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我们总是难免后悔?3个原因

2015-06-01 精读 精读


【一】


每个人,都难免后悔?


《温州日报》有一项关于后悔的调查,调查对象为老年人,结果显示:


72%的人后悔年轻时努力不够,以致一事无成;


67%的人后悔年轻时选错了职业;


63%的人后悔对子女教育不够或方法不当;


58%的人后悔没有好好珍惜自己的伴侣;


55%的人后悔对双亲尽孝不够;


32%的人后悔一生过于平淡,缺乏激情;


11%的人后悔挣钱太少。


总之,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感到后悔的时候



在所有的情绪中,后悔是最复杂的情绪之一。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们产生了后悔的情绪?



【二】


为什么别人碗里的,总是好?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心理特征,即得到的东西被看轻,未曾得到的则日益变重。心理专家李子勋分享了这么一个例子:


一个人大学毕业后到北京奋斗,打拼多年后有了家庭和一套小小的住房。但慢慢地,工作中的竞争与压力消磨了他的斗志,尤其是看到家乡城市工作的同学,原本能力不如他,现在却住着大房子,在山清水秀的家乡拿着高收入。妻子娇美孩子聪慧,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想想自己,生活在拥挤、嘈杂、充满污染的北京,高强度的生活压力只能勉强度日。而远在故乡的同学却能打着“飞的”到北京看演出、泡酒吧,悠闲地体验高雅的生活。


于是他心生后悔。想当年,同学们个个羡慕他能够在北京找到理想的工作,现在轮到了他来羡慕别人。


心理学家认为,后悔这种情绪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它源于比较康奈利和马塞尔在他们的决策辩解理论中提到后悔情绪的两种来源:一种就与结果的对比评估相关。即使你所作出的决定并未带来太过糟糕的后果,这种比较也有可能让人感到后悔。


比较,是导致后悔的第一个原因



【三】


结果不坏,可你为什么还是后悔?


决策辩解理论种提到后悔情绪的另一种来源,就是与自责相关,即因为做出了拙劣的选择而自责。这也契合了小篆体的“悔”字(如下图所示)传递出来的原始意义。




“悔”字本义为悔恨,是一个形声字。在小篆文中,其字形左边像心脏的形状,意思是心中后悔;右边为“每”,“每”有时常的意思,也就是说,感到后悔的人常常在心里自责。


引发自责的拙劣选择可能是那些与你自己的行为标准和意向不一致的选择。即便这种选择没有带来不良的后果,你也可能为之自责并后悔。


比如,你在聚会上喝了太多的酒,然后开车回家,虽然没有引发任何事故,但事后你仍然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因为这种既危险又愚蠢的事情本不该是你干的。决策辩解理论指出,对你的行为和你所坚守的原则而言,二者不一致比二者一致时,引致的后悔情绪更严重。


因此,后悔体验的核心所在,就是个人负有责任的感觉。假如某一年,你没有留心理财顾问给你的建议,在股市崩溃之前,没有抛售你的股票投资组合,你会为此深感后悔;反之,如果你事先没有得到信息,让你感到后悔的就是你因此损失了多少钱,而不会对自己负有责任感到后悔。


自责,是导致后悔的第二个原因



【四】


找理由,就能减少后悔吗?


为了应对后悔的不良情绪,人们往往会采取补偿性行为弥补过去犯下的错误,并从中找到证明行动是合理的“一线希望”。这样,因遗憾而产生的后悔就不会那么令人痛苦了。


比如,当你后悔找错对象想离婚时,可能就会想起和伴侣热恋时的情景:那时的TA多迷人……


或者抓住孩子这根救命稻草:“如果我不是跟这个人结婚,就不会有这么可爱的孩子。”


这样一来,你为已经发生的事情重新赋予了积极的意义,当初的决定也自然合理化了。


虽然对不离婚这种不作为重新进行解释,可以减轻后悔带来的痛苦,但它既没有效果,也不会持久。因为令人遗憾的不作为行动,很难被重新诠释,当你回顾的时候会发现,促使你不作为的理由其实是站不住脚的。


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说道:


“虽然采取行动带来的后悔是有限的,而且会被回顾性粉饰所削弱,但不作为带来的后悔却具有无限性,‘可能会怎样’和‘要是……就好’这样的念头会像电影镜头一样闪过你的脑海。”


不作为,是导致后悔的第三个原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