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倾听此刻丨一方水土育名陶

钦州发布 2021-03-18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

当你走在祖国岭南地区广大农村的时候,

你会发现,

几乎每个村庄都有缸瓦窑,

或古窑,或新修,

山前村后,路旁河边,

窑烟袅袅,窑火通红,

窑前窑后都堆满了各种陶器,

大的有水缸、米缸、酒缸、酸菜缸,

小的有陶罐、陶碗、砂锅,

精致的有陶壶、陶瓶以及各种摆件品。

在南方众多的陶器里,

坭兴陶是最杰出的一种。


△老坭兴厂

如今,

受到现代工业的冲击,

粗笨的陶制品无可奈何地让出了历史舞台,

大多古窑已火息烟散,

掩藏于荒草丛中,

成为了遗址遗迹,

唯有坭兴陶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

依然薪火相传,

孑然傲立于祖国的南方,

钦州



站在目前所知的国内最长的钦江古龙窑旁,

吴世林常想,

坭兴陶之所以能在众多的陶器中脱颖而出,

首先得益于钦州得天独厚的陶土资源。



“天赐好土,让钦州人来做好陶。”

这种优质陶土,

就是钦江东西两岸特有的白胶泥、红赭石。

据专业部门探明,

坭兴陶土储量达17亿吨以上

属国内大型陶土矿藏,

更属钦州所独有。



钦州,

这座曾经是小巧玲珑的南方古城,

濒临碧波荡漾的北部湾。

那条有水的特质和海的品性的钦江,

在绿树和翠竹丛中蜿蜒蛇行,

如城之白玉腰带,绕城而过。

江水时而随着海水退潮而奔流入海,

时而随着海水涨潮而倒灌满江,

养育了一方老百姓,

也使钦江两岸丘陵地带涵养出大量优质陶土。

这些陶土质地细腻,光润结实,可塑性强,

是上天赐给钦州人民的制陶瑰宝。



陶艺人明白,好陶土只是基础,能否炼出好泥料,还得靠恰当的制作方法。制作坭兴陶时,他们会根据两种泥料的不同特性,采取了各自不同的处理方式。东泥(白胶泥)属软泥,开采回来后,立即封闭存放,以防水分流失。西泥(红赭石)开采回来后,须经过四至六个月的阳光暴晒、雨淋风化,让其吸纳天地之灵气,使其碎散、溶解、氧化,达到风化之状态,再施以筛、搭、踩等技法,让其去粗存精,才能炼成坭兴陶所需的硬泥。然后,按软六硬四的比例,混合、搅匀、沉沙,取其上层无杂质之泥油制成坭兴陶坯料。因这四比六的特殊配方,前人最先称坭兴陶为“四六瓦”。瓦,是南方人对已烧成土陶器的总称。这东泥性软,乃陶器之肉;这西泥性硬,为陶器之骨,骨肉相配,高度融合,不分你我,相互支撑,构成了新的泥料。用这样的泥料来烧制坭器,其质地坚硬,轻叩之,音韵铿锵悠扬,音质悦耳动听,让人爱不释手。


坭兴陶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四大名陶”,

更是钦州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



“火生六百载,焰接五千年。”钦江古龙窑这副对联,准确地把钦州陶器的历史渊源和坭兴陶古龙窑的历史点明了。五千年间,钦州陶器从粗到精,一脉承传。到了秦汉时期,“骆越部族”先民制作出了“越陶”,至隋唐时已“日益精致”,当时生产的唐代宁道务陶碑,被誉为“中国第一陶碑”。此陶碑距今已有1300年多年。在坭兴陶的发展史中,明代的“四六瓦”精陶又是一个标志。至清代咸丰年间,其发展至鼎盛,钦州坭器得以广泛兴用,始得名"坭兴陶"。在这样的历史长河中,坭兴陶历经无数次大浪淘沙,最终成为中国陶艺行业的一颗璀璨明珠,那是因为,经过一代又一代陶艺工人的长期摸索,钦州先民们总结出了一套完善的坭兴陶烧制技艺——六艺古法,使得钦州陶器从明代起,在钦城区范围內及水东缸瓦窑村逐步走上了规模生产之路。



