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他们不在朋友圈说话了?

2015-11-15 精读君 精读

每日微课,关键概念、效应、定律和法则

思维技能、学科通识,你的云知识库

↑↑↑ 点上面蓝字精读,免费订阅


【一】


若说如今还有什么地方能够胜过娱乐圈的繁华,估计非朋友圈莫属了。在朋友圈,有人勤于自拍,有人忙于秀恩爱,有人刷屏做广告......可以说,人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在博眼球,求关注。然而,当一些人在朋友圈频频活动时,也有这样的一波人在慢慢退隐了这片纷扰之地




网友王瑞珂就列举了她身边的例子:


表妹是个十足的自拍狂,任何场合都能随时开启自拍模式。打开她的朋友圈,清一色的九宫格自拍。在她看来,如果不自拍发朋友圈,就会显得不合群。然而,最近她有一阵子未更新朋友圈了。问起原因,她认真地说自己泡在图书馆里看书,而且读了越多的书也越来越发现自己曾经的行为有多么肤浅;


一个经常在朋友圈分享“深度好文”的好友,最近也不再鸡汤文刷屏了。谈起缘由,朋友一脸深沉,静静地甩了条链接:一位老人孤独地拿着一部很旧的手机,走进一家维修店里去维修。店员看了看手机,告诉老人,他的手机并没有坏。老人听后,目光显得呆滞,突然哭了起来:“手机没坏,那为什么我总接不到孩子们给我打的电话?”……于是,朋友工作之余,淡出朋友圈,尽可能地陪伴家人......


不难看出,那些淡出朋友圈的朋友们,他们回归到自己的生活之中,生活也渐渐变得充实,有意义。那么你呢?你身边是否也有一波朋友在慢慢地淡出朋友圈?



【二】


为什么朋友圈让我们偏离了我们为自己预设的生活轨道,我们却依然趋之若鹜?在这里,小编要跟你分享昆虫学家曾做过的一个有趣实验:


研究人员将一个毛毛虫家族放置在花盘的边缘上。领头的毛毛虫带领着大家转来转去,其他毛毛虫则紧紧跟随。这时,研究人员在花盘不远的地方放上毛毛虫喜欢吃的食物。


但是,毛毛虫从一开始就只知道跟随前面的爬,一个接一个地爬。即使它们发现了食物,也对别的毛毛虫充分信任,继续跟爬。直到多天以后,个个精疲力竭而死。




原理相似,人们不断地涌入朋友圈,就是人们在追逐着“前人”的脚步,即使知道深陷其中会让自己失去许多,却也难以自救。科学家把这种喜欢跟着前面的路线走的习惯称之为“跟随者”的习惯,把因跟随而导致失败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


昆虫学家在做这个实验前曾经设想:毛毛虫会很快厌倦这种毫无意义的绕圈而转向它们比较爱吃的食物,遗憾的是毛毛虫并没有这样做。导致这种悲剧的原因就在于毛毛虫习惯于固守原有的习惯、先例。其实,如果有一只毛毛虫能够破除尾随的习惯而转向去觅食,就完全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在自然界中许多比毛毛虫更高级的生物身上,这一效应也发挥着作用,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鲦鱼。鲦鱼因个体弱小而常常群居,并以强健者为自然首领。科学家将一只稍强的鲦鱼脑后控制行为的部分割除后,此鱼便失去自制力,行动也发生紊乱,但其它鲦鱼却仍像从前一样盲目追随。



【三】


对于毛毛虫效应,我们甚至可以说,人类在生活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随大流心理,人们总是想看看别人在做什么,又是怎么做的,因而在遇事时,人们常常会产生尾随的行为,从而迷失了自我。


清朝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自幼酷爱书法,古代著名书法家各种书体他都临摹,经过一番苦练,终于和前人写得几乎一模一样,能够以假乱真了。但是大家对他的字却不怎么欣赏,他自己也很着急,于是更加勤奋地练习。


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凉,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写起字来,写着写着,就写到他妻子身上去了。他妻子生气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说:“你有你的身体,我有我的身体,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体,写别人的体?”


郑板桥猛然从这句话中受到启发:各人有各人的身体,写字也各有各的字体,本来就不一样,我为什么老是学着别人的字体,而不写自己的体呢?即使学得和别人一样,也不过是别人的字体,没有自己的风格,又有什么意思?


从此,他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以隶书与篆、草、行、楷相杂,用作画的方法写字,终于形成了雅俗共赏的“六分半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乱石铺街体”,最终成了清代享有盛誉的著名的书画家。




在茫茫人流中,人们常常容易走掉,忘掉了自己的初衷。为此,我们一定要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状态,明确自己人生中所走的每一步,并坚实地往前走。




【四】


不可否认,像毛毛虫这样拥有固有的思路和方法具有相对的成熟性和稳定性,有积极的一面。可是,它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那就是容易使人们盲目运用特定经验和习惯的方法,对待一些貌似而神异的问题,结果浪费时间与精力,妨碍问题的解决。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知道,任何问题的解决都不能禁锢于以往的僵化模式,惟有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所创造,摆脱自己头脑中的思维定势,不再因循前人的足迹,而是另辟一条属于自己的蹊径,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有一年,市场预测表明,该年度的苹果将供大于求。这使众多的苹果供应商和营销商暗暗叫苦,他们似乎都已认定:他们必将蒙受损失。可就在大家为即即将到来的损失长吁短叹时,聪明的商人却想出了绝招:在苹果上增加一个“祝福”的功能,即让苹果上出现表示喜庆与祝福的字样儿。


于是,当苹果还长在树上,他就把提前剪好的纸样贴在了苹果朝阳的一面,如喜、福、吉、寿等字样。果然,由于贴了纸的地方阳光照不到,苹果上也就留下了痕迹——比如贴的是“福”,苹果上也就有了清晰的“福”字了。这样的苹果的确少见,这样的创意也的确领先于人,正因为他的苹果有了这种全新的祝福的功能—— 而这又是别人所没有的,他毫无悬念地在该年度的苹果大战中独领风骚,赚得盆满钵满。


转眼到了第二年,大家纷纷学会了他的方法,可仍然是他的苹果卖得最火。究其原因,是因为他的点子想得更绝,他的苹果上不仅有“字”,而且还能鼓励青睐者成系列地购买。原来,他早已将他的苹果一袋袋装好,且袋子里那几个有字的苹果总能组成一句甜美的祝词,如“祝你寿比南山”、“祝你们爱情甜美”、“永远怀念你”等等。人们再度慕名而至,纷纷买他的苹果作为礼品送人。




可见,当生活和工作遭遇挫折或陷入停顿时,我们不能再像毛毛虫那样做毫无意义的努力,而应该转变思路和善于另辟蹊径,以便更有技巧、更有效率地工作,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如林肯所说:“我从来不为自己确定永远使用的政策,我只是在每一具体时间争取做最合乎情理的事情。


作者:精读君(微信/QQ公众号:精读




精读读友会正在讨论“为什么财务自由至关重要?你的财务自由了吗?”这个话题,要不要进来看看?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马上加入读友们的讨论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