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现实:总览意大利装甲力量发展概略(冷战前)
意大利装甲战斗车辆国产化程度较高,装甲部队建设起步较早,这使意大利坦克无论是设计还是作战理念均有“规律”可寻。然而,这又是怎样的一种“规律”呢?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穷国”、“野心”与“坦克”
坦克对于地面战斗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这在本质上是以技术换生命,最大限度的节约战争资源----意大利人从一开始就敏锐的领悟到了这点。不过,“坦克”同时又是一种昂贵的军事技术装备,结构再简单的“坦克”比一辆卡车也要昂贵得多,这一点决定了国力有限的意大利人,在对这种划时代兵器的投入中,从一开始便是“抠门”和“精打细算”的。一战爆发后,意大利考虑到利害关系,加人协约国方面作战,其参战目的是要瓜分北非,占领的里雅斯特和阿尔巴尼亚等地,在地中海地区建立霸权。1915年4月,英法俄与意签订伦敦密约,许诺意大利战后可以获取奥地利和巴尔干的一些领土以及在瓜分土耳其时分得一部分势力范围。在此形势下,1915年5月,意大利向德奥宣战。参战后意大利屡战屡败,伤亡100多万人,经济也遭到严重破坏。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意大利军方对英法率先投入使用的坦克表现出了极大兴趣,自身的军事工业也有一定能力,但薄弱的经济情况却决定了,意大利人最先引进和仿制的目标,只能是价格低廉的FT-17(意大利仿制版被称为菲亚特3000)。对英法手中那些更大、更重、更强的中型和重型坦克只好望洋兴叹。
1919年,意大利参加了巴黎和会。按经济军事实力来说,意算不上强国,比英法差得多。意大利要求得到被“许诺”的领土,甚至提出独霸亚得里亚海。这种过分的野心不可避免地同英、法、美产生矛盾和冲突。到1919年4月意首相奥兰多因和会未满足其领土要求而退出会议提前回国。根据1919年9月10日协约国与奥地利签订的《圣日耳曼条约》,伊斯特利亚、克伦地亚和达尔马威亚部分地区、的里雅斯特、提罗尔南部、达尔马威亚沿岸一些岛屿(阜姆除外,划为自由港),划给意大利。1920年7月,赔款委员会斯巴会议确定,意大利应得德国赔款总数的10%。意大利虽然获得了一些利益,但对英法没有完全履行1915年密约的诺言及凡尔赛和约的结局均极为不满。在一战造成的社会动乱的历史背景下,意大利法西斯组织得以滋生。意大利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接二连三的短命内阁无法应付社会动乱的现实,最终导致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墨索里尼上台执政后,为了替本国垄断资本效劳,力图把地中海、红海和巴尔干的广大地区纳入意大利的版图,建立一个“新罗马帝国”,于 1927年5月26日在议会提出了一个积极发展军事工业的计划。其目标是到1935-1940年使意大利“能够动员5 00万人, 并能把他们武装起 来”。墨索里尼对此甚至夸口说,要使意大利“陆军强大到它的坦克马达轰鸣能够遮蔽亚平宁半岛的任何声响,履带拼接在一起能够遮住意大利的土地”。换言之,在墨索里尼那庞大的军事计划中,以坦克为核心的陆军机械化问题是占有重要地位的。然而,就在墨索里尼踌躇满志之时,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打乱了他的计划,意大利经济遭受重创。到1932年,意大利工业生产总量比1929年降低了33.2%,钢铁产量下降34.7%,机器制造减少33.2%。危机使意大利的绝大部分工业陷入瘫痪。为了不让人民群众的不满酿成严重恶果,墨索里尼在强化恐怖独裁统治的同时,决定“提前”将国家拖入战争轨道,转移人们的注意力。于是,在1935年与1936年相继发动了侵略阿比西尼亚和武装干涉西班牙的战争。然而,战争规模、军备计划又与意大利的经济状况发生了严重错位(意大利有一副极好的胃口,却有一口烂牙)。