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援非故事|黄小民:马里,是我入党的地方;马尔格拉是我的第二故乡!

关注省中 关注健康精诚  仁和爱心 责任心 将心比心

1995-1997年,黄小民援非的地点也在马里马尔格拉,也是上一篇推文中提到的叶圣雅教授支援过的那所医院——马尔格拉医院。这里也依旧是炎热的撒哈拉沙漠气候,不仅风沙大,昼夜温差也极大(据说最高时曾达到58 ℃),年降水量150 毫米以下,生存环境非常艰难。

图为2015年,黄小民教授应邀访问马里。马里卫生部总监马马杜•戛纳先生向黄小民表达感谢并合影

医疗援非是大义,人民信任最深情

自1968年,我省医疗队一批批源源不断的派驻马里,在中国和中国医疗的帮助下,马尔格拉和马尔格拉医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但是,这个原本真的是“一穷二白”的国家,贫穷的面貌依然没有发生根本的转变。相对人民不断增长的就医需求而言,马尔格拉医院依旧显得十分缺医少药:除了中国支援的医疗设备以及部分新添置的设备,其他的都十分的简陋;检查方面,除了普通诊疗的三大常规检查外,一般的辅助检查基本没法开展。

纵然是这样,这里的人民却对中国人民怀有极其友好的感情,尤其对中国医生的精湛医术,交口称赞。当然这离不开一批一批的援非医疗专家们努力打下的良好基础。

2015年,黄小民访问马里期间与当地孩子们合影

跪着的诊疗,是跨国的伟大

黄小民是医疗队里唯一的内科医生,尤其擅长消化道疾病的诊治。当地流行的疟疾、流脑、霍乱以及肝炎等高发传染病,大多属于内科范畴。

那阵子,他的任务极其艰巨!四面八方的病人蜂拥而至。其中,甚至包括周边邻国如塞内加尔、布基纳法索的病人。他不仅每天平均要看60 多位病人,而且要管理30多张病床。有时病人多了,连地上都躺得满满的。而且,这些病人有许多又都是危重患者,病情复杂,处理不好就会有生命危险。每当此时,他总是头脑冷静,凭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设法克服各种困难,有时候因为病人无法坐起,只能躺着,他便跪在边上为病人专心诊治。

一年多来,他救治了数不清的病人。尤其是许多脑型疟疾病人,送来时已经昏迷、休克,不省人事,但经他几天治疗,往往都能奇迹般康复痊愈。

真心只为病患,男儿洒泪送行

马尔格拉的高温真的很热,但是跨国的医患之情更浓。

有一次,当地一个60 多岁的农妇,在为丈夫举办的丧事上,因过度悲伤而突发脑溢血。所幸农妇的儿子买买提是一个驾驶员,及时将他母亲送到了马尔格拉医院,直接找到了黄小民

黄小民知道,脑溢血的病人虽然能抢救回来,但一般容易产生后遗症,比如偏瘫。不经过长期的治疗,是很难完全康复的,买买提的母亲也是一样。

因此,经黄小民精心救治出院后,她能否完全康复始终是黄小民心头的一件事。于是,在接下来的将近一年时间,他决定隔三差五的步行下乡,用传统手法为她继续治疗,促进她康复。当黄小民结束援非工作回国时,买买提开车一百多公里,赶到马里首都机场,哭着为黄小民送行。

祖国的医疗队,也是祖国人民的健康保障

除了医疗援非,我国还派出了几乎各方面都囊括的支援队伍对马里的建设进行帮扶,在异国他乡为中非人民的共同幸福而奋斗。保障我国援非人员的健康,也是医疗队的重要任务之一。

有一次,我国援非人员李作义身患疟疾,发着高烧,昏迷不醒,辗转到马尔格拉时,已是凌晨一点多。那天病人特别多,病床早已被挤满,他没有地方可以安置。此时,黄小民二话不说,毫不犹豫地让出了自己的房间,让李作义住了进去。他说:“同是援外人员,哪有亏待之理?”说着,就坐在李作义身边,一边为精心诊治,一边观察他的病情发展,一直陪护到天明……

出色完成援非任务

回国机场光荣入党

早在70 年代文革时期,黄小民就曾向党组织递交过一份入党申请,但当时由于种种原因,他的入党要求一直被搁置。之后他在别人的劝说之下,黄小民加入了九三学社。但他一直向往着加入中国共产党,所以在医疗队来到马里之初,黄小民就又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上了一份入党申请书。通过这次援外医疗活动,黄小民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自己的庄严承诺,医疗队党组织和我国驻马里大使馆在他回国之前,批准了他的入党申请

那一天,在马里首都巴马科机场,我省派出的这批援非医疗队圆满完成工作任务,正准备登机回国。这时,使馆秘书驱车急匆匆朝机场赶来,并代表我国驻马里大使馆党组织向黄小民宣布了这个决定。在巴马科机场,黄小民激动万分地宣读了他期待已久的入党宣言。

精诚·仁和

图文:党院办

编辑:陈辞 苏琳

终审:张丽萍 蒋忠

请关注我们:

感谢点赞,欢迎转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