上大红鼻子,骑着自行车绕着一个不大的校园游荡。有些人可能觉得,他装扮成这样,人们是不可能忽视他的。


但是,华盛顿大学的研究结果却恰恰相反。当小丑在那些人来人往、人们都盯着手机的广场上骑自行车时,大部分人都没有注意到他,就好像这位小丑并不存在似的。


这种现象被称为“无意视盲”。当观察者专注于某个活动时,很少注意到周围其它的事物。某个教授对此进行了生动的表述:当眼睛“看到”这些东西时,其实大脑并没有看到


在这个数据信息泛滥、注意力不集中的世界,我们需要对越来越多信息做出筛选。于是,我们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类信息上。这种做法固然可以理解,然而最终该做法却变成了一种应付性的策略。


我们常常被那些位于最显眼位置的信息吸引,从而忽略了真正需要看到的信息。我们需要意识到这一点,重新调整我们的注意力,并充分利用周围的一切去消除盲点



【七】


如果是黑白、如果不是这个颜色......



在自媒体时代下,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面对诸多信息,最好的方法,或许就是“保持怀疑”。对我们所读、所见、以及其他渠道获取的信息,都抱有适当的怀疑心态,哪怕是所谓的“有图有真相”。


研究表明,在我们评估的过程中,颜色发挥着重要作用。


演讲者在演讲时使用彩色幻灯片会使数据看起来品质更高。


当女性的照片被置于红色背景下时,男性会认为该女性更具有吸引力。


当股票的信息置于绿色背景中时,投资者购买股票的可能性更大。


实际上,如果把以上例子中的幻灯片换成黑白;把女性照片置于其他颜色的背景之下;把股票的信息置于红色的背景中,这些事物的本质是没有变化的。但是仅仅因为这些信息传递形式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信息以何种方式传递给我们,除颜色外,如用词、选择的图片、比喻等,都会对我们处理、评估信息以及做出决策产生影响。


因此,我们在获取信息时,要时刻警醒,保持怀疑的态度。简单地问问自己“如果”这个问题,我们便有空间思考替代性的措施及各种不同的后果,从而远离那些可能影响自己的条条框框、暗示、修辞和固有标准。



【八】


信息和食物有什么关系?


如果像看待食物那样看待信息,你的生活会有什么样的改变?


信息也有保质期?


如何用合理的饮食习惯和身体锻炼,帮助身体处理消化各类信息?


请看TED视频:信息就是食物(8分08秒)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Q0010s1UHmi&width=500&height=375&auto=0



【九】


链接阅读


信息的泛滥、以及信息渠道的增加,常常让我们无法专注眼前事,这是导致我们专注力下降的原因之一。专注力成了信息社会里一个难能可贵的能力。


关注精读微信公众号(微信号Jingdu999),回复“专注”,取阅微课程《为什么每隔几分钟,你就要看看手机?》




作者:精读 [Jingdu999]

本课程版本号:V0.2


阅读有所得,顶一顶精读。

底部广告条,一点寸心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