在这种情况下,意大利军方只能将有限的军费,集中于采购价格低廉的轻型坦克上,以勉强应付满足侵略战争的战场需求。意大利工业界自然也只能“投其所好”,为军方生产出一些性能低于欧洲同等标准,但成本也的确不高的坦克来赚取高额利润。结果,这一点就决定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意大利工程师在其坦克设计中,采取了一种以经济性能为主、军事性能为辅的整体思路,并因此侧重于轻型和超轻型坦克,对研制、生产成本高昂的中型、重型坦克兴趣索然,甚至都少有技术储备。这最终让意大利自食恶果。
二次世界大战:人“多”坦克“少”的尴尬
二战爆发之前,意大利便接连陷入了侵略阿比西尼亚和武装干涉西班牙的两次大规模战争,消耗了大量军用物资,使武器装备产生了严重的困难,军事力量不容许立即投入一场新的更大规模的战争。这两次规模空前的军事冒险,虽然从表面上看意大利都取得了胜利,仍是实际上,它所遭受的损失是极其严重的,仅在西班牙战场上,意大利就损失飞机759架,各种车辆8948辆,大炮3277门。因为侵略战争消耗了大量的军事装备和战略物质,到“二战”爆发时,意大利的战略物资大大低于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水平。如作为军队被服的主要原料,棉花和羊毛,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意大利储备的棉花为86.2万吨,羊毛为12.4万吨,而到1939年棉花和羊毛的储备仅为3.2万吨和2.1万吨。其他原料就更为缺乏,到1939年9月1日,意大利的铁矿石和黄铁矿仅够180天使用,煤仅够50天使用,钢材只够14天使用。为此,1939年12月13日,法西斯政府以国王的名义发布公告,宣布征用私人的铜器、铁栅栏杆买卖及宝石,封存锡与镍。甚至唆使少年意大利也就是中、小学生从家中的褥子中抽出羊毛献给国家,以示“爱国”。但这些措施根本解决不了继续进行战争所需要的装备和物资。这一点墨索里尼本人比谁都清楚,他认为为了参战,意大利需要在短短几月内进口2100万吨战略物资。但是意大利现在既没有支付这批货物的手段,也没有运输它们的交通工具…….这种极度的窘境,反映到意大利军队的机械化水平上也就可想而知了。
由于战略物资的极度缺乏,法西斯军队必需的武器装备得不到满足。到1940年春季,意大利陆军号称是73个师,而实际上,其中只有19个师编制满员,武器装备齐全。34个师因缺乏装备,编额不满,因而没有多大战斗力,其余几个师的情况就更差了。1940年5月30日,墨索里尼在致希特勒的信中说,意大利现有大约70个“战斗力很强”的师,“如果有武器装备,我可再组建70个师,因为意大利缺少的不是人”而是武器装备。墨索里尼的这番话,并不是向希特勒在“哭穷”,而是的的确确的实话。当时的意大利,既便是步枪储备也不过120万枝,军火生产远不能满足需要,以至到二战爆发时,法西斯意大利的步兵所使用的武器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武器没有多大差别,多数士兵手中拿的还是1891年式步枪或更老的武器。步兵部队的情况是如此糟糕,作为重点建设的装甲机械化部队情况也没好到哪里去。战争中意大利拥有超过70个作战师,但由于坦克数量严重不足,真正建成的只有3个半装甲师。既第131“半人马座”装甲师、第132“公羊座”装甲师、第133“利托里奥”装甲师。原计划还准备将一个骑兵师,第2 “铁头”师改编为第134装甲师,但未能实现。第136“法西斯青年”师有时也被人称为装甲师,但它除了几门卡车牵引式火炮外和普通步兵师没有多大区别。另外,战争初期,每个意大利骑兵师〔快速师〕都配属支援纵队〔相当于1个装甲营〕,分成4个轻型坦克分队,每个分队下辖了3个排,每排拥有4辆轻型坦克。然而,即便是真正建成的这3个装甲师,其实际情况也并不理想。
