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告有读秒倒计时,也和心理学有关?

2015-10-09 精读 精读

【一】


有读秒的广告,哪里好?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在收看电视节目的时候,时不时被突然出现的插播广告打断,为了把精彩的电视节目完整地看完,不得不耐着性子等待插播广告播完,或者换到其他频道一边浏览一边等待。


让人无可奈何的是,我们不知道一个接一个的插播广告到底要放多长时间。在浏览其他频道的过程中,又不得不来回不停地换频道,结果搞得什么也没看成。


而如今,你是否发现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在插播广告时,会在屏幕角位显示距离读秒倒计时?


倒计时的出现,使得广大受众能够及时了解插播广告时间的精确长度,从此,人们不再为不清楚插播的广告时间长度而一头雾水。反之,能够预期什么时候接着欣赏广告前播出的喜爱的精彩节目。


这个小小的创意帮助观众摆脱茫然的等待和可怕的担心——不知道什么时候节目开始,广告到底要多久,同时还要害怕精彩画面在转台的时候被错过(比如《我是歌手》的名次公布)。


而广告之所以这样演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倒计时广告的出现,让观众有了一种控制感。



【二】


为什么在插播广告时要注意控制感?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在1967年用狗做了一项经典实验:


起初他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


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




塞利格曼通过这个实验,提出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概念。它是指:


由于个体连续的经历失败、挫折的体验,而导致个体对事物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从而产生自暴自弃、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在观看电视节目时,仿佛没有尽头的广告,多次频道转换带来的失败和受挫,同样会令观众失去“控制感”,产生“无助”、失望甚至愤怒。但如果观众在观看节目时,有较高的“控制感”,那么观众的态度会更积极,更愿意接受广告的插播。正因为如此,倒计时广告也就应运而生。


如果你看过美剧《权力的游戏》,你应该记得里面铁种家族的王子——席恩•葛雷乔伊。他的整个遭遇,就体现了习得性无助对人的影响。




在剧中,席恩被剥皮人抓住后,不停地被折磨,多次尝试逃跑失败,最终完全丧失了自我,甚至主动为剥皮人攻打自己家族。即使席恩的亲姐姐来救他,他也不想跟姐姐走,而是听从折磨自己的那个人的话。


这些都是因为他进入了“习得性无助”状态,在长期的折磨状态下,他的整个自信体系彻底崩溃,对现实无可奈何失去控制,也就没有信心去尝试了。



【三】


控制感为何如此重要?


在任何情形下,丧失控制感都有可能会引发习得性无助,形成被动接受命运安排的心态。心理学家兰格和罗丁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他们将康涅狄格疗养院的老年病人分为两组:


一组的看护者对老人们强调:“我们的职责是让你们为这个家感到自豪和幸福。”他们给病人以正常的、好意的、有同情心的照顾,但病人们是被动的


第二组的看护者对老人们说的却是:“让你过任何想要的生活。”它强调选择的机会,病人们可以做些小决定和履行一定的责任。


三周以后,报告显示,第一组的病人更加虚弱,而第二组93%的病人表现得更加机敏、活力和快乐


兰格和罗丁从研究中得出结论:


对于一个被迫失去自我决策权和控制感的人,如果给他一种较强的自我责任感,提高他对生活的控制感,那么他的生活质量会提高,生活态度也会变得更加积极。


在现实生活中,那些长期经历失败的儿童,久病缠身的患者,无依无靠的老人,他们身上常常会出现 “习得性无助”的特征。当一个人发现无论他如何努力,无论他干什么,都以失败而告终时,他就会觉得自己控制不了整个局面,于是,他的精神支柱就会瓦解。斗志也随之丧失。最终就会放弃所有努力,真的陷入绝望。


因“习得性无助”而产生的绝望、抑郁和意志消沉,是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产生的根源,而且不在少数。



【四】


你陷入了习得性无助吗?


害怕悲剧重演,我的命中命中,越美丽的东西我越不可碰。”王菲这句经典的歌词,是习得性无助的经典心理表现。


可能你或者你身边的人正在经历这样的体验,发现自己努力了很久,但却始终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你们开始感到无力抵抗某种“影响命运的力量”,当你开始相信这种“命运”,便会开始觉得虚无,不再乐观,仿佛一切努力都是无益的。


细心观察你会发现,习得性无助在生活中其实很常见。比如:


你已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孤独中,你就会渐渐认为孤独才是人生的真实,从而更加放弃与他人的主动交流


把自己考试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责备自己,认为自己很蠢


在一项工作上失败,就在这项工作上放弃努力,甚至因此对自身产生怀疑,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无可救药……



事实上,很多情况下我们并不是“真的不行”,而是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中。这种心理让人们自设樊篱,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习得性无助还很容易导致抑郁,这里的抑郁,不仅仅指持续一段时间的普通的抑郁情绪,也包括更严重的抑郁症状。因此,习得性无助经常出现在对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中。


许多抑郁症患者的表现就是,当他们失败时,就会产生极大的挫败感,放弃尝试,产生“做什么事都是无济于事”的感觉。


那么,为了防止习得性无助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我们能够做什么呢?



【五】


如何克服习得性无助?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曾经历比较重大的创伤应激性事件,或者担心自己有抑郁症,建议优先寻求专业诊断和帮助如果不是很严重的情况,可以参照以下建议。


首先你得明白习得性无助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一个人的归因方式。比如,当一个人认为造成他学业、心理问题的因素,是内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时候,就容易感到内疚、沮丧和自卑,认为无论尽多大努力,都将难以提高自己的成绩。从而降低学习动机,不愿做尝试性努力,得过且过。


对于习得性无助,我们应该勇敢地正视自己的内心,并且战胜它。要明白,除了死亡本身,你的命运并非无法抵抗。小编整理了几种方法,希望能帮助到有可能陷入习得性无助的人。


①检查自己的归因模式


即:我们是不是错误地提前将自己判了死刑?并将一时的困难夸张成永久的困境?


②从小地方开始,做出自己的选择


选择,即使是很小的选择,都可以抵挡无助感的压顶之势。


研究者曾在监狱、收容所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当收容所里的人连选择睡哪张床、吃什么样的食物的权利也没有的时候,他们找工作、找房子的愿望就会进一步降低。而当他们在一些事情(哪怕是极小的事)上也能有选择、担负责任的时候,就能够逐渐完成更大的任务。


而我们,也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做出自己的选择。比如你可以选择自己的手机铃声,粉刷自己的屋子,收集喜爱的邮票。总之你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你有选择困难症吗?如何进行选择?请点击阅读微课A很好,B也不差,怎么选都是错的?


③保持积极的态度


有时候,压倒我们的,往往是一种抽象的感觉。当我们满心都是“我完蛋了”的念头时,也许我们可以将它具体化一些,比如“我具体遇到了什么事情,让我感觉很糟糕”。这样,我们就可以问出下一句,“现在这个情况下,我还可以做些什么?”


④给自己一个尝试的机会


遇到事情,不要轻易对自己说“不可能”,要给自己一个尝试的机会,只有试了才有成功的可能。


关于帮助克服“习得性无助”,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欢迎评论。


作者:精读(微信/QQ公众号:精读




9月22日福利日活动中,以下6位读友已各获赠一本姜振宇的新书《掌控者》。近日精读小编正在为获赠读友派发新书,请获赠读友及时在微信后台留言告知收书地址、姓名以及手机号码,以便收到精读送出的书籍哦。


获赠读友微信号:


TIFFANY

the crowd(已提交,寄送中)

李梦

娃娃装(已提交,寄送中)

若者 聪 

Pa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