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优秀宣讲作品展播⑲丨王静宜:千吟万唱一个爱




喜迎二十大,奋进新时代,亮出余姚青年态度!青年宣讲员们紧扣“幸福”“拼搏”“创新”“奋进”关键词,为我们讲述一个个生动的时代故事、共富故事、余姚故事。一节党课,一次精神洗礼;一次宣讲,一场灵魂触动。

情到深处化为歌。今天展播的是二等奖选手市教育局王静宜带来的“千吟万唱一个爱”,讲述她的音乐故事,红歌经典铸红心,青年奋斗献青春。


王静宜(市教育局)

千吟万唱一个爱


各位评委,党员同志们,大家好!

我微党课的题目是《千吟万唱一个爱》

记得小时候,爸爸在院子里种菜时,总会哼着同一首小曲儿,我好奇地问他:“爸爸,这歌是谁写的呀?”爸爸说:“是施光南!”党员大会上播放的那些歌曲,我最喜欢的便是他的这首歌了,因为这歌呀能唱进爸爸的心坎里。于是,我幼小的心灵里也种下了一颗种子:长大了要成为像施光南那样的人民音乐家!




十年前,高考一结束,我便毅然决然地在第一志愿上写下了浙江师范大学施光南音乐学院。刚到学校,我便迫不及待地去参观了这位我仰慕已久的音乐家的故居。第一次走进施光南故居,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份手稿:(唱)“51234323——”这不正是记忆里爸爸最常哼的那首歌吗?(唱)“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叫做《在希望的田野上》,那么这首充满希望的歌曲又是怎样诞生的呢?



让我们将时间的镜头拉回到1978年,那一年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大会上党和国家为中国农村全面改革制定了美好的蓝图,短短的几年时间,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施光南先生深切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喜悦。于是,他仅用了半天时间就完成了谱曲,当别人夸他下笔神速时,他却这样说:“这种对家乡和祖国的情感可不止半天,而是用了我近半辈子的时间。”




施光南先生的精神不断影响着我,大学毕业原本可以申请留学的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家乡余姚一所建在“田野边上”的小学教书。学校因为缺少音乐教师,很多孩子连一节正规的音乐课都没有上过。于是,在我的坚持和校长的支持下,学校建起了口风琴社团,有一次参加比赛,在选择比赛曲目时,孩子们提议:“我们就演奏老师常常哼唱的那首《在希望的田野上》吧。”定下曲目后,我们坚持每天排练,为了让孩子对这首歌曲有更多感悟,我带着孩子们在校门口的田野上感受施光南先生写歌时的心情。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我与孩子们的共同努力,我们收获了宁波市中小学乐器演奏一等奖的好成绩。





常有人问我:原本可以留在大城市的你,现在回到家乡的小乡村,每天还要开车来回两个小时、五年时间路程加起来足能绕地球一圈了,这不累吗?为什么还愿意回来呢?要我说:累!真累!但这植入骨髓的美食的味道、山水的味道、方言的味道,便是家乡的味道!当我看到家乡的孩子们走出小乡村在大舞台上精彩绽放时,我由衷地想说:值!真值!手拿奖状的那一刻,我仿佛回到了童年,施光南先生的歌曲影响着爸爸,又影响着我,而我,又将这种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传递给了我的孩子们。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情到深处化为歌,千吟万唱一个爱——这是对音乐的爱,这是对事业的爱,这是对家乡的爱,这是对祖国的爱!这爱,当以“共圆中国梦”的豪情来谱写,当以“青春献祖国”的激情来演唱,当以“永远跟党走”的深情来传承……红歌经典铸红心,青年奋斗献青春!《在希望的田野上》这样的红歌,将永远激励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中国梦的征途上,代代传唱,永远嘹亮!





✎ 余姚微理论

点击查看往期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