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一个能人看振兴实力

钦州发布 2024-06-24

“用上公司自主研发的全智能化控制系统,对虾将‘住进’楼房,养殖量将进一步提升。”7月14日上午10时,去年获得全国首届“大国农匠”荣誉称号的张卫东,正在位于钦南区犀牛脚镇船厂村的广西港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生产区内,察看项目地质勘探工作的进展情况。当前,他正在推进对虾设施化养殖升级示范项目。
据了解,这一投资28亿元、兴建85幢多层设施化养殖楼的项目,将比如今使用的单层圆形池设施化养殖空间利用率大幅提升,两年后项目投产时,年产值预计将达100亿元。

“耕海”如耕田,丰收先“取经”

如今在船厂村“耕海”的张卫东,其实是出生在钦北区板城镇的山里娃。“我三岁就随父亲到海边的乡镇生活,下海摸鱼就是童年中最美的记忆,所以从海里寻找人生的方向,也算是实现儿时愿望。”
1998年,退伍回乡后,张卫东成立了广西港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船厂村一带开始经营海水养殖业务。
为使养殖事业有立足长远的底气,2000年他拿到了全市第一本《国家海域使用权证》和《水域滩涂养殖证》,三娘湾至螃蟹档的700亩海域,从此成了他经营“水上粮仓”的立足点。
“土塘养虾,往往就是第一年赚钱,因为水体、病菌等因素影响都较小,但第二年要想继续赚钱,就得讲技术了。”张卫东说,如果第二年不科学地清塘、晒塘、消毒,收益马上会因虾长得不健康而减少。
张卫东在养殖南美白对虾等领域走在前列,他不忘带富群众。“养虾投入大,从成百上千万到甚至过亿,不是一般人能操持得了,但保障家中的几亩虾塘年年有收入,倒是乡亲们可以上手的事情。”如今,附近村庄的养虾户但凡有养殖和销售上的技术相求,他都倾囊相授。
而为了掌握更多水产养殖“秘笈”,他还与广西科学院、广西大学、北部湾大学及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等高校和机构专家合作,不断提高水产品质量与产量,为实现与乡亲们共同富裕找到更多的“金刚钻”。
因为心系群众、善于钻研技术、勇闯市场,2017年张卫东获评“北部湾养虾大王”荣誉称号,2021年他的公司又被评为“广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有为”走前沿,“有位”惠乡亲

挖塘放苗,投放饲料,收获上市,曾是我市沿海广大群众养殖对虾的传统模式。但若是饲料投料计算不足,造成水体污染,再与虾的排泄物相融,滋生病菌,就可能致使虾产量减少,部分养虾户损失惨重。
“作为一名老兵,也作为一名养虾人,我必须有所作为,为乡亲们闯出一条路来。就算再苦,也没有在祖国边境浴血作战艰苦。”2010年后的一段时间,我市的海水养殖产业陷入了低谷,张卫东决心在传统粗放型养殖模式之外另辟蹊径。
经过大量的试验,2016年他向上级政府主管部门报送了《关于实施设施化生态、智慧、循环、高效海水养殖的立项报告》,并获得了批复。
“老张是钱太多了,还敢搞这种高密度养殖,听说15天就要换一次池,别说赚钱,就算人工支出都要亏死!”看到张卫东的“创新”,许多养了一辈子虾的群众都不看好。
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先后投入2亿多元资金,边建设、边养殖、边总结、边改进,设施化养殖对虾的产量相当于粗放型养殖的100倍,年亩产量猛增至5万公斤。
加上对废水进行再循环利用后,混养石斑鱼、海鲷鱼等名贵鱼类和吊养大蚝,与养虾配套而来的综合经济效益十分可观。2021年,张卫东的设施化养殖圆形示范虾池从4个增加到了12个,产量直接超过17万公斤,产值达到了2550万元。
张卫东先富了,但他却并不“单飞”,而是心系社会、回馈乡村。他慷慨地协助各级水产主管部门在公司内举办大规模养殖对虾技术培训班并亲自授课,每年集中培训专业养虾业主(户主)达1600多人次。据相关部门跟踪调查,受训人员养殖成功率显著提高,每亩年产量较培训前均增加75公斤以上。

“跨境”添新彩,事业“攀高峰”

虽然身在钦州,但放眼国际、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却是张卫东一直以来的追求。
2002年,张卫东与美国海养公司合作,聘请美国高级技术人员来到钦州,在他的基地内就免用药物混养对虾、鱼、蟹技术进行攻关,最终合作也取得巨大成功,使他在构建全流程无药养殖中有了更充足的信心。
2022年,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确定张卫东的企业为自治区五星级渔业核心示范区。目前,示范区道路硬化、信息化建设及培训大厅、展示厅、检验化验室建设等都在不断完善中,往后将有更多的乡村振兴带头人在这获得培训和技术指导。
在免用药物大规格对虾生态养殖核心技术日渐娴熟之后,如今张卫东的企业上市的对虾个体达到了16—20头/公斤的规格,达到平均年产优质对虾45万公斤、年总产值3500多万元的高位。目前,他的对虾大部分通过广东省湛江市相关公司出口海外,提升中国海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
回望自己选择的海养之路,张卫东说自己从未后悔过。他说,幼年时丰饶的钦州乡村养育了自己,现在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家乡加速发展,不负那片宽广的大海。

钦钦弹

让“能者”更“有为”

萍风


对于钦南区犀牛脚镇船厂村及附近村庄的村民们来说,“耕海”的“大国农匠”张卫东无疑是一位“能者”,这种“能”体现在他二十多年在海边耕耘不辍的雄心壮志,也体现在他实现致富的同时不忘带富群众。回顾张卫东的经历,我们能从他身上看到心系群众、善于钻研、勇闯市场的秉性才能,以及将自家事业做成大家事业的格局智慧,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这样愿为、能为且有为的“能者”更显可贵。



从宏观的角度看,人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落到乡村振兴这项伟大事业上看,人才振兴无疑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振兴人才队伍里,“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且有能力“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的人才,往往是促使乡村振兴各项事业发展,顺应地方发展需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关键所在。他们是最贴近基层并长期与群众一起奋斗的奋斗者,还往往是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等方面的“领头羊”,在开拓创新上敢为人先,在攻坚克难上尽显担当,在协调各方上有章有法,既有能者多劳的担当精神,也有能者“有为”的创业实绩,可谓乡村振兴的“中流砥柱”。


无数实践证明,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要做到善于挖掘乡土人才,以“能者多劳”锻炼他们的能力,激发干事创业的担当精神与奋斗激情,还要完善“能者多得”的激励机制,同时健全为改革“兜底”的容错纠错机制,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激励更多领域的“能者”投身乡村振兴伟大事业,让他们“愿为”“敢为”,并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更事半功倍地做到“能为”,真正实现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大有作为。









来源丨融媒体记者 周顺彬
编辑丨梁文辉
校对丨颜   兴
审核丨罗立彬

(钦州发布出品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钦州3所!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名单公布 板城“村BA”引燃这个夏天!❀ 定了!钦州市外国语学校转为公办学校,学区图公布! 最美内海出圈!“潮起最美海岸线”大型联动直播带你领略夏日最美海边❀ 一条特殊的战线,在这面旗下战斗了百余年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