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10式主战坦克的弱点
节选自 日本10式主战坦克的弱点
译者 董干戈
【编者按】 最近,日刊PANZER杂志刊登了日本著名军事评论家三鹰聪先生的一篇评论文章,题目就叫做《10式主战坦克的弱点》。为了了解日本专家如何看待自家的10式主战坦克,我们特将此文的主要内容译出,供读者朋友们参考。小标题也沿用原文的小标题。
研制主战坦克是“一场赌注”吗?
10式主战坦克从立项到定型,再到装备日本陆上自卫队,前后用了10多年的光景。从2012年正式装备日本陆自开始,到陆自的综合火力演习,再到2013年的自卫队“中央观阅式”上坦克部队作为先头部队接受检阅,10式坦克频频亮相,“出镜率”相当高,可以说是好评如潮。在这里,作者换一个角度来思考,指出10式主战坦克的某些不足,也许是有益的。
世界格局变化之快,往往出乎人们的预料。上一代日本90式主战坦克研制之初,是以苏联T-72坦克为假想敌研制的,设想苏联红军从北海道入侵日本,以90式坦克与之相抗衡。但是,1990年之后,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一下子进入了“和平的时代”。然而,世界并不太平,没有了东西方对抗,但出现了反恐战争和低强度战争(LIW)等新的战争形态。这对将来的战争形态预测,变得十分困难。
回顾日本在二战后三代主战坦克的研制,可以说都有具体的作战对抗目标。61式坦克是为了对抗T-55坦克,74式坦克是为了对抗T-62坦克,90式坦克是为了对抗T-72坦克,都有明确的对战对象。可是,到了研制10式主战坦克时,俄罗斯军队从北方入侵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一下子失去了具体的作战对象。在这种情况下研制的10式主战坦克,不能不说是“一场赌注”(gamble),在设计上就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未经受实战考验的“轻量化”
对10式主战坦克加以质疑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它的重量问题。当代各国的主战坦克,为了强化防御力,都是增加其战斗全重的,主战坦克的战斗全重超过50吨的已成主流,更有超过60吨的主战坦克。可是,10式主战坦克的战斗全重只有44吨。业内有许多人士指出:10式主战坦克的战斗全重过轻,可能导致防护力不足。在10式主战坦克研制之初的《研制大纲》中,关于防护性的表述,仅有“能对抗多种威胁的防护性能”一条;而关于机动性的表述,则有“能在期望的时间和地点迅速出击的战略机动性”和“能迅速集中战力的战术机动型”这两条。可见,研制之初就把坦克的机动性放到突出位置,这是造成10式主战坦克“轻量化”的根本原因。轻量化的结果,必然要降低装甲厚度,从而削弱整车的防护力。
一般说,提高坦克的防护力有两种方法。一是增加装甲厚度,这是最通常的办法。另一方法是减小坦克的外廓尺寸,以减小中弹概率。10式坦克采用的是后一种措施。有人建议,为了提高10式坦克的整车防护性,可以加装附加装甲或反应式装甲。但是,日本防卫厅认为,反应式装甲中弹爆炸时,会对周围产生影响,因而决定不采用反应式装甲。这使人们陡生疑惑。须知,在当今的战场环境下,接近战、城市战的场合大大增加,面对地雷和简易爆炸装置(IED)的机会大大增加,10式主战坦克能否适应这些战场环境呢?这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笔者注意到在叙利亚内战中动用坦克的情况。在城市交战中,叙利亚政府军和反对派军队都动用了坦克。交战中,尽管双方都有坦克缓慢前进、引导步兵冲击的情况,但是,更多的情况往往是 ,坦克高速前进或后退,向敌方的火力点射击;而后步兵战车高速跟进,步兵下车战斗后,坦克以火力压制建筑物或隐蔽物内的敌人,支援步兵前进。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仅要求坦克有较高的机动性,更要求坦克有坚强的装甲防护力。
当今世界各国装备的主战坦克中,绝大多数都是重量级的,战斗全重在60吨上下,以色列的“梅卡瓦”4主战坦克的战斗全重甚至达到了65吨,只有俄罗斯的主战坦克才46吨多,而日本的10式坦克只有44吨,为各国主战坦克中最轻者。这种未经实战考验的“轻量化”,很值得人们怀疑。
