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男人只有1.5厘米长,却看见了你心中的痛

2015-10-25 精读 精读

每日微课,关键概念、效应、定律和法则

思维技能、学科通识,你的云知识库

↑↑↑ 点上面蓝字精读,免费订阅


【一】


《蚁人》,为何大小孩都愿成为超级英雄?


新一周的内地票房揭晓,超级英雄《蚁人》首周3天即收2.7亿票房,轻松超越此前《美国队长2》、《X战警:逆转未来》的成绩,成为漫威电影宇宙里的又一超级英雄的代表。和无数超级英雄电影类似,《蚁人》也是一部由小人物成长为大英雄的电影。对于观众而言,这种设定代入感似乎更强,比起富二代钢铁侠、神二代雷神、官一代美国队长来,蚁人这个角色的设定更接地气。




该片讲述了刚从牢狱里出来的斯科特·朗,在一代蚁人生化学家汉克·皮姆的精细安排下成为蚁人,拥有了自由收缩身体大小的超能力。随后,他接受了自己的英雄身份并在其中成长,帮助汉克·皮姆阻止反派的阴谋。在强大敌人威胁下,皮姆与朗精心策划并执行一场惊天骗局来拯救世界的故事。


“超级英雄拯救世界”的电影故事可谓源源不断,可为何它们会持续火爆呢?


如果仅仅将其归结于视觉和特效,或许并不能完全解释我们对于超级英雄的依恋。否则很难解释我们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走进影院去追捧这些完全超越现实的离奇怪杰们:穿上钢铁盔甲自由飞行的工业大亨、一旦发怒就会变身绿色巨怪的科学家、某个沉睡了半个世纪的“二战”老兵……


事实上,从心理学角度上讲,我们之所以喜爱超级英雄,是因为每个人内心都住着一个超级英雄。换句话说,在现实中我们无法掌控的,无法改变的那些痛,在电影中,总有那么一群英雄在做,他们甚至拯救了整个世界。哪怕这听起来是那么幼稚,可仍能掀起我们心目中的一番热血,这就是我们热爱超级英雄电影的主要原因。


就如《复仇者联盟》中塞缪尔·杰克逊扮演的神盾局特工尼克·费瑞说过:“无论如何,我始终相信英雄。”在那一刻,相信无数在大银幕前试图用两个小时时间逃离自己琐屑平淡生活的你肯定也会在心里默默地回应一句:“我也一样”。



【二】


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超级英雄


“蚁人”,即使他是最“渺小”的超级英雄,在他眼里所有的一切都是庞然大物,可他却拥有着控制世界的能力,而这正是你我内心所渴望的。那么,在超级英雄身上,我们所崇拜的“控制感”到底指什么呢?




其实,控制感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之一,每天都和我们须臾难分,只是我们并未时时察觉。一般情况下,当个体面对一个有威胁的情境而又感到没有明显适当的措施时,控制感就变得特别重要。我们先来做个简单的测试,请问:





1979年,心理学家罗丁等人调查了人们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结果显示,人们更愿意站在靠近按键板的地方。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当有人与我们相距太近而闯入自己的私人空间时,我们就会感到压力,觉得不舒服。拥挤的电梯就是一个典型的私人空间被“闯入”的情境,当我们站在靠近按键板的地方时,我们会觉得自己对环境具有控制力,压力情境的负面影响(如焦虑感)就会随之降低,如此我们似乎觉得电梯也没有那么拥挤了。


可以看出,控制感是人的安全需求的最高层次。正如心理学家所指出的,人类最大的恐惧之一就是害怕失去控制,人类最强的动机之一就是拥有对我们生活的控制,获得并保持一种控制感。事实上,我们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体验着控制感带来的影响:


当你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准备住宿安顿时,你会上网查询、购买旅游指南或向他人询问,然后进行比较选择,做出决定,这时你自身就感知到找旅馆这件事是可控的;


当你心情悲伤时,你会趋向于在超市疯狂地购物,而购物需要在不同的商品中做出选择,这也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控制感;


当你处在失恋的痛苦之中时,你会不自觉地剪掉头发或将情书等物品扔掉,而这一类行为也可以使你感受到更强的控制感,从而减低了内心的负面情感


......


