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优秀宣讲作品展播⑮丨戚幸鑫:三进凉山




喜迎二十大,奋进新时代,亮出余姚青年态度!青年宣讲员们紧扣“幸福”“拼搏”“创新”“奋进”关键词,为我们讲述一个个生动的时代故事、共富故事、余姚故事。一节党课,一次精神洗礼;一次宣讲,一场灵魂触动。

三探蜀道识民意,一路一桥总关情。今天展播的是二等奖选手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戚幸鑫带来的“三进凉山”,听听他与四川凉山关于路的故事。


戚幸鑫(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三进凉山


三探蜀道识民意,一路一桥总关情

今天这堂课我想从这个苹果说起,它品种很普通,但产地有些特殊,来自四川凉山,很难想象它从发货到我手中只用了不到5天,这背后反映的是国家发达的基础建设。同样,在东西部协作政策引领下,我们余姚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给予了凉山充分援助,这更需要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作为支撑。



那么今天作为一名曾在成都上学的余姚人,想讲一讲我同凉山关于路的故事。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17年6月,我从成都自驾前往凉山旅游,路程不过600km,却让我们用了14个小时!途中和一位卖车厘子的彝族老乡聊天,他说:“我们凉山物产丰富,但交通不便,特产很难运到外面,要是有高铁动车,兴许能卖到更远的地方呢!” 我望向那蜿蜒的山路沉思良久,2019年,凉山的高速里程仅为宁波的30%,州面积却能抵得上6个宁波!同年,贫困发生率高于10 %的县城全国有6个,其中4个在凉山。

习总书记考察昭觉时曾说:“社会主义就是要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人民的美好生活,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对于凉山,发达的交通网就是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过上幸福生活,必不可少的要件。



脱贫致富靠发展,发展先行是交通

读研期间,我的专业是隧道工程,常会前往西部山区从事相关工作,当得知导师有个项目位于凉山甘洛县,主要是为成昆铁路改造提供专业指导,我便主动请缨前往甘洛。19年8月当地正值汛期,甘洛爆发了特大泥石流灾害,进城三条线路几乎中断,我们只能扛着仪器,沿小路前往凉山,途中山体落石、路面塌陷频发,下车后仍有十几里的山路需要徒步,所幸得到了一位彝族青年的帮助,他说自己已经很久没回来看孩子了,很感谢我们能为甘洛修路。



路不好走,城里的场景更令人揪心,当我看到皮包骨头的彝族小女孩在垃圾堆找食物时,当我看到工人们顶着山洪为大渡河清淤扫障时,我被深深震撼到了!但也就是这些画面支撑着我日以继夜地赶项目,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我只能趁着天窗,爬脚手架,安装仪器,白天在现场指导工作,晚上回板房做仿真模拟,为的就是尽力赶上工期,尽快打通隧道!




至此我开始懂得为什么百姓尊重修路人,他们和我一样大都来自外地,但他们身上有一份对凉山的责任。在我回程的第二天,就发生了8.14事件,我负责的隧道被泥石流所掩埋,13名抢险工人在附近遇难,其中有三位两天前还在同我安装仪器,他们用血与汗甚至用生命诉说着国家交通扶贫的决心,也让人民看到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希望。


征程虽道阻且长,但共富行则将至

去年6月,我再次来到甘洛,然而这次在我眼前的是沥青路、蔬菜棚和移山而建的教学楼,并且我负责的隧道已全面贯通,意味着凉山到成都的时间将缩短三分之二,百姓可以通过铁路网向外推广特产,向内引入产业。

纵观整个凉山致富过程,余姚更是作为了中坚力量,我们派出2名机关干部、3名教师和2名医生对口支援凉山,凉山也已有百余名务工人员来姚工作,他们甚至把店开到了阳明古镇。作为一名余姚人,很荣幸能在凉山脱贫致富道路上起到了螺丝钉的作用。



习总书记说过: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山区人民的努力下,在结队城市的帮扶下,凉山未来可期,百姓的共富梦也会像这颗苹果一样甜美无比!






✎ 余姚微理论

点击查看往期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