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冬至节气丨追求极致,推动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专精”发展


“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今日11点27分09秒

我们迎来了冬至节气



凛冬已至,春朝可期

所有的春暖花开

正在前方等待着

让我们共同聆听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

锚定“极致”

砥砺前行勇突破的故事


与南航共成长 /

学科底蕴深厚


1952年,南航初建,作为建校时期设立的首批专业之一,航空仪表制造、飞机电气仪表安装与试验两个专科,承载着祖国对航空人才培养的殷切期望成立了,而这正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前身。

“一直以来,专业的发展都很受重视”,自动化学院教授赵敏谈道。1989年,多个专业调整组成了测试工程系,该系在建立初期就集聚了一批优秀的师资,南航自主培养的第一位院士陶宝祺教授以及熊克、张焕春等教授均是本专业的任教老师。专业分别于1981年、1990年,顺利申报了硕士点和博士点,“如果说从本科到硕士,研究能力上了一个台阶,那么从硕士到博士,就是上了两个台阶”,人才是第一资源。有了博士点,学科在全国的影响力扩大,才有能力做更系统、更深入的研究。团队进一步壮大,优秀师生的集聚,也为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8年远东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

2020年远东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


在多年发展中,学科经历了多次合并与改革。1995年,“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正式设立,并沿用至今。2000年10月,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与三系组建了自动化学院,同年,设立了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点。作为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国家一流专业培育点、江苏省特色专业,学科至今产出了丰硕的成果,从2008年至2022年,学科作为联合主办方每年都举办远东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这是国内举办规模最大的无损检测领域的国际论坛,每年参加论坛的国内外专家近1000人,年均投稿的中英文论文300篇,极大提升了我国在无损检测领域的影响力。2017年,学科团队创建了江苏省仪器仪表学会无损检测仪器专业委员会,为江苏乃至华东地区提供无损检测新技术最新成果和信息交流的平台。

学科从设立至今,在过程中也经历过艰难的时期,一方面,改革给本专业教师团队的人员配置带来了改变,另一方面,作为“宽口径”专业,如何紧跟国家发展步伐,解决“既要保证就业与专业对口,又要搞好科研”的矛盾迫在眉睫。面临困境,学科经历了一段很长时间的“摸索期”,让老师们极大地提升了对学科的认识,意识到必须在专业领域做精做深。


在“专精”上下功夫 /

擦亮学科特色


“如何走出学科特色,让学科走的每一步都稳扎稳打”,这是学科在发展中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学科要培养的是拔尖通识人才,不是每样会一点儿,而是样样都要做专做精,学科发展经历了一段“迷茫期”,跟随着田贵云教授的思路与考量,开始深耕“无损检测”方向,并逐渐在这个方向形成了优势。近三年来,学科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等纵横向课题50余项,其中承担国家重大专项20多项,取得了我国在全自主化高速铁路、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成果。

学科能够持续快速发展、科研成果斐然,离不开团队教师的辛勤付出。教师团队在无损检测领域深入耕耘,笃行实践,带领学生团队参加竞赛,包括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等项国家、省部级奖项共计50余项,实现了学院内多个奖项从“0”到“1”的突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突破?是因为学科前行的方向一直是正确的,始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创新性地去解决一些有深度、有难度的问题。



目前,学科建设了高速载运设施无损检测监控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形成以服务航空航天、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己任,以测控技术为主,兼具明显的电子信息特色为辅的面向工业化、信息化的特质。发表学术、教学论文共100余篇,获得《仪器仪表学报》年度优秀论文1篇、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优秀研究生奖1项、全国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1项。3篇SCI论文入选Top 1% ESI数据库高被引论文。

多年来,从学科中走出的优秀学子不计其数,包括国家级人才、总师级人才、省部级人才等,多人兼任中国测试计量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航空学会计量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计量学会理事、全国光电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拥抱前沿科技 /

赋能学科发展


“人才培养始终是学科发展的重中之重”,为了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南航特色的优秀人才,学科始终与“三航”特色紧密联系在一起,开设了航空测试系统等多门具有特色的课程,依托师资优势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夯实航空航天基础理论与实操应用的学习,着力培养学生三航方向的专业特色。

学科注重培养技术过硬的专业型人才,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动手能力必须要强,必须让学生在实验中锻炼技能。目前,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都是采购专门的实验装置,或者自己设置设计实验装置,每门课程都会开展相应的实验课,以及专门的课程设计等环节。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不仅来自于课堂,更来自于实践。毕业的学生多从事于计算机测控、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等领域,并在各自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都是源于这门学科在实践上对学生的要求与重视。



“教学和科研要更注重质量,拥抱前沿科技,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才能让育人开花结果”,赵敏说道,学科在无损检测、图像处理、计算机测控等专业领域取得了一批学科前沿的优秀成果。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更新知识模块,学科开始迈向人工智能的新方向,只有主动拥抱,才能更好地理解、拥抱、驾驭它。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始终保持与世界科技前沿接轨,重视教学变革与人才培养,在航空航天、人工智能、学科实践等领域特色显著,使得学科在已有的优势基础上不断实现迭代升级。



目前,专业开设了一门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课程——人工智能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将测控技术及仪器与人工智能相结合,挖掘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感知,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虚拟空间中,激发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智能操作能力,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对相关学科领域的先进科技均有一定深度的了解,且实践实操能力较为突出,就业方向除优势的航空航天领域外,其他相关专业领域的就业占比也逐年提高,这些都是学科大力推进特色教学所结下的硕果。

对人工智能的计量,一直是最具挑战性的技术难题,而这也是团队研究的核心。谈到未来的发展,学科团队希望能够培养出更多面向人工智能的管理型人才,面向科学研究的创新型人才,对我国测试计量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未来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

还将继续沿着深化基础研究与

创新专业特色的发展路径推进

担负起学科应有的社会责任与时代使命


南航·冬至印迹

……



时光静谧无声,冬至悄然而至

指尖白露凝霜,流年安然无恙

南航校园银装素裹

美如画卷

愿你万事兴,岁平安


摄影丨王嵩来

摄影丨王森

摄影丨庄智星




素材来源丨自动化学院、党委宣传部

特别鸣谢丨刘灿铭

图片设计丨虞越

值班编辑丨潘昕怡

文字丨王艺琳、潘昕怡

责任编辑丨王伟、彭丽

校对丨张一坤

出品丨晓南晓航工作室

审核丨王晖、成杰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冬至节气丨追求极致,推动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专精”发展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