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同学,这篇文章能帮你提高效率哟

2016-04-30 陆JJ 精读

↑↑↑点击上方精读,关注我,置顶我


【精读君曰】


下面这种体验,相信你也有过:


一早坐到办公室,打开电脑,水倒好,刚要开始搜些材料,就看到QQ弹出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新闻。点进去看完,又看到几条相关的新闻,于是一个小时过去了,你还没开始搜材料。或者本想打开邮箱看两眼就去做今天最重要的事情,结果处理邮件不知不觉却花掉了一上午……


明明感觉忙了一早上,却啥事也没做成”是你的常态吗?如何破除这样的低效工作状态?你找到解决办法了吗?自媒体人陆JJ就提到一个解决办法:利用仪式感提高效率。下面就来看看,他是如何通过仪式感来提高做事效率的。




同学,这篇文章能帮你提高效率哟


(本文已获授权转载,来源个人的体验,微信公众号ID:tiyan818)


“鸡鸡你好,很多时候感觉自己效率低下,做事的时候东张西望,老静不下心。我都快怀疑自己有神经衰弱了。有什么好办法能保持专注,提高效率吗?”


很多同学会在留言里抱怨自己效率低,问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其实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也都对此束手无策,工作的时候感觉整个人深陷于泥沼,要么被外界的诱惑随意驱使,要么输给内心的空洞乏力,最终总是败下阵来。甚至在工作一天之后,仍旧收获寥寥。


后来我提升效率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便是培养自己的仪式感。


仪式感是一个应用相当广泛的概念,我们从宗教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行为学等各个领域里都能看见它的影子,甚至在爱情、生活、娱乐活动里我们都能见到仪式感的存在。但这篇文章将从时间管理、精力管理的角度切入,简单探讨如何将仪式感应用于效率提升。



 

仪式感初体验


大约2年前,我在上海报过一个空手道的培训班。在那里,我曾经体验过无比艰苦的训练与意志上的摧残。我们的老师相当变态,从外貌到身材,和《街头霸王》里的隆相差无几。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手臂和我腿一样粗的人。


每次训练开始,老师都会说一声:“Osu”。只要这个词一出现,老师周围一圈的人,神情都会立马严肃起来,连呼吸都会保持一种特有的节奏。


就是这个词,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仪式感的力量与意义。因为它是一个敬意词、问候语,象征着耐力、决心以及坚持。空手道是一项极其严格的训练,需要逼迫自己的体能趋向极限。


训练者通过象征性的语言激发自己的斗志与潜力,向自身传播信号,让身体各个方面的机能短时间内迅速达到完美状态。在个人的思想中建立铜墙铁壁,不断给予自己暗示:要克服痛苦,要专注地训练。


虽然空手道我没能练下去,但是“Osu”的精神内涵始终影响着我的工作与生活。

后来,我就开始思考将这样一种充满仪式感的行为,应用到专注力与效率的提升上。



什么是仪式感?


其实简单来说,仪式感就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是一种精神上的礼仪。


应用到时间管理上,这种自我暗示就是一条明确的分界线。将人的生活状态与工作状态进行划分。


一旦完成了充满仪式感的动作,内心便会出现提示。这种提示,能让自我发生变化。将自己的反应能力、思考能力、专注能力提升到一个“绝对工作”的状态。


我把这一段时间称为“神圣时间”。

 

关于“神圣时间”


在此另外想提一点的是,很多同学之所以觉得自己效率低,倒并不是因为能力上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没有将工作状态与生活状态作区分。没有区分,意味着这两种状态会搅成一锅粥。该享受生活的时候没有百分百享受生活,该工作的时候没有百分百地打起精神。


我们应当提倡一种理念,即严格限制自己的工作时间,创造“神圣时间”。

 

提姆·菲利斯(Tim Ferriss)有一本书叫《每周工作4小时》(The 4-Hour Workweek),我当时一咬牙在网上花了100多大洋买回家,从这本书里得到的最大的收获就是大部分人的工作效率低得可怕,我们越是受到严格的规定时间内的约束,越是能被激发潜能。我们的执行力、控制力、压力水平会因此达到新的高度。


这也正是许多人会戏谑地说“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因了。


如果你真的想要大幅度提升效率、提升专注度,你就必须明确划分出工作时间,并且给出明确的时间限制,以此进入神圣时间。


而仪式感最大意义,便在于:它是开启“神圣时间”大门的一把钥匙。


那么,如何培养仪式感?


