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么多年,你还是在靠毅力学习吗?

2015-06-25 精读 精读


【一】


为什么不能依赖毅力学习?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情况?下定决心学习,却总是为了这样那样的原因半途而废。


想要通过毅力养成学习习惯,就像只凭毅力想要完成马拉松那样,很可能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因为毅力往往只能维持一段较短的时间,要能够持续学习,必须找到方法,就像跑步讲究跑步姿势、跑步计划一样。学习方法的要点就是让学习快乐起来。


心理学上有一个叫做“功能可供性”(affordance)的概念,简而言之就是“让人不由得想做某事”。


比如:


看见自行车筐里放着垃圾,不由得就想把垃圾扔进去;


看见气垫上有气泡,不由得很想把它们捏破;


登山途中看见大小合适的石头,不由得很想坐上去。


这些都是功能可供性导致的。因为车筐、气垫、石头为你的行为提供了条件。


也就是说,在你想干某件事之前,外部环境向你发出了“要不要试试做某事”的邀请。因此,我们在养成学习习惯时,关键就是在于设计一个让人“不由得”想要学习的机制。



【二】


你是50%学习有招的人吗?


精读曾经做过一个调查: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半数以上的人都认为,可以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先天条件。也就是说大部分人都相信,学习能帮助我们发现自身的潜能,突破各种想象和自我强加的藩篱的。


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


匈牙利的一个心理学家就让自己的女儿学习了一个大多女性并不擅长的项目——国际象棋。结果他和妻子把自己的三个女儿都训练成了国际象棋世界大师,她们就是著名的波尔加三姐妹。


《如何高效学习》这本书的作者斯考特•扬曾经在一年之内,通过自学,完成了传说中的MIT(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课程表的全部33门课程。


这说明,学习是有规律的,只要掌握了规律,即使你不爱好这个领域,也能被训练成这个领域的大师。


你是那50%掌握规律,学习有招的人吗?



【三】


为什么学之前要先想象?


设计学习的机制,首先要从明确目标开始。有些人不管怎么努力也无法养成学习的习惯,其实都是因为目标不明确,根本没有想过学习能给自己带来什么。


这种时候,不妨停下来问问自己“真的有必要学这个东西吗?” 就好像,你不过是因为必须砌砖头才不断往上砌,却从未考虑过最重要的事——到底想盖一个什么样的房子。


倘若遇到这样的情况,试着想象一下自己五年后的样子吧。尽量具体地想象,比如想象一下通过考试时自己兴奋的心情,获得某种资格证书时周围人艳羡的眼神,工作上的变化等等。


也许某一瞬间,你会突然感慨——原来如此!原来我现在砌砖是为了建造一个这样的房子啊。像这样,每想象一次五年后的情景,就能给你加油充电,让你干劲十足。


总而言之,为了养成“砌砖头”的好习惯,一定要想清楚理想中的“家”是什么样。



【四】


为什么学之前要去掉干扰?


有些人虽然很有才能又掌握了很好的学习方法,却因为环境的影响而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反过来,只要有一个合适的环境,无关能力、学习方法,任何人都可以专心致志地学习。


①整理书桌


很多人任书桌上摆满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就开始学习,这无异于把自己扔进一个不适合学习的环境强迫学习。为此,我们要从眼睛看得见的地方开始,“消灭”这些与学习无关的东西。


这时,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个问题——一旦开始整理,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大扫除的深渊。本来是为了学习才开始收拾东西的,结果却因为收拾而没时间学习,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


“收拾”不过是为了集中注意力学习而采取的一种手段。所以,收拾东西时“豪放”一点,文件什么的不用收拾,直接扔进文件夹里就行。学习完再慢慢收拾也来得及。


②调暗房间的灯光


想要集中精力学习,最好尽可能排除那些没用的信息。这时不妨把房间的灯光调暗,把书桌的灯调亮。利用人们常说的“聚光灯效应”,把自己的视线牢牢固定在明亮的地方,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也要注意成为聚光灯的台灯。比起荧光灯类的台灯,白炽灯温暖的橘色灯光更能让人集中注意力学习。