“半人马座”装甲师1940年在阿尔巴尼亚亮相,参加了意大利在希腊、南期拉夫和北非的军事行动。1943年中期在意大利重建。使用德军装备,包括III号突击炮、黑豹坦克和党卫军教官。同年9月12日该师被解散,武器被德军收缴自用。“利托里奥”装甲师1940年6月间在阿尔卑斯山区参与对法国的战争。1941年和“半人马座”装甲师一起在南斯拉夫作战。1942年~1943年一直在北非,配合“公羊座”装甲师和德国非洲装甲军团〔第15和第21装甲师〕作战。1942年11月,在阿拉曼战役中几乎被全歼,剩余部队被“公羊座”装甲机械化战斗群吸收(既“阿雷艾特”装甲师残部)。第133“利托里奥”装甲师系1939年在参加西班牙内战的“利托里奥”师基础上组建,1942年春到达非洲,最终在阿拉曼战役中基本覆没。其基本编制如下。第133装甲团:基本编制同132师,三个坦克营的番号为第4、第12、第51,编制装备坦克189辆。第12摩托化步兵团:团部连、摩托车连,第23、第36摩托化步兵营,第21自行反坦克营(装备同上)。第3装甲炮兵团:该团在阿拉曼战役时完全不满员,其牵引炮兵营实际只有一个。第2炮兵营:12门75毫米野战炮。加强军属第332炮兵营:12门100毫米榴弹炮。第554、第556自行火炮营:每营4辆指挥型塞莫温特和8辆自行火炮。第406防空连和第133防空营第5连:各装备6门20毫米高炮。第3装甲骑兵营(侦察营):营部装备2辆指挥型L6/40和2辆普通型L6/40,包括两个连,每连编制2辆指挥型L6/40和26辆普通L6/40。第133工兵连。第133供应连。第35、第41修理维护连。第133野战医疗连。其他附属单位从略。相对于纸面上应有的正常编制,利托里奥师的装备其实严重不足额,该师在第二次阿拉曼战役开始前只拥有85辆中型坦克(编制189辆)和20辆L6/40(编制58辆),只有自行火炮部队是足额的。
“公羊座”装甲师可能是最广为人知的意大利装甲师。可以说在众多的意军部队中,该师得到的评价是最高的。阿拉曼战役时期,该师已经替换掉了可怜的L3系列超轻型坦克,以M13/40和M14/41为主力作战车辆。其基本编制如下。第132装甲团:包括团部连,高炮连(8门20毫米高炮),第9,第10和第13坦克营(其中第9营按编制应为M13/40,另两个营为M14/41)。团部连编制拥有6辆M13指挥坦克和27辆M13系列坦克,每个坦克营包括2辆指挥坦克和50辆普通坦克。第8摩托化步兵团:包括团部连,摩托化侦察连,第5和第12摩托化步兵营,第3自行反坦克营(12辆47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第132装甲炮兵团:该团的1营和2营各装备12门75毫米野战炮,3营和加强的军属第15炮兵营各装备12门105毫米榴弹炮,第5和第6营(突击炮营)营地各装备4辆指挥坦克和8辆75/18自行火炮。第501防空营装备8门90毫米高炮和16门20毫米高炮,第31防空营装备8门88毫米高炮。另有团部连。第3装甲侦察营:营部连应装备5辆AB41装甲车,下属第4和第5装甲侦察营各应装备17辆装甲车。第132工兵营和第232工程通信营。第132供应营。第82运输营。第40和第42修理维护连。第132野战医疗连。其他附属单位从略……
从编制来看,132师拥有相当强大的装甲力量,包括189辆坦克,16辆自行火炮,39辆装甲车,另外还有8辆指挥型坦克,然而在阿拉曼战役打响时,该师仅仅拥有92辆坦克和12辆装甲车,只有自行火炮是满编。如果考虑到意大利坦克可怜的作战能力,这点实力就更显得不够了。1942年11月4日,“公羊座”装甲师最后的一点装甲力量在战斗中被摧毁了,此后它和第20摩托化军另外两个师的残余编为战斗群向西撤退,在最后的战斗中,阿里埃特师的部队发出了可能是二战意大利军队中最悲壮的电文:"敌军坦克已突破我师南翼,全师已遭包围,位置在比尔阿巴德西北5公里,“公羊座”装甲师的坦克仍在战斗!" “公羊座”装甲师在1943年4月重建时,被重新命名为“公羊座”装甲骑兵师。重建后的“公羊座”装甲师,9月停火宣布后立刻在罗马附近与德军交火。投降后被德军解除武装。然而,既便有“公羊座”装甲师这样的部队稍微挽回了颜面,但意大利装甲部队在二战中整体表现不佳,以至于当意大利与盟军实现停火并倒戈一击后,没有任何原意大利皇家陆军的装甲部队被认为还有存在的价值,均遭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