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减肥中的你,一到过年就hold不住?

2016-02-13 精读君 精读


【一】


春节期间,看着满桌子的大鱼大肉,正在减肥的妹子们hold住了吗?年初信誓旦旦定下的减肥计划生效了吗?感叹知易行难的你是不是又想说:


我想瘦,也了解科学控制体重的方法,我知道应该每天做一定量的有氧运动,摄入的卡路里应该低于消耗的卡路里,还要多吃蔬菜,少吃油炸、重口味或太甜的东西。不应该中午猛吃一顿然后晚上觉得应该减肥就不吃了,不应该天天坐着不动弹,更不应该在过年的时候胡吃海喝。可是,臣妾就是做不到啊!


知道却做不到,这是困扰许多人的一大难题,精读君也常常深受其扰。



不论你的答案是什么,精读君都想把这本《知道做到》推荐给大家。





【二】


我们为什么知道却做不到?


《知道做到》的作者肯•布兰佳,是享誉全球的管理大师,也是作家、演说家和商业咨询顾问,被誉为当今商界最具洞察力和思想深度的人之一。在这本书中,布兰佳从问题本身入手,分析了问题存在的三个原因,从根本上剖析了“知与行”之间存在的鸿沟,没有连篇的空话,而是务实地指导人们真正从“知道”迈向“做到”。


话不多说,直接切入正题:为什么我们一边信心满满地给别人“上课”,一边却连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布兰佳在《知道做到》这本书中总结出的三个原因是:信息超载、消极过滤、缺少跟进。


①信息超载


如今,由于行业细化、网络发达,许多培训、名家演讲资料可随处共享。人们收集的信息量过大,知识量也跟着超载,于是我们越来越盲目,加上“渴望多学”的心理,最后导致学习方向过多,什么都没学到。试想,如果我们学的东西一下多起来,需要注意的内容也同时多起来,是不是很容易焦虑甚至沮丧呢?


②消极过虑


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因为受挫而变得不自信,或是开始怀疑某人某事,最后产生消极逃避的心理,甚至在内心搭建一个过滤系统:把先入判断时认为有难度的事情过滤掉,或总是考虑事情的不利面。比如,“我知道你在说什么,可是……”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消极过滤思维。


消极过滤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本可以100%听到自己身边的人在说什么,或是100%地通过阅读让书和文献中的理念进入大脑,但由于我们的封闭、消极过滤,结果只有10%的信息能够进入我们的潜意识


③缺少跟进


没有有效的跟进计划,我们的想法或目标就会遗失在角落里。布兰佳认为,我们不能偶尔将自己的知识应用到行动当中,而是要制定一份能够为自己争取到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并帮助自己培养强大责任感的跟进计划。



【三】


如何解决缺少跟进的问题?


关于知道却做不到的三个原因,精读君想重点谈谈缺少跟进的解决办法。因为解决信息超载的问题并不难,只要专注于少而精的学习,并在学习之后不断重复温习,就能将学到的知识化为己有;应对消极过滤的问题也相对容易,只要转变态度,学会积极聆听,或是在做某事前,先从有利的方向进行思考,积极发现正面的作用,就能克服这一障碍(更多详细内容,可点击阅读微课听了那么多大道理,该如何过好这一生?)。


而行为层次的转变,才是最难的部分,这也是学习的真正意义所在。要实现这一层次的转变,就需要真正地专心于跟进自己的计划,如果在接触新事物之后没有立即跟进,你很快就会恢复自己的老习惯。而如果马上开始练习,越快应用一种新学的技巧,你就越容易掌握它。


举个例子,如果学煮菜的时候永远都只是看菜谱,并认为做菜很简单,那么你永远也学不会。而如果每次看完菜谱后便马上操作,即使第一次闹出了锅还没热就把菜扔下去的笑话,你的技术也会在之后的跟进练习中越来越娴熟。


那么,如何才能建立一个有效的“跟进系统”?布兰佳在书中提到,当我们想要改变某个行为,同时具备指导支持问责这三个要素时,便可以制定出一份出色的跟进计划。


指导:教练演示

支持:做对表扬

问责:做错纠正


比如,你在学习拆装自行车时,就需要有一位能够指导你的教练,第一次拆装时,教练一边重装一边指导:怎么固定车闸,怎样在车轮上装链条。重装完成后,教练再要求你重新把它拆散,再拼装好,在操作过程中,如果你装错,教练要提出指正;如果装对了,教练也要予以表扬。


有些学习,外部教练是必须的;有些学习,自己可以当自己的教练。如果无法有效实现这个跟进过程,你也可以寻求支援。找伙伴一起学习,向伙伴请教,与伙伴讨论,让伙伴一起监督,这些都能够让“跟进系统”更有效。无论是谁当教练,只要在跟进时遵循下图中的循环过程,就是一个持续有效的跟进系统。





【四】


用30天尝试新事物,小改变累积成巨变


看到这里的时候,你是否已经觉得有些惭愧或是热血沸腾?不过,再过几个小时,也许明天起床的时候,你就会忘记这篇文章以及心里一闪而灭的光亮。不如我们来做个约定,一起用30天的时间来尝试一件你常想要去做但从没有坚持过的事吧。


工程师Matt Cutts在他的TED演讲中说到,30天刚好是这么一段合适的时间:去养成一个新的习惯或者改掉一个习惯。他表示,自己在花30天做那些挑战性事情时,学到的其中一件事就是,在尝试的过程中,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正在不断地增强。


用30天尝试新事物,你可以把你的目标写下来,不管那是什么,告诉自己这30天里,每天会有一定的固定的时间来完成它。比如爬山、学英语、学游泳、或是在30天里写一篇5万字的中篇小说,也就是每天写1667个字,如果完成不了,就别睡觉。虽然你的睡眠可能被剥夺,但你将会完成你的小说。


不要小看这30天时间,当你坚持做些小的、持续性的变化(拒绝甜食、每天运动等)后就会发现,原来完全无法开始的事情(减肥)竟变得如此容易,改变竟越来越得心应手。所以,给自己一个机会,给自己一个新的30天吧!


最后,精读君想分享一句在知乎上看到的话,与诸位共勉:


我们用“我能做到什么”来判断和定位自己,而别人用“你已经做过什么”来判断和定位你。


真的做到了什么比你以为自己能做到什么重要的多,永远不要觉得我只是不屑、不想或还没努力,事实上就只有你“做到了”和“没做到”两种区别而已。


希望大家在读完这篇文章,或是看过《知道做到》这本书之后,能够在新的一年里有一个好的开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