以下4个步骤,将会告诉你答案:

 


第一步:拥有一个明确的动机,是仪式感的前提


仪式感能够帮助你进入“神圣时间”,但很多人也许会觉得迷茫:我要那么多时间干吗?


是的,这就是我抛给你的第一个任务:先想明白你要做什么,然后再动手。


我需要你非常明白自己的工作目标,并且带有强烈的目的性地投入工作,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效率达人。


让工作具备明确的目的性,这很重要。你要把自己想象成一头猎豹,疯狂地朝猎物奔去。


上文已经提及过,你需要对你的工作时间进行分割,在哪一部分里,完成怎样的任务,你必须十分清楚。


我先拿我自己举例。双休日,我每一天的“神圣时间”有三块,内容如下:


上午8:00到11:30 —— 公司老板要求我写的PR稿、公关稿、完成待写小说的大纲、阅读文学性较强的书籍。

下午13:00到16:30 —— 看推理小说或者看电影,整理读书笔记,同时记录深度思考的成果,考虑成果均会做成思维导图并且打印成册。

晚上20:30到22:30 —— 根据白天制定的小说大纲写小说。




我这样安排时间是有点原因的。


上午时间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清晨是一天中效率最高、思维最清楚的时候,所以我会把最艰难的任务放在早上。PR稿需要根据老板需求调整发布策略,还需细心组稿;小说大纲很伤脑细胞,需要精心布局;文学性较强的书籍、或者哲学类、社科类的大部头,不挑个好时间去看,我的确会分分钟睡成死猪。


下午的前半段时间,我的精神状态有所下滑,因而会看情节性较强的推理小说,或者是看电影。因为这两种文本会很具有代入感,就算状体不是特别好,也能够完成任务。下午的后半段时间,尤其是3点半以后,精力又会充盈起来,所以开始整理读书笔记,进行思考类、整理类的工作。


晚上的时间嘛,容易天马行空,越到深夜越容易进入诗意的状态,所以写小说是最好的选择。

 

我们需要划分出工作时间,然后给每一段工作时间布置合理、可执行的任务。同学们注意,我这边强调的字眼是合理性,根据自己的需求与爱好,以及不同时间合适干什么,来选择任务。


只有这样,你才能够获得一个明确、清晰的动机,这是你专注工作的前提。


进入百分百专注的工作状态,不仅仅需要仪式感,更需要你有明确的动机,那是你的源动力啊!

 



第二步:建立契约精神


条件允许的话,现在请拿出纸和笔。


在工作中,会出现哪些让你分心的事,把它写下来:比如吃零食、抠脚、看手机刷微博微信、接电话、看电视、胡思乱想... ...


是的,把它们写下来,然后告诉自己,以上这些事,在工作状态中绝不允许出现。 


这就是在给自己立规矩。


你要明白,仪式感真正的目的是什么?真正目的不在于做哪些动作,而是在于达成的状态。


你契约上所要达到的状态,才是仪式感存在的真正目的!


通俗点说,契约就是在表达以及强化个人意识,你究竟想获得怎样的工作状态,你不应该做哪些事去破坏这样的状态。

 



建立契约的过程很简单:从建立,到履行。


契约的签订者与履行者均为本人,而且是在自由意志之下的承诺。


你需要和自己签一个协定,约法三章。一旦在仪式进行完毕后,你能够保证履行诺言,并且不触犯条例上当初的那些规定。


比如,你可以列出以下这些行为:


工作时间内,挖鼻屎次数不超过1次,抠脚次数不超过1次;

工作时间内,绝不接触电子设备;

工作时间内,思维紧跟工作内容。工作的唯一目的,是解决任务。除此以外,均不考虑;

工作时间内,肚子饿了也不去冰箱拿东西吃;

工作时间内,不能因为任务艰难而中途放弃。如果选择执行一样任务,必须完成... ...


契约精神的核心是信守,一旦协议生效,不可轻易打破。


我刚培养仪式感的时候,会把自己容易分心的举动列在写字桌上方的白板上。


如果没有忍住,就惩罚自己在微信群里发红包,一次的金额不少于50元。


当时我建了一个群,叫“陆JJ福利社”。我把朋友都拉进来并且很明确地告诉他们,我如果触犯了自己规定的条例,就会来这里发红包,一次50。结果我发过一次之后,就把群给解散了... ...