令人担心的每侧5个负重轮布置
日本10式主战坦克的动力传动装置,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动力装置采用了日本最尖端的技术,传动装置也是在世界上率先采用了无级变速箱,传动效率之高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尽管发动机的功率比90式坦克要低些,最大功率只有1 200马力,比90式坦克的最大功率低了300马力,但是,由于传动效率提高,加上战斗全重较轻,所以,传送到主动轮上的功率反而比90式的要高些。
笔者最担心的是,每侧 5个负重轮的布置。在10式坦克试制的初期阶段,是按每侧6个负重轮考虑的,到了定型阶段,才改为每侧5个负重轮。每侧减少一个负重轮,有利于减轻整车重量和降低行驶阻力,但是,每一个负重轮的负荷加大。作为比较,10式坦克的每一对负重轮的负荷重量为8.8吨,而90式坦克为8.3吨,74式坦克只有7.6吨,数值上的差别还是不小的。事实上,根据日本陆上自卫队队员反映,10式坦克负重轮的橡胶圈的磨损,要比74式坦克厉害得多,为维修保养带来麻烦。
另有传闻称,由于10式坦克的地面附着力稍差,其爬坡能力甚至比重量稍重的90式坦克还要差些。
此外,长长的橡胶侧裙板,也是有利也有弊。利点是可以起到间隔附加装甲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抵御破甲弹对行动部分的攻击,又能屏蔽行动部分散发的热量,减小被敌方红外探测仪器发现的概率;缺点是在越野高速行驶时,往往会卷入大量黏土、沙尘或淤泥,严重时甚至会使负重轮脱落。坦克回场保养时,行动部分的附着粘土更是令坦克乘员叫苦不迭。
C4I系统的意外的陷阱
本节所谈的内容,也包含“与C4I相对应的数字化坦克”的内容。
众所周知,C4I是“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和情报”五个单词的英文缩写。C4I系统是构成战场网络化的基石,是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
10式坦克是日本第一种具有战场网络终端的装甲战斗车辆。在10式主战坦克上,装上了“基干团队指挥控制系统”(ReCS),使得即使是一个坦克排也可以构成战场网络。
关于10式坦克的C4I系统,由于保密的原因,外界得不到更详细资料,但是,还是可以对该系统的功能做大致的判断。根据推测,在10式坦克的C4I系统中,当然应当具有判定我方和敌方坦克坐标位置的信息,以及我方的瞄准方位、燃油箱容量、现存弹药数量和弹种、本车的故障情况等信息。此外,万一本车被击中,也能在“最后时间”向上级报告:本车在哪个方位、被什么反坦克武器击中以及损坏情况等信息。在这里,主要谈一谈10式坦克C4I系统的不足之处。
现代社会中,几乎每一个人都有一部手机(移动电话)。如果没有手机,现代人将处于完全孤立无援的状态。甚至一些个人信息以及电话号码等,全都存在手机里,很少有人能记在脑子里,形成了“手机、电脑依赖症”。
笔者本身就有一旦手机电池没电,立马就会有“孤立无援”之感。对于10式主战坦克也是一样。一旦C4I网络失效、出现故障或者被敌方干扰,立即会使本身的战斗力大幅度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靠乘员的感官来进行判断和操作,而乘员的这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就出来的。这是首先要指出的10式坦克的C4I系统的最大弱点。
在日常生活中,从机关、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到个人的电脑,无不时时刻刻要防止遭到黑客的攻击或恶意软件的侵袭,为此,要采取多道计算机安全防护措施,安装价格不菲的杀毒软件。可以说,网络战争不仅在军事上,即使在日常政治、经济和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静悄悄地进行中。
在战场环境下,坦克和坦克之间,以及坦克和上级指挥机构之间,主要靠无线数字通信网络来联络和传递信息。网络安全是头等大事。为此,必须采取高级别的密码技术和密钥技术。