③切断电源,收起游戏机


高考前,很多人把英文单词贴在厕所里。与其说这样能记住单词,不如说每次上厕所都能加强“我要学习”的想法。


对于“不想做的事情”,重要的是提高做这件事的“门槛”。


比如,总是忍不住想玩游戏的人,不妨把游戏机的电源拔掉,或把游戏机的电量耗光不充电,然后把游戏机收到纸箱里,这样一来,每当你想玩游戏的时候,会想“玩个游戏还得特地把游戏机从纸箱里取出来,不玩也罢”。


像这样,设计一个门槛,在打消兴趣方面往往能发挥惊人的效果,还能使人坚定“我不干……事”的决心。



【五】


为什么学之前要找个伴?



有一群拥有共同目标的学习伙伴——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心里踏实的了。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你会觉得勇气倍增。大家互相促进能实现更高的目标。当你觉得累了烦了,不用一个人死扛。中途想要放弃的时候,也会得到来自伙伴的鼓励。


通过与学习伙伴的交流,你会觉得“我不是一个人在学习”。尤其是在参加需要长期准备的资格考试时,这也能帮助你稳定情绪。


同时,学习伙伴还有以下3个好处:


第一,可以交流学习经验,以便取长补短;


第二,相互监督,共同进步;


第三,把对方看成学习榜样,产生学习动力。


因此,要养成学习习惯,你不妨找个学习伙伴,合理分配个人学习时间和共同学习时间。



【六】


为什么开始学,首先要快速过一遍?


学习就好比打仗,如果你连一张地形图都没有,就不可能组织一场进攻。有效学习的第一步,就是对你需要学习的内容有个大致印象。


如果你在读一本书,最好方法就是,阅读时只偶尔做做笔记,或者在读过每个章节后写一段落的总结。


如果你在看一个课程讲座的视频,最好是把视频调到1.5或2倍的速度快进播放,先大致掌握你需要学习的内容,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后面两个步骤上。



【七】


为什么学习的时候,要早做测试?


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不能随时了解练习的结果,很有可能会一直重复错误的练习,导致很难取得进步。为避免这个恶性循环,你必须建立对错误的极度敏感,比如你发现自己错了,感到非常不舒服,就会一直练习到改正为止。


John Wooden是美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大学篮球教练,在全美大学体育协会举办的篮球赛中,他曾经率领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篮球队,在12年内获得了10次的冠军。


Wooden最常见的执教方法是:演示一遍正确的动作,表现一遍错误的动作,再演示一遍正确的动作。他甚至不用讲课,只给学生具体的即时反馈。学生认识到了错误,就能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完善。


Wooden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最关键的是:及时测试,及早知错,及早反馈,及早纠正。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自己给自己当教练。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自己,随时反馈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八】


为什么要用费曼技巧来测试掌握情况?


费曼技巧源于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概括起来就是,在对付一个知识枝节繁杂、富有内涵的想法时,应该分而化之,切成小的知识块,再逐个对付,直到你最终能填补所有的知识缺口。


具体而言,费曼的技巧可以这么来应用:


①拿张白纸;

②在白纸顶部写上你想理解的某想法或过程;

③用你自己的话解释它,就像你在教给别人这个想法。如果你不能用自己的话解释清晰,就表明这个知识点你不懂。


运用费曼技巧进行学习,你就可以快速定位自己缺漏和误解的知识点,接着你就可以通过查资料或提问的方式,轻松地找到确切的答案。



【九】


为什么你越学就会越想学?


请先看下面这张图:




如果已知的世界在不断地扩大,你就越能发现未知世界的广阔。随着“知道”边界 的扩张(如图上的周长),已知世界和未知世界就多了更多的接触点。你会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越来越多,就越有好奇心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因此,越学越多,你就越想学。


作者:精读 [Jingdu99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