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如果你自觉不是一个拥有契约精神的人,你可以借助外部力量来实现目标。比如你可以像我一样建一个红包群来约束自己,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亲人或者朋友,让他们来监督。毕竟在自己最亲近的人面前失败,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


请牢记,除非特殊情况,不然契约万万不可破。


因为每一次对契约的破坏,都是对个人自信的打击。



第三步:建立隔离区,排除诱惑


文章写到这里,可能许多同学会有疑问。“仪式感”究竟有这么强大吗?难道我一旦有了契约精神,就真的可以进入专注工作的状态吗?


当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张契约绝对无法控制那些容易分心、效率低下的人。


我已经听过不少人对我沮丧地说,下决心的时候感觉自己总是意志力超强,等到真正要做事的时候又变得拖泥带水。他真的很瞧不起自己,但又偏偏抵挡不了使自己分心的诱惑。


是的,请相信我,这是正常现象,因为大部分人都高估了自己的意志力。在能够“短期获益”的事物面前,很少有人能抵挡住诱惑。


所以,我要在此提出一个概念:建立隔离区。


军训时的学生,他们的意志力和专注度远远超出平日里的状态,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受到了客观条件的限制!




军训时,你绝对不可能携带智能手机、笔记本,也根本不可能带点心、零食。你的周围没有电视机、没有空调、没有他人、没有Dota、没有淘宝。太阳底下,面对你的是一位魔鬼教官。能支持你的,只有一瓶水。


军训时的专注力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为你处于隔离区。


断绝一切诱惑的可能,建造一个绝对工作的领域,这就是隔离区。


这是一个最为简单粗暴的方法。诱惑根本无法影响你,因为他们根本不存在。


我们永远不要试图把控制权交到自己手上,因为意志力绝对不可靠,我们要做的是把控制权让渡出去。这样一来,即使当我们想放纵了,也无法放纵,只得乖乖干活。


明白这一点,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隔离。我一般在进入工作状态之前,至少都会关机和断网,以此保证不被影响。

 

读大学的时候,教我社会学课程的老师,是复旦大学的新闻学博士。


我曾经很好奇一个问题:那些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是否也会在工作时分心,也会想刷刷朋友圈微博。


结果我问了那个老师,他承认那些东西的确很好玩,他也会陷进去,这没有什么大不了。所以他工作前也会采取隔离诱惑的办法。

 


第四部:完成仪式动作,进入神圣时间


仪式感的行为因人而异,这是一件比较私人化的事。


我遇见过各种各样奇葩的人,有的人不在桌子上放一杯可乐,就无法静下心写作;有的人需要在工作前唱一支歌开嗓提神;有的人会做眼保健操;有的人会打开窗对着外面高喊一声德玛西亚... ...


反正自己一个人在房间里,怎么做都可以随心所欲。关键在于让自己充满神圣感、仪式感,为接下来的工作凝神聚气,进行强烈的自我暗示,全方位地调节自身状态。

 

胜间和代是日本非常有名的“职场女神”,19岁时通过日本注册会计师复试(创下日本史上最年轻纪录)。历经安达信、麦肯锡、摩根大通的工作后,独立成为经济评论家。2005年被《华尔街日报》评为“全球最值得瞩目的50位女性”之一。在一次NHK采访胜间和代的过程中,她提起在早年准备注册会计师考试时,都会放一面镜子在写字桌上。从镜子放上去的那一刻起,她便会全身心投入到工作状态。因为一旦她偷懒,会从镜子中看得一目了然。



 

我始终相信,仪式感是个人对于自我的庄严礼仪,人类能够借助它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一种全力以赴的状态。这种小小的自我暗示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它却是一根强有力的杠杆,能够大幅度提升人的行为力。


越是喧嚣的时代,人越是要学会独立工作,以此进入一个属于个人的、神圣的工作状态。没有他人的影响,没有外界的干扰,为了纯粹的目标前行,朝着单纯的愿望努力,这甚至是一种寻找幸福感的方式。


现代人需要仪式感,也需要神圣时间。这是一段在单位时间内效率最大化的时间,也是一段最为与众不同的、足以改变个人命运的时间。


很有趣的是,《小王子》中也提到过仪式感这个东西,那是小王子和狐狸之间的一段对话:


“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时间来,”狐狸说,“比如说,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道。


“这也是经常被遗忘的事情。”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 完 >



我猜,你会想阅读:

为什么你需要看书单?(附28个书单)

怎样快速拓展知识面?(附40本好书导读)

如何达到从学到用的5个阶段?(附145篇微课)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知识入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