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Jingdu999 Intro 跟着我,选好书,读好书,用好书。 【精读君曰】 白嘉轩后来引以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 这是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的第一句话,这短短20个字就将主人公、故事情节都告诉了我们,并让我们觉得,这个事情,肯定没有那么简单。 这是一部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小说,陈忠实在交出《白鹿原》的稿子时说:我把命也交给你们了。 所以我们可以说,大概陈忠实一生引以豪壮的是留下了一本《白鹿原》。 书评《白鹿原》:一生娶过七个女人的感觉是什么? 本文已获授权转载,来源微信公众号:沈万九(ID: shen-wanjiu) 沈万九,简书签约作者,500强外企经理,左手煮酒暖心,右手点灯照路,坚持有趣坚持朝九晚五,坚持走过千山万水,还能与你相逢于街角澡堂:微博@沈万九,微信公众号:沈万九(ID:shen-wanjiu)。新书《做更耐撕的自己》正在全网(当当,天猫等)热卖。 题记:“宠辱忧欢不到情,任他朝市自营营。独寻秋景城东去,白鹿原头信马行。”——白居易。 (1) 众所周知,陕西有三大作家,分别是路遥,贾平凹和陈忠实。江湖传闻,这三面旗帜的文风各有侧重,分别是:干、稀和不干不稀。具体原因如下: 路遥的看家菜《平凡的世界》干干净净,无性不色:干。 贾平凹的《废都》则有赤裸裸的性描写,而且还花了不少笔墨:稀。 至于陈忠实的代表作《白鹿原》则是恰到好处,介于两者之间:不干不稀。 其实,最开始读路遥还得追溯到中学,印象非常深刻,读完后感觉(也可能是错觉)自己的灵魂得到了净化,人生也上了一个新高度。 后来念了大学,发育成熟不少,才在图书馆看的贾平凹,看完以后觉得春水初升,春林初盛,一定得找个实实在在的女朋友了。 至于陈忠实的作品,非常遗憾,一直未有机会涉猎。直到前几天,他不幸逝世,才下定决心,好好地读完《白鹿原》。 总结了一下,没读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来是因为毕业之后生活忙碌,心境浮沉,难以啃下这般恢弘大气且错综复杂的巨作。 二来是因为电影《白鹿原》。记得当时这电影宣传得非常猛,让我期待也特别高。不幸的是,看完电影后,感觉还没有海报好看呢,继而让我失去了读书的欲望。 对此,著名编剧芦苇也曾公开表态:“王全安版的《白鹿原》对不起陈忠实。”于是,他自己决定了,要重拍《白鹿原》。 据说当陈忠实听到好友芦苇想拍其作品时,当场就答应了,并且还发了话,只要是芦苇拍,就一百个放心。把芦苇给感动得一出门就哭了。 当然,这就有些跑题了。言归正传,今天让我们简单品品这部经典的作品吧。 (2) “白嘉轩后来引以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 这是《白鹿原》的开头,有非常强的故事性,特别引人入胜,带有类似于《百年孤独》那样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也就是说,我们的白少爷此前已经死过六个老婆了。 而且江湖传言,都是因为白少爷下面的那个东西又粗又硬,带勾且有剧毒,能把女人的五脏六腑搞个稀巴烂。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他自己都信以为真。有一天深夜,他把自己的精子射进了猪圈里,目的在于检测一下精液是否有毒,结果群猪们都活得好好的。 对此,在后来的采访中,陈忠实特意作了解读。之所以要把男主人公白嘉轩设计成娶了六个老婆都死了,而且每个老婆都死得很奇怪,就是为了说明当时那个年代那个地方的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 “女人,就是糊窗户的纸,破了烂了,撕掉再糊一层。没有后代,家有万贯也都是别人的。” 而且这句话还是出自身为女性的白嘉轩之母。由此可见,女性的地位何其之低,甚至女人都不把女人当做人,不过是一种传宗接代释放私欲的工具而已。 (3) 《白鹿原》一共花了六年的时间写完,是陈忠实唯一的一部长篇。据作者表述,从产生写作的欲望到构思完成大概经历了两年,包括做一些调查、查一些资料,写作又写了两稿4年,前后加起来就是6年了。 六年的时间,换来的是一本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巨著,其中涉及了政治、社会、文化、革命等等各种元素。 作品的盛宴大家可以亲自去品尝,这里只想通过三个我个人认为最有代表性的人物,煮一碟小菜,一起来尝尝,以此为缩影。 1. 白嘉轩:腰杆挺直的传统儒学代表。 经历了不少动荡年代,见证了多少的风雨人生,“长恨人心不如水”,但始终坚守一个信念:“一代人只做一代人的事”。 其价值观,陈忠实也有在小说里通过人物口中说出: 毫无疑问,白嘉轩是身处在那个时代里的一个非常典型的人物,也是小说里的标志人物,正如作者所说的: “白嘉轩就是白鹿原。一个人撑着一道原。 白鹿原就是白嘉轩。一道原具象为一个人。” 2. 姐夫朱先生:典型的知识分子。 朱先生完全可以称得上是白鹿原里的诸葛亮,多次点醒世人,比如说有一回,深夜诵读,看到满天星河,忍不住说了句:今年成豆。不料给正在一旁上洗手间的姐姐偷听过去。 后者回去跟老公一商量,决定把麦子收掉,换成五色杂豆。结果当年大丰收,与之对比的是,因为季节干旱,其他人家的麦子都没有什么收成。 另外,“房是招牌地是累,攒下银钱是催命鬼。”是朱先生的口头禅,也是被当地人奉为圭皋。但是,书里也有说道:凡人们绝对信服圣人的圣言,而又不真心实意实行,这并不是圣人的悲剧,而是凡人永远成不了圣人的缘故。 个人认为,作者故意塑造这样一个形象,目的是要说明知识分子并非百无一用,而是往往能小到影响一个地区,大到左右一个时代。 3. 田小娥:放荡的女权主义者。 小娥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无疑于全书的一个重点。 从郭举人到黑娃到鹿子霖,小娥的放荡不羁看起来是一种主动的选择,其实更多的是一份历史环境的无奈,出于自己的保护。 只可惜,在那样一个年代,这样性格的人物一定得死去,才能结束自己的抗争命运。 所以我暂且把她理解为一个放荡的女权主义者——当然这只是个人的感触而已。 (4) 接下来还想补充的一点是,“白鹿原”一名其实并非作者捏造,而是历史上本来就有的地名。该名字后来几经历史转换,期间还叫过灞陵原,在著名的“鸿门宴”中,“沛公军灞上”,说的就是这个灞陵原,也就是白鹿原。 另外,对于白鹿两家截然不同的行为处事,可以从两家人的发家史中追根溯源。 书的中篇提到了白的发家,是因为家道中落,先人熬活挣钱,把钱装入只能进不能出的木匣,分分毫毫攒起来,置房置地,讲究的是勤劳、本分。当然,种罂粟是后面的事情了,而且本质上也勤劳苦干。 至于鹿的发家则在书的后半段有提及:主要是源于马勺娃被炉头骂打操之后,学成烹饪手艺,报复了炉头,也告诫后人想要出头天就得受得住凌辱。 也就是说,创业的初衷不一样,必将导致不一样的企业文化和发展规模。 最后还想特别说明的一点是,在全书的开头,作者便引用了巴尔扎克的一句话: 对此,本人非常认同,真正的长篇小说需要承载着更多的民族秘密和力量。 记得我之前喜欢的一个作家张五毛,曾经也是一个网红,后来决定淡出焦点,静下来写长篇。具体原因,用他的话来说就是: 对此,本人深有感悟,并且接下来还会继续努力,争取有机会去记录80后这一代人的记忆——不是为了洛阳纸贵,流芳百世(当然能火最好),仅仅是为了给我们这个民族,留下一段专属于80后的秘史而已。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150导读 Author requires users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before leaving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Loading Most upvoted comments above Learn about writing a valuable comment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