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在行动!绿色科技催生绿色未来!
在蔚蓝的宇宙深处
有一颗脆弱而美丽的星球
她是大自然的杰作
是生命的摇篮,是灵魂的家园
它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地球
今天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
我国的宣传主题是
“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让我们共同守护这片蓝色星球
让她永远充满诗意和美丽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世界地球日
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这是一个专门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旨在提高民众对于现有环境问题的认识,并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通过绿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六届
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阐明
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与绿色复苏发展
当前,地球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
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转型
已成为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普遍共识
能源革命迫在眉睫
南航在行动
近年来,我校紧跟世界能源变革发展趋势,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要求,2020年12月成立综合能源研究院,并在多个学院进行相关领域研究,在双碳目标达成的道路上贡献出了属于南航的智慧和力量。
综合能源研究院旨在
加强能源领域“从0到1”的基础研究
打破不同学科、学院间的壁垒
推动我校动力工程与
工程热物理、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力学、控制、电气科学与工程、材料
等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
通过能源科技领域的
基础性和前沿性重大研究项目牵引
形成若干国际领先的能源前沿研究优势方向
攻克能源转换、储存
与利用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
培育新兴交叉学科增长点
形成已有特色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
群峰突起、竞相争辉的发展格局
推动跨学科能源科学拔尖人才培养
综合能源研究院由能源与动力学院、自动化学院、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等多个学院联合建设,近年来在清洁能源高效转化、氢能与长时储能、绿色航空动力、低碳能源经济等主要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面向国家双碳重大战略和能源结构低碳转型重大需求,近年来能源与动力学院科研团队围绕构建零碳循环,在全光谱太阳能梯级耦合利用、低成本长时储能、二氧化碳再生合成清洁燃料等变革性能源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学院科研团队发展了能量互补、品位耦合的全光谱太阳能梯级耦合利用理论,建立了太阳能全光谱捕获吸收、光-电、光-热-电和光-电-热化学等太阳能传输转换与耦合利用方法,突破传统“光电转换波段有限”和“光热利用品位降级”的局限,实现了V型钙钛矿-硅光伏耦合、聚光光伏-相变-热电耦合和聚光光伏-光热化学互补等技术 “从0到1”的突破;发展了等级孔仿生相变储能、跨季节低成本钙基热化学储能等新方法,研发了离子嵌入与双电层耦合的热电转换及储电一体化新技术,突破了高储能密度与高功率密度难以兼顾的难题,能量密度提高84%,功率密度提高120%,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发明了二氧化碳捕集与转化一体化、光热协同驱动甲醇低温高效制氢等新技术,突破了二氧化碳活化难、转化率低、积碳严重等瓶颈,二氧化碳合成清洁燃料效率达39.1%。
未来,团队将围绕国家双碳重大战略,聚焦清洁能源转化、长时储能和绿色航空燃料制备的基础理论、方法与关键技术突破,为国家能源低碳转型和绿色能源航空器发展贡献力量。
面向绿色航空重大需求和航空电气化发展趋势,自动化学院科研团队围绕大功率发电、高效功率变换和智能配电等先进航空电气系统技术开展创新性研究和实践。
“多电全电飞机电机系统及其控制”校百强创新团队依托多电飞机电气系统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新能源发电与电能变换高校重点实验室,牵头获批成立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航空电气化专委会,在航空大功率无刷发电、起动发电一体化和高功率密度航空电驱动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研究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在大型客机、运输机、无人机和直升机等多个重点型号工程得到应用。
在航空大功率无刷发电/起动发电技术方面,提出并突破无刷同步电机单相交流励磁、定子电励磁双凸极电机设计与控制等关键技术,有效提升飞机电源系统的可靠性和维护性,为机载系统能量优化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在高功率密度高效航空电驱动技术方面,通过多场耦合分析、集成设计和高动态控制,实现宽速域运行效率、转矩密度和控制精度提升,为多电飞机电力驱动/作动系统和电推进飞机动力系统提供了创新方案。
未来,团队将瞄准绿色航空混合动力对大功率高可靠航空电动力系统的迫切需求,聚焦兆瓦级航空发电与电推进系统的基础理论、拓扑结构与控制策略、测试方法与平台构建等关键技术开展研究与攻关,为推动航空电气化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科研团队立足国家绿色转型及降碳的战略方向,为解决风能、太阳能、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存储问题,与全球领先新能源科技企业中创新航组建“江苏省高效储能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该实验室致力于先进储能材料与储能机理研究、储能组件加工与成型技术研究以及储能器件智能制造与集成技术研究。
重点实验室致力于发展面向电动汽车、电动航空领域的高比能动力离子电池和固态锂金属电池的关键材料技术以及高性能、低成本、规模化储能的钠离子电池、水系金属离子电池技术和高效电催化水分解制氢技术,建立起了“材料机制前端研发-器件模组中端制造-产业终端应用”校企研发模式。
开发低成本、环境友好的集流体干法涂布关键技术,复合材料数字化加工成型技术,储能系统热管理技术,储氢装置的加工制造技术以及储能器件智能制造技术,实现储能系统结构件一体化成型是实验室的重要研究方向。同时,重点实验室也致力于打造储能器件高端智能装备研发生产基地,针对储能系统安全问题,构建高安全长寿命的电池系统。
未来,实验室将紧密围绕国家新能源战略和科技创新大局,继续发挥在高效储能领域的技术和创新优势,加速电池储能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为实现绿色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经济与管理学院能源软科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08年,团队面向国家能源经济管理及气候变化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围绕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复杂系统建模与分析、能源消费与低碳行为、新型电力系统规划与运维管理、能源金融与碳市场和环境政策评估等方向开展系统研究。先后入选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工信智库、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校百强创新团队、校国际合作工作先进团队。
团队先后承担了40余项国家级项目,在国内外主流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400余篇,荣登2016年全球热点前沿(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能源与环境效率评价)TOP1贡献机构。多人次连续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等榜单。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省部级奖励20余项,多项资政建言发表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多份咨政报告提交中办、国办、国务院参事室。
面向未来,能源软科学研究团队将继续秉承特色研究、追求卓越的发展理念,以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为己任,面向国家“双碳”目标和低碳发展重大需求,重点围绕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路径、能源转型风险管控体系及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等方向开展研究工作,为政府、企业制定能源环境战略、政策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生逢其时,重任在肩
南航将继续
以实干之姿践行责任担当
以奋斗之名书写智慧与力量
素材来源丨能源与动力学院、自动化学院、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值班编辑丨李爽、周然、王婷玉
责任编辑丨王伟、彭丽
出品丨晓南晓航工作室
审核丨王晖、李秀龙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