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它结束了我对“历史”的抵触情绪

2016-05-12 信实的精灵 精读

↑↑↑点击上方精读,关注我,置顶我


【精读君曰】


想必大家都知道由当年明月所创作的《明朝那些事儿》,由于书中内容有趣易懂而深受读者的喜爱,它让读者感受到了“原来历史也可以怎样解读”的新鲜感。


如果说《明朝那些事儿》是属于明朝的另一种打开方式的话,那下文要介绍的这本书就是属于汉朝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这本书同样可以让人感受到:以前总是觉得枯燥无味的社科类知识——“历史”开始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汉朝历史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本文已获授权转载,来源海南出版社,微信公众号ID:hainanbook)

文|信实的精灵

图|来自网络

正如编辑在这本书的封皮上所写的那样:“混乱的西汉末年,是投机者的天堂,老百姓的地狱。”这是一个精彩纷呈的年代,光怪陆离的事情频繁发生着,各路人马轮番上阵,在汉朝这个大舞台上“大施拳脚”,演绎着属于自己或者不属于自己的角色。

本名陈哲明的作者公孙策,作为台湾知名的专栏作家和政论家,对于历史,对于政治,对于时事新闻有着自己敏感的触觉和独到的见解,总能在亦正亦邪的语言当中带领着我们去领略古代人的风姿。当然,这本书不是公孙策与广大读者们见面的第一本书,除此之外,还有《公孙策说名句故事》《公孙策说唐诗故事》等著作,他擅长引经据典写乱世浮沉。这本书曾在2014年由商周出版社出版过一次,繁体字加之欠缺适当的宣传,这本书失去了太多与读者们见面的机会。现在,重新来到我面前的这本书让我一下子爱不释手起来。可以说,日本有说历史的高手中野京子老师,中国有公孙策在是读者们的极大福利。

那时,当年明月的历史故事书《明朝那些事儿》火起来了,因为读者们发现除了葛剑雄老师笔下那种严肃、考究的《历史学是什么》这类书和上学期间所学习的匮乏的历史知识外,原来历史也可以这么说出来,每一篇故事,每一个典故在作者的笔下都仿佛有了不一样的解读方式。

最最关键的是,以前总是觉得枯燥无味的社科类知识——“历史”开始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在阅读书籍的同时也可以梳理自己的历史概念,历史典故也可以用来服务于自己的历史观念。比如哪一个事件开启了西汉外戚干政的一页?答案就是吕氏外戚开始秉权。再比如哪一个事件揭开了西汉“废帝”的一页?答案在本书中都可以找到,那就是被吕太后罢黜并且处死的少帝刘恭(当然,在他身上还有其他更加传奇的事情,他是被当时的汉惠帝的皇后张嫣收养的其他宫人的儿子,当他知晓自己的身世后,就仅仅说了一句话,“等我长大以后,再说”就彻底惹怒了当时的太后。落得这样悲惨的下场似乎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然而换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也是西汉那个特殊年代才能发生的特殊事情)。

在看历史有关的书籍的时候,我总习惯于去用最简单的烂笔头去记录,去再次梳理一下年代的先后顺序和重要的人物,尤其是在位的皇帝,才发现在无形当中给自己积累了一笔不小的财富。“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任何一个王朝的衰亡或者兴盛都不是一个偶然,在公孙策的笔下,他带着我们用故事性的方式抽丝剥茧出来一个个历史的真相,当我们恍然大悟的时候,才发现已经无形当中走入公孙策为我们设置的历史观点当中。


本书一共用三个部分的知识带领着我们认知汉朝历史的脚步。第一部:帝国盛衰(从汉朝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以及他的皇后吕雉说起,还借助于他身边的一位位权臣们,作者呈现给我们的是汉朝历史的走向,有繁荣昌盛长达70年之久的“文景之治”,也有外戚专权岌岌可危的大汉王朝);第二部:王莽篡汉(从四太后并立,后宫乱则政局乱,到刘秀的出现,时称真正的一枝独“秀”);以及第三部:光武中兴(人民从“怨汉”到“思汉”,从“思汉”到“思莽”,究竟经历了什么?)在这三个阶段中,可不仅仅是皇帝的主战场,更重要的是有百姓的参与。在公孙策的笔下,“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所指的大抵就是这个意思了。百姓的“民心所向”有时候并不能代表皇帝应该有谁来担当,或许百姓仅仅是历史的参与者而已。

“我很讶异于他的书竟然没能够成为中学生的历史教材(或者至少是历史科的补充教材),像这样浅显易懂而兼具史识的书”,这是张大春的推荐语和感受,同样也是我的切身感受。当你愿意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或许你会发现汉朝历史的另外一种打开方式。

图书推荐作者|公孙策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4月 

公孙策说历史故事不是一天两天了。作为一位资深的媒体人,他多年前就在新闻专业杂志上用以史为鉴的手段让许多浮舞于尘世之间光怪陆离的政治现象有了可参照的历史向度,从而读者非但对现实有了更冷隽的透视;对古史似乎也可以感受到更多的温度。

我很讶异他的书没能够成为中学生的历史教材(或者至少是历史科的补充教材),像这样浅显易懂而兼具史识的书,他已经写了两本(《英雄劫》《大对决》),据说还得写足一千个故事,若能结合历史教学,让学子在生动的文笔点染之下,贯通历史事件枝叶纷披的繁复因果,而能从主流的历史叙事和晓畅的世情观察中启发更深远的知见,这是多么可观而方便的教育?

 张大春


查看原文: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MzAwMTkwNw==&mid=2650176968&idx=1&sn=89383464f4d58407340aa2e8a41c8981&scene=4#wechat_redirect



我猜,你会想阅读:

为什么你需要看书单?(附28个书单)

怎样快速拓展知识面?(附40本好书导读)

如何达到从学到用的5个阶段?(附145篇微课)


↓↓↓点击阅读原文,马上带走《黎民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