不言而喻,我们都希望自己拥有一种控制感,因为这种控制感意味着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生活。



【三】


为什么我们无法忍受没有控制感的生活?


孩子刚出生时,就会有“握持反射”,即把某个东西放在孩子的手心里,他就会紧紧握住。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从小就开始就不自觉地开始掌控身边的物品。伴随着个体的成长,我们也就形成更多的自我掌控感。那么,如果让我们脱离这种生活,我们又将会怎样呢?


心理学家将两只老鼠放在通电的箱子里,并将两个箱子接通。如图所示,老鼠A的身边有一个开关,如果它在挣扎中碰到这一开关,电击就会暂停;而老鼠B则无论如何也无法主动逃避电击,只能在老鼠A触碰开关的时候沾点光而避免电击。




随着电击的来临,老鼠A很快学会了通过按开关来避免电击,而老鼠B虽然也在同伴的努力下一次次从电击中解脱出来,但它对电击是没有控制力的,只能听天由命。


一段时间的实验结束后,研究者发现,老鼠A皮毛依然光滑,胃口也不错,并且很快从电击的折磨中完全恢复了过来;老鼠B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它在实验后变得食欲不振,情绪低落,而且很快就死去了。由于这两只老鼠接受的电击量完全一样,显然,老鼠B的死亡并不是生理上的折磨造成的,而是心理上控制感的缺乏所致。


设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你的三餐吃什么,电脑桌面是什么图片,假期怎么安排,办公室如何布置,甚至与同事、家人要说什么话等,都有别人替你决定,你会感到快乐吗?



【四】


“控制感”该如何运用呢?


①当你作为教育工作者时


“班级管理”对教育者而言,可谓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话题。对此,许多老师抱怨说他们对班内事务做到事必躬亲,无微不至,可学生对此却并不买账。如此纳闷的事,这是为何呢?


其实,这类老师忽略了真正的教育应以学生作为主体。如果学生没有了独立的人格和行为的自由,他们从心理上游离于集体之外,就自然感觉不到老师的苦心。


因而,教育者应学会赋予学生控制感,将班级管理的权利和责任交到学生手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的责任感和主人感得到增强,久而久之,学生们也会设法响应积极的行为,而非被动接受老师的安排。和老师的包办代替相比,学生依靠自身努力取得的成绩,哪怕只是一点都是沉甸甸的。例如,


如果有个学生想在班级中开展活动,可直接将提议交给班委会讨论。经过班委会论证,认为该活动对集体有益,且不影响学习,那么在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后,制订出的详细活动计划就可得以实施。这样的班级往往都能表现出高度的自主自律和集体荣誉感。


值得注意的是,在给予学生控制感的同时,也不要走得太远、太极端。受到学生身心发展的限制,如果老师“放任自流”,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②当你感觉情绪低落,失去对生活的控制时


研究表明,当人们相信自己拥有控制的时候,就会体验到一种处于良好状态的感受,并伴随着身体与心理上的健康。相反,对生活控制感的缺失会增加人们压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体验。既然控制感对个体如此重要,那么在失去控制感后我们该如何重新获得呢?


心理学家认为,个体可以通过初级控制次级控制这样两类控制策略来获得控制感。具体来说:


初级控制是个体集中针对问题,想出各种应对的措施等,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例如,为改善健康状况而进行节食和锻炼;


次级控制则是个体努力去控制外界而无法满足时(即超出个人的能力范围时),选择放弃这种努力,重新调整目标与努力的方向,从而减少控制失败的消极后果的一种控制方式。例如,在一次工作中,你发现自己的方案没有获胜的竞争力,此时,你可以重新调整自己的目标,制定新的方案,为下一次的竞争做充足的准备。目标到底对一个人有多重要?我们又该如何设定目标呢?请点击阅读微课不会设目标,你就已是那50%的loser


自然,我们无法像超级英雄一样拥有对世界的控制感,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对生活中的事物拥有适度的控制感,那么我们就可以感受到生活的快乐。


作者:精读(微信/QQ公众号:精读




如果您觉得阅读精读微课有收获,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