笔者认为,10式坦克最大的弱点不是重量和装甲厚度方面的问题,而是C4I系统的安全性方面的问题。这里列举几年前发生的一个重大事件。那就是2011年12月5日,伊朗军方不费一枪一弹便完整地俘获了美国空军最先进的RQ-170型无人机。这种RQ-170型无人机,是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相当先进的隐形无人机。它执行对敌方的侦察监视任务,机密程度相当高,美方仅生产了很少数量。2011年5月,这种RQ-170无人机提供给美军特种部队,参与了刺杀本·拉登的行动,负责刺杀行动中的图像和声音的情报收集以及行动中的实况中继。这种无人机的战场使用,虽然是美国空军直接执行,但是,使用批准权却由美国中央情报局掌控,足见RQ-170无人机的机密程度相当高。但是,这样先进的无人机,竟然被技术不太先进的伊朗军方所俘获,除了反映出美国军方对自己的技术过于自信和使用上的麻痹轻敌之外,也反映出无线数字网络系统意外的脆弱性。无人机的军事使用已经相当多,但是,同有人机相比,无人机的故障率相当高,仅仅美国军方每年就有10多架无人机坠落或损坏。据称,伊朗军方所使用的对抗设备,并不是多高级的设备,而只是从俄罗斯引进的最新型的电波探测防护仪器,经过改进后,用来探测美国的无人机信号。RQ-170虽然是隐形无人机,但仅仅是对雷达探测隐形,人眼还是看得见的。发现RQ-170无人机入侵后,启动破译的返航程序,无人机便可以安全地落入伊朗境内。这件事对美国军方的打击很大,它反映出美国的C4I技术尽管十分先进,但仍然有它脆弱的一面。伊朗军方俘获RQ-170无人机后,经过分析和破译,不仅进一步发现了RQ-170无人机的弱点,也使伊朗的无人机技术上了一个台阶。
这个事例用到10式坦克上也是对得上号的。10式主战坦克上的C4I战场网络系统也是一样,其安全性存在着极大的隐患。在10式坦克的坦克连中,即使有一个坦克排的网络系统出现问题,也会使坦克连的协同作战能力大打折扣。敌方可以不费一枪一弹,就会在对抗作战中获得先机。
从日本陆上自卫队协同作战能力上讲,10式主战坦克的C4I网络系统,无疑是很优秀的。坦克部队内部的通信联络也还说得过去,但是,坦克部队和陆上自卫队的步兵部队、特科部队的通信联络,则仅仅靠无线音频通话来联系,效率比较低。
日本陆上自卫队的网络系统,为基干团队指挥控制系统(ReCS)。这套系统早在10多年前便研制成功,由于采购价格昂贵,部队的装备进度很缓慢。10多年过去了,日本陆自的部队还没有全部配齐。而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这套系统还没等全部列装便显得落后了。这套ReCS系统的实际通信速度较低,在日本陆自部队的演习中,甚至出现了靠人员来传送邮件的情况,一时传为笑柄。
当前日本陆自各部队之间的情报传递,是两套系统并用。坦克部队之间利用C4I网络系统;而坦克部队和其他部队之间,也用传统的无线电通信。也有的坦克乘员嫌C4I系统的操作太麻烦,而仅仅利用用惯了的、传统的无线电通信。可以说,号称“10式主战坦克的最大亮点”的C4I系统,很可能是它的最大弱点。
从MBT到MPT的对应措施不足
2008年间,在10式坦克的试制车型TK-X坦克的媒体见面会上,一些军事媒体记者对这款新型主战坦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一位军事媒体记者问:“这种新型坦克多少钱一辆”?日本防卫厅官员回答说:“10亿日元可以拿下”!一时间,“新型坦克10亿日元”成了日本一些军事媒体的头版头条。10亿日元,相当于人民币5 000多万元,实在是太贵了点。
尽管正式定型生产后,10式主战坦克的采购价格会降到10亿日元以下,但也降不到哪儿去,依然是“世界上最贵的主战坦克”。这就极大地限制了日本陆自对10式坦克的采购数量。可以说,采购价格过高,也是10式主战坦克的最大弱点之一。
一种新型主战坦克的研制周期一般为10~15年。日本10式主战坦克的研制者声称,“10式主战坦克,将是日本研制的最后一种主战坦克”。言下之意是,主战坦克(MBT)的战场作用将发生重大的变化,由主要是对坦克作战转变为应对恐怖分子或游击队的城市街巷战、应对简易爆炸装置的攻击等,主战坦克将向“通用战车”或“多用途坦克”(MPT,全称为Multi-Purpose Tank)转变。而日本军方在这方面的考虑并不多,从MBT到MPT转变的应对措施明显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