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刚刚,《新闻联播》报道南航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

刚刚,《新闻联播》报道了

我校师生热议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航发黎明发动机装配厂

“李志强班”职工的回信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专业博士生张玉琪: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我们要坚定航空报国志向,对我们是莫大的鼓舞和鞭策。我们团队正在围绕实现飞行器的宽域、高速、高机动等目标,持续开展科研攻关。我们一定努力攻克更多关键核心技术,为建设航空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贡献力量。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9月1日给中国航发黎明发动机装配厂“李志强班”职工回信,对航空发动机研制工作提出殷切期望。

回信内容如下:

\ | /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

在南航师生中引起了热烈反响

宋迎东

副校长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体现了对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充分肯定、深情关怀,对国家科技现代化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必将激励我们把深情关怀殷切期望转化为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作为一所以“服务航空,贡献国防”为办学传统的国家“双一流”高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科技创新始终坚守国防底色、立足“航空航天民航”特色,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持续高质量推进自主创新,在“为国铸重器”上不断展现新作为。

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坚持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勇担“为国铸重器”的时代责任。在科技工作中坚持“四个面向”,以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需求为牵引,强化有组织的科研,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在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上取得新突破,为建设航空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大的南航智慧和力量。

金科

科学技术研究院

常务副院长

航空报国是南航的办学传统,科技创新是我们的重要办学使命。近年来,学校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大项目、大团队、大平台、大成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装备研制工作不断增强,航空航天民航领域研究特色进一步彰显。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李志强班”职工,也对航空发动机研制工作提出殷切期望,作为一名航空领域的工作者,我深受鼓舞和激励。在科研管理工作中,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以航空报国为己任,坚持“四个面向”,完善科研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强化有组织科研,解决航空航天民航领域重大科技问题,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战略科技支撑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使学校成为航空航天民航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

王中叶

能源与动力学院

党委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内涵深刻、催人奋进,充分体现了对航空发动机事业的高度关注,也为我们指明了未来建设发展的方向。学院党委将紧密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带领全院师生深刻学习领悟贯彻回信精神,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深化党群团工作基层实践,团结引导广大师生弘扬航空报国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汇聚磅礴力量;将始终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打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主动战”,进一步在空天动力、能源高效利用等领域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能动力量!

毛军逵

能源与动力学院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回信蕴含对建设航空强国的巨大鼓励和殷切期盼,为新时代做好航空发动机研制工作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给了我们极大鼓舞。使命催人奋进、担当时不我待,能源与动力学院全体师生将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期望切实转化为坚实行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继续弘扬航空报国、服务国防的优良传统,始终坚守“为党育英才、为国铸重器”的使命担当,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立足岗位、提高本领、勇挑重担、不懈奋斗,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让中国飞机用上更加强劲的“中国心”作出新贡献,在建设航空强国上奋力攀登,以扎实行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切实做到“两个维护”。

傅玉灿

机电学院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给“李志强班”的回信,更加坚定了我们自主创新的信心和决心。按照新阶段目标要求,高校要充分发挥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和重点领域人才培养,着力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快速提升我国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能力。机电学院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立足国防建设主战场,持续推动“从高素质人才培养、高水平师资引培、高层次项目培育,到标志性成果产出”动态优化、迭代演进的发展路径,传承自立自强的志气,永葆攻坚克难的勇气,增进航空报国的底气,为更好赋能航空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与力量。

盛汉霖

能源与动力学院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航发黎明发动机装配厂“李志强班”职工回信,展现了党中央对航空发动机研制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作为航空发动机领域的青年教师,总书记的回信让我深受鼓舞,我们科研工作者更要坚定航空报国信念,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服务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突破“卡脖子”技术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也要积极培养和引导更多的青年人才加入到航空发动机事业中去,为建设航空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养后备力量。

李宝忠

能源与动力学院

2020级本科生

“让中国的飞机用上更强劲的‘中国心’”,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鼓舞了奋战在一线的航空人、动力人,也极大激励了我们青年一代。近代飞行能力的每一次突破,都与推进技术的发展直接相关。动力兴则国兴,航空强则国强!拥有强大的国防,国家才能安全,人民才能幸福。择一事,以命前往,终一生,不负信仰。作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子,选择了飞行器动力,就肩负起了动力强国的重任。我们将矢志不渝在航空发动机事业上勇攀高峰,做祖国航空事业的“强心人”!


素材来源丨新华社、新闻联播、各相关单位

责任编辑丨王伟、张一坤

校对丨彭丽

出品丨晓南晓航工作室

审核丨王晖、成杰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