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江大学加强教学案例建设,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随时更新的 浙大发布 2022-06-10

去年,浙江大学《工程伦理》课程主讲丛杭青教授负责的《杭州临平净水厂化解“邻避效应”的对策》视频教学案例获教育部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案例库立项支持,成为浙江大学第41个入选(含立项)教育部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案例库的教学案例。该教学案例聚焦于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于社会稳定风险的应对与化解,被实际应用在浙江大学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平台课程《工程伦理》中。使用该教学案例的《工程伦理》慕课课程,则已被全国231所高校采用,课程受益人数超过33万人
自2019年浙江大学发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优秀教学案例认定办法》以来,学校每年对优秀教学案例进行认定,共形成202项优秀教学案例,资助金额达281万元。在学校的资助和推动下,入选国家级的优秀教学案例数量逐年增加,在去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主题案例专项征集活动中,浙江大学依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大战役的实践成果,积极动员名院、名家力量编写两大主题教学案例,6个主题案例获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立项支持,是本次全国主题案例专项征集活动中获立项支持最多的高校之一

近年来,浙江大学高度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其中一个重要抓手就是促进学科建设与产业创新互动,深化产教融合改革。一个个优秀教学案例的产生与实践,正如把教育与产业体系人才、智力、技术等要素高效连结在一起的铆钉,串联着资源集聚与优势互补。
工商管理专业学位导师吴晓波教授主导的案例《从“学标”到“越级对标”:吉利汽车的超越追赶之路》、邢以群教授关于中粮包装十年间组织结构演化的教学案例、郑刚教授关于小米公司的一系列战略管理案例以及工程管理专业学位导师王世良教授关于万事利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均为学生提供了以行业为支点、以企业为重点、校内与行业共同培养的教育开环。这些鲜活的教学案例,讲述了一个个中国企业成功走向世界经济舞台中心的“中国故事”,培养了一大批胸怀“国之大者”的未来企业家和领导者。

从参与实践到校企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再到注重应用价值搭建人才出口,每一步变革都推动着学生直面产业复合交叉的现实需求。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导师祝增荣教授指导的《昆虫不育技术根治农牧业重大害虫》案例,描述了采用不育昆虫技术根治非洲大陆重大人畜害虫采采蝇的技术体系和操作过程。师生于1994年开始参加应用昆虫不育技术根治坦桑尼亚桑给巴尔的温古贾岛采采蝇项目,并正式宣告桑给巴尔采采蝇被根治。该教学案例被广泛用于《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等11门涉农课程中,在训练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了解并掌握作为环境友好型、可持续、投入产出好的昆虫不育技术的基本原理、操作过程的同时,也培养了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全球视野和责任担当意识。
浙江大学拥有3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和1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全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占全校硕士生总人数的63.9%,其中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人数占全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总数的53.8%,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成为浙江大学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9月,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浙江大学举全校之力成立了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浙江工程师学院),致力于服务国家战略核心领域,实施面向产业、复合交叉的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卓越培养项目模式改革,为国家培养社会急需的卓越工程师。工程师学院教学案例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仅2020年,工程师学院就有7个教学案例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案例库。
例如,工程管理专业学位导师汪劲丰教授带领学生开展《港珠澳大桥大节段钢箱梁施工监控》案例研究,把课程教学搬进国家重大工程现场,亲历港珠澳大桥建设,全面了解大桥的设计、制造、安装等建设环节。案例详细介绍了港珠澳大桥精细化施工监控全过程实践情况,借以弥补目前课本“重理论、少实践”的不足,启迪学生的工程思维、质量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大国工匠”精神。

浙江大学专门成立了专业学位处,负责统筹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在学校的积极推动下,教学案例已经成为浙江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教育教学和教材资源,在强化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是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重要载体,还是扎根中国大地、面向多元国际、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的天然抓手。
例如,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导师张颖岚教授带领学生开展的《南宋临安城遗址价值认知与保护》教学案例研究,围绕“文化遗产与社会发展”的主题,走进南宋都城临安城。学生通过田野发掘亲自参与到考古工作中,进行了深度的实操训练,在讨论交流中探讨古代遗址保护与现代城市协调发展的路径,培养了学生“以史为鉴”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意识。
又如,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张勇教授执导的纪录片《重走坦赞铁路》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推选为“2019年第三季度优秀国产纪录片”,也荣获了“我和我的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电视节目展评展播活动优秀长纪录片等多项奖项。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关于《<重走坦赞铁路>的国际传播》教学案例,带着学生参与中外译制和影片外宣工作,在鲜活的教学情境中,探索培养国际传播人才全球化视野、跨文化叙事与传播能力的途径。

在不断涌现的生动的教学案例中,浙江大学实践着破除仅以论文发表评价师生的简单做法,将教学案例编写、行业产业服务等教学、实践、服务成果纳入教师考核、评聘体系;把参与教研活动,编写教材、案例,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就业、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竞赛展演等计入教师工作量。同时,浙江大学还积极实践着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大胆改革,将优秀教学案例、优秀实践成果等纳入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成果标准体系,与发明专利等创新成果并列,作为评价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的重要参考。

内容来源:浙大新闻办
文字记者:周伊晨
本文编辑:董哲辉
责任编辑:杨金 | 周伊晨

热门内容
👇👇👇

浙江大学第十六期“书记有约”活动举行

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一行赴敦煌研究院工作会谈

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一行赴贵州台江考察调研乡村振兴结对帮扶情况

浙江大学“翰墨礼赞”老年书画作品展开展

浙江大学西湖学术论坛第245次会议暨“数智双碳”高峰论坛举行

《中国休闲典籍丛刊》在浙江大学首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