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何身为上班族的你,工作永远做不完?

2015-11-01 精读 精读

每日微课,关键概念、效应、定律和法则

思维技能、学科通识,你的云知识库

↑↑↑ 点上面蓝字精读,免费订阅


【一】


生5个娃,上着班考上哈佛,她靠的是什么?


近日,人民日报刊登的一条新闻,可谓发人深省:


日本女医生吉田穗波,在陆续生了5个孩子、全职工作的同时,到哈佛留学两年,还出了本书。如此多重要的事情齐头并进,你认为不可能,她却做到了。


2004年,吉田穗波从名古屋大学研究所博士毕业,任职妇产科医师,工作十分忙碌的同时还要照顾患有气喘的大女儿,但疲惫的生活让她萌生了“若想改变现状,只能积极提升自己的程度”的想法;


2008年,她怀揣着深造的梦想,用半年的时间完成了从申请入学哈佛、准备考试到录取,期间还怀上了第三胎;


同年,她带着三个年幼的女儿,与丈夫一起前往波士顿,用两年就拿下了哈佛学位,留学期间更生下了第四个孩子;


2012年,她如愿成为日本国立保健医疗科学院生涯健康研究部的主任研究官,就在她的著作《就因为没时间,才什么都能办到》出版之际,她的第五个孩子出生了。



(图为吉田穗波、她的丈夫及他们的5个孩子)


可以说,吉田穗波所进展的每一步,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都是艰难的任务,吉田穗波却漂亮地同时做到了。反观你自己, 在别人做一件事的时间里,你做了几件?是更多还是更少了?


为什么晚上要写个东西,吃完晚饭后你却在聊天、刷朋友圈、喝茶,甚至无所事事,直到11点才开始正襟危坐?


为什么今天要去趟银行,却在各种无关紧要的事情都处理完后,赶在银行关门前匆忙赶去?


这是否是你的缩影?你到底是怎么了?其实,你是患上了心理学上的“帕金森定律”。



【二】


何为帕金森定律?


历史学家帕金森提出,时间管理隐含着,你可以为一项任务安排过多的时间。如果你给自己安排了充裕的时间从事一项工作,你就会放慢你的节奏以便用掉所有分配的时间,即:




帕金森在其所著的《帕金森定律》一书中描述了一位老太太给侄女寄明信片的过程:


老太太用了1个小时找明信片,1个小时选择明信片,找侄女的地址又用了30分钟,1个半小时用来写祝词,决定去寄明信片时考虑是否带雨伞,又花了20分钟。做完这一切.老太太已经劳累不堪。


试想,同样的事,若是让一个工作特别忙碌的人来做,估计在上班的途中花费5分钟就顺手做完了。不同的人做事效果可谓截然不同,一个效率高的人,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几项任务;而一个行动迟缓的人,在同样的时间里,却一事无成


此外,帕金森还研究了人们在做事过程中的心理反应。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以为给自己很多的时间完成一件事就可以改善工作的品质,但帕金森指出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如果一个人给自己安排了充裕的时间去完成一项工作,他就会放慢节奏或者增加其他项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时间。人在这种时间弹性很大的环境中工作并不会感到轻松,相反会因为工作的拖沓、膨胀而苦闷、劳累,从而精疲力竭,就如寄明信片的老太太一样。


试想想,你是否中了心理学上所谓的“帕金森定律”?




【三】


“没时间”这句话,可能会毁掉你的生活


生活中,许多人昏天暗地地忙着,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做了些什么。可当被问起“为什么不改进自己的生活” 时,许多人又总是拿“没时间”作为借口。可是,你真的没时间吗?


企业家王石身兼多个职位,却仍然为自己的生活定下许多目标并努力完成,例如:学习新语言、阅读写作、登山、健身等等。王石时刻提醒自己:“弱者给自己找舒适,强者给自己找不适,我每天都强迫自己做一件让自己不适的事。”




想必你也听说过:同学A从40岁才开始学画画,退休后,成功举办了第一场个人画展,圆了儿时的梦;朋友B由于英语太差在工作上遇到瓶颈,他决心利用每天闲余时间学习,三年后,他做到了与外国客户流利地沟通。


西方有句谚语:“最忙的人最能找出时间。”可见,忙不是一个人推脱的理由,而是更进一层的大门。



【四】


如何摆脱“老太太的生活”?


在瑞士,婴儿一出生,就会在户籍卡中为孩子登记姓名、性别、出生时间及财产等诸项内容。特别有趣的是,所有瑞士人在为孩子填写拥有的财产时,都会填上两个字:“时间”。时间如此重要,在各式各样事情的轰炸下,你该怎样善用时间改进自己的生活呢?


①为自己增添一点“压力”


在国外有一个这样的案例:


一个上大二的学生尽管只修最少学分的课,但其平均成绩仍然无法维持在C。后来,她的父母向心理专家咨询。可令她的父母亲惊讶的是,心理学家建议这个学生多修一些课,而不是少修一些。结果出乎学生本人和家长的意料,学生所有课程的成绩不降反升


正所谓:有压力才有效率。在紧急的压力状态下,大多数人只用原计划50%的时间就能完成任务。这种情况想必也曾出现在你的身上,例如,在出去旅行的前一天,你总能将平时一两周内才能做完的事情完成得漂漂亮亮,因为这样你就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全力以赴自己的旅行计划。


所以,为自己增添一点“压力”,是摆脱“帕金森”,做高效率人士的一大方法。


②挑出罐子中的“鹅软石”


小编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时间管理课上,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罐子,然后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罐口放进罐子里的鹅卵石。当教授把石块放完后问学生道:“你们说这罐子是不是满的?”“是。”所有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说。


“真的吗?”教授笑着问。然后他再从桌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罐口倒下去,摇一摇,再加一些,再问学生:“你们说,这罐子现在是不是满的?”这回学生不敢回答得太快,最后有位学生怯生生地说:“也许没满。”


“很好!”教授说完,又从桌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地倒进罐子里。接着问:“现在这个罐子是满的呢?还是没满?”“没有满。”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说。


“好极了!”教授再一次称赞这些学生们。接着,教授从桌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来已经被填满了的罐子里。当这些事都做完之后,教授严肃地问同学:“你们从上面这些事情得到什么重要的启示?”




班上一阵沉默,一位自以为聪明的学生回答说:“这门课是讲时间管理的,那应该是指无论我们的工作多忙,行程多满,如果要逼自己一下的话,还是可以多做些事的。”


教授听到这样的回答后,点了点头微笑道:“答案不错,但这并不是我要告诉你们的重要信息。”教授故意顿住,接着说:“我想告诉各位最重要的信息是,如果你不先将大的鹅卵石放进罐子里去,你也许以后永远没机会把它们再放进去了。


其实,我们的工作也是如此。如果你总认为有着大量的时间,就会将时间用于零零碎碎的事情,那么最后,你可能也就捡不起那块“鹅软石”了。


所以,对于工作中林林总总的事件,一定要按重要性和紧急性的不同组合确定处理的先后次序。只有挑重要任务,做到精简、提效,才是治疗“帕金森”的另一良药。


作者:精读(微信/QQ公众号:精读




精读读友会部落开张了,你不来看看吗?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