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中的“诗和远方”——评岛上书店

2016-10-10 李舜生 精读

精读君曰


当你觉得失去了一切,失去了牵挂,觉得正面临人生艰难的阶段时,不妨翻开这本阳光治愈的现象级全球畅销书,它将陪伴你寻找生命的转变,迎来人生的第二次机会,并让你理解为何而读,为何而爱。




书中的“诗和远方”——评《岛上书店》


本文已获授权转载,来源于书啦圈(ID:shulaquan)

书啦圈——靠谱的人推荐靠谱的书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如果你将读书视为一种了解世界的方式,那么这本《岛上书店》绝对能够令你感同身受,这是一本写给爱书之人的礼物,更是一本由“热爱”书的人写的自白。


作者:[美]加布瑞埃拉•泽文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原作名: The Storied Life of A.J.Fikry

译者:孙仲旭,李玉瑶

出版时间:2015年5月

ISBN: 9787539971810


书籍简要介绍


A.J.费克里,人近中年,在一座与世隔绝的小岛上,经营着一家书店。命运从未眷顾过他,爱妻去世,书店危机。就在他人生陷入僵局的时候,一个被遗弃在书店门口的女婴,成为了连接他和小姨子伊斯梅、警长兰比亚斯、出版社女业务员阿米莉娅之间的纽带,为他的生活带来了转机。而所有对书和生活的热爱都周而复始,愈加汹涌。


编辑点评


1

当文艺青年遭遇中年危机


作为一部散发着人文主义情怀的小说作品,《岛上书店》并不罕见地选择了“中年危机”这一主题来展开故事脉络,然而,正是这略显“老套”的主题,却通过作者精心雕琢的男主角A.J.费克里得到了一种别有见地的升华与创新。



A.J.费克里既是岛上书店的经营者,更是一位爱书如命的“文艺青年”,当“文艺青年”遭遇“中年危机”,继而碰撞出了别样的精彩与悬念,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笔下的“中年危机”并没有聚焦于广义上的社会精英,更没有物质化的价值观,对于生活的认知更趋精神化,用浪漫主义的构思探讨了一个现实中的问题。


故事中,A.J.费克里透过“文艺青年”特有的方式与书中的人物进行互动,进而笑料百出,却又耐人寻味,然而,他并没有因为人生经历低谷后进而“幡然醒悟”,反倒是,自始至终,都没有放弃他那份偏执。


可以说,《岛上书店》中的“中年危机”并不只有心灵鸡汤,更多的是解读与追寻人们精神追求的本质。


2与书相伴的人生轨迹


《岛上书店》的作者加布瑞埃拉·泽文自幼受到父母的熏陶便酷爱阅读,她曾回忆说:“我的父母每周末都带我去图书馆,就像去教堂那样。我已经忘记我什么时候说要成为一个作家了,不过我一直在写作。”阅读与写作不仅让她成为了哈佛大学英美文学系的高材生,更成为了贯彻她一生的“热爱”。


14岁那年,泽文写了一封关于一场演唱会的信给报社,意外获得该报的乐评人一职,年纪轻轻便迈出了成为作家的第一步,《岛上书店》作为她的第八部作品,可谓早已酝酿多时,早在十年前,泽文就想要写一个关于书的故事,关于书是如何把人与人连接起来的,而书店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发生故事的重要场所。


泽文曾这样表达自己对于书店的感情:“不管什么时候,我去到一座新的城镇,人们告知我的第一个地方,就是他们的书店。当然这可能因为我是一个小说家,但是,我也深信,因为书店对很多人来说,代表了一个地方的‘好’。”


生活中的加布瑞埃拉·泽文


而书中的男主角A.J.费克里可以说正是泽文的化身,A.J对于书的感情,与书相伴的生活方式,这都像极了现实中的泽文,正如她自己所言:“阅读是我认识世界万物的方式。阅读是我生命中所有美好事物开始的地方。阅读是我和他人连接的方式。”由此可见,正是“书”的推波助澜,才成就了泽文如今的生活轨迹,而阅读《岛上书店》,字里行间都能看到作者对于阅读的热爱,可以说,泽文的这部小说不只是在讲一个关于“书”的故事,更是在描绘一种“书与阅读”的生活方式。


3用书单与书梗串联出的故事


以罗尔德达尔的《待宰的羔羊》为开始,再由罗尔德达尔的《书店老板》作为结尾,《岛上书店》每一个章节都恰到好处地选择了一位名家的作品作为标题,并附上一段书中的文字为开篇,加布瑞埃拉·泽文毫不吝啬地将自己钟爱的书单“夹”在了小说的字里行间之中,而最难能可贵是,即便是如此“掉书袋”,非但没有给人留下丝毫的“违和”,反倒是成为了《岛上书店》引人入胜的一大亮点,每一个章节所引用的名作与段落都相得益彰的与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与内容完美契合,给人一种顺理成章的阅读乐趣。



不仅如此,布瑞埃拉·泽文更将各式各样的“书梗”与小说中的叙事和描写融合在了一起,用名作中的人物和故事来丰富文字中的意境,让读者的阅读感受能够更加的立体与深邃。


可以说,作者加布瑞埃拉·泽文是用“书单”与“书梗”将《岛上书店》的故事串联了起来,而这恰恰源于她丰富的阅读量以及对于文字魅力的热爱与深刻理解。 


4“诗和远方”依旧需要理解与分享


阅读《岛上书店》,不免令人联想到当下颇为流行的一句话——“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而书中的开篇,正是因为这两种价值观所产生的误会,使得女主角阿米莉娅的恋情又一次告吹。然而,《岛上书店》所探究的却并不只有价值观的矛盾与取舍,而是更多的在寻觅一种共存与包容。



如何在“眼前的苟且”中找到并分享彼此心中的“诗和远方”成为了《岛上书店》的精神内核,在这个充斥着网络与各种精神娱乐方式的时代,一座坐落于岛上的书店,似乎更接近“诗和远方”的意境。可是,身为书店老板的A.J.费克里却显得格外孤独与寂寞,对他而言,失去了有着相同精神追求的妻子,也就缺失了分享与理解,即便是“诗和远方”依旧无法令他感到快乐。


而随着故事的发展,男主角A.J.费克里机缘巧合之下,不仅找到了周遭人们心中潜藏已久的“诗和远方”,寻回了生活中的快乐,更收获了一份新的爱情,而这一切恰恰源于理解与分享。


《岛上书店》最难能可贵的,正是借由“书”的主题将精神追求变得朴实与具体,让“书和远方”不再那么遥不可及。


结语


《岛上书店》是一部平和的作品,波澜不惊而又耐人寻味,即便其中蕴含着十分深邃的人生议题,更重要的是,这是一部足以激发阅读探索的读物,它不只有一正本精彩的故事,更埋藏着一份长长的高质量书单。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150导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