坭兴陶艺术馆内传习馆大门有副对联这样写:“遵师道礼乐射御书数,承古法搂挥辘挑窑光。”这“搂、挥、辘、挑、窑、光”,说的就是坭兴陶的六艺古法。据坭兴陶传承人介绍,千百年来,经坭兴陶艺工人世代承传,凡成陶者,师承必行此六大技法。随着时光的流转,得到历代文人雅士积极参与,不断总结,不断深化,不断洗炼,这套古法不断完善成熟,坭兴陶产品也日益精致。



走访坭兴陶文化资深研究专家、钦州坭兴陶文化研究会秘书长罗礼烈先生,说起坭兴六艺古法,他非常赞同广西大学曹德光教授的研究成果:“坭兴陶完整地保持了我国在数千年前的制陶手法。其纯朴的泥料配制、刀刻装饰、无釉还原素烧、产品研磨硬光等工艺,使得坭兴陶成为目前国内陶瓷行业中,最具备史前文明工艺特征的代表性陶种,充分体现出中华传统优秀技艺的本真性。”



坭兴陶的发展和兴盛,源于其实用性。大量的生活日用陶的需求,甚至是攻击敌人的武器,都可以用坭兴陶来制作。如冯子材将军定制了大批的独特坭兴陶煲,并定名为“先锋煲”,分大、中、小型,灌满火药,运至前线,在镇南关大捷中发挥巨大威力。在那个年代,坭兴陶发挥其无可替代的实用价值,其生产也就红红火火了。



几经起伏,

坭兴陶走向今天的辉煌,

则是因为坭兴艺术陶的兴起。

随着“挑”“光”技法的广泛应用,

即雕刻装饰艺术的融入和抛光技法的成熟,

坭兴陶文化品位不断提高,

素有“坯同一色,品异万彩”之美誉

的窑变艺术得以呈显,

成为国内陶瓷行业中的一绝。



坭兴陶凭借着钦州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六艺古法。

这套别人难以模仿复制的复杂技法,

以及坭兴陶所特有的窑变艺术,

是坭兴陶立足于世界之林的法宝。



前段时间,我(吴世林)有幸参与坭兴陶博物馆展陈文字的整理与修改。我(吴世林)在这里摘抄下其中一小段文字,与大家分享。因为,每每读到这段总结性的文字,我对这方水土孕育出的千年古陶总是崇敬万分。“坭兴陶,具有特有的陶土、精湛的雕刻艺术、神奇的窑变技艺等品质特色,‘一件在手,绝无类同’,凭借千年古陶的文化底蕴,传承“六艺古法”,融合创新,多次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钦州被誉为‘中国坭兴陶之都’。”



著名诗人田汉曾这样赞叹坭兴陶:“无尽瓷泥无尽艺,成功何止似宜兴。”是的,如果说中国陶瓷是汪洋大海,那么坭兴陶就是其璀璨的明珠。在岭南这方水土里,在钦州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里,有着世界特有的矿产资源,在这里生活的钦州人民利用它创造出了坭兴陶,并在劳动当中不断发展它完美它,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养育出了这一艺术瑰宝。它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也是物质与精神的结晶;它好比一部彰显艺术魅力与文明之光的书,更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见证了钦州人民从古到今的不懈追求与梦想。



坭兴六艺古法

这六大古法中分解出了78道手工技艺——

搂:采、淋、晒、搭、拣、筛、配、混。

挥:浸、搅、踩、淘、澄、滤、腊、嗨、郁、搓。

辘:车、模、压、拉、筑、接、拍、修、刨、捏、粘、种、磋、印、安、整、抹、睡、醒、缩。

挑:摛、镂、堆、塑、贴、嵌、填、勾、刻、雕、刮、铲、琢、剔、燥、枯、浓、淡、点、染、皴、擦。

窑:匣、装、码、祭、赶、帮、上、开、封、浊、亮、清 。

光:粗、软、细、硬、蜡、拋。




图文来源丨钦州日报

整理编辑丨梁文辉

校对丨杨曦颖

审核丨罗立彬 

(钦州发布出品 转载请注明)

往期精彩文章回顾

❀ 钦州2019年经济工作这样干


❀ 钦州烟花爆竹禁放地图来了!违者最高可罚500元


❀ 不要再传了!钦州东站砍人事件的真相在这里……


❀ 开挂了!2019年的钦州将大不一样!


❀ 2018年“我爱钦州”原创微信大赛年度大奖出炉啦!

觉得文章不错就点“好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