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crdj2277 Intro 社会评论与公益探讨  生活  公益|一个人和他真实的观点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有益才说 我过去才让多吉,现叫周健。 有多少孩子本应少一些痛苦离开这个世界,却被当成“血泪求捐”的工具。 她们公开说:生命是平等的,孩子有生的权利。我们应该全力救助。 她们私下说:生病的孩子更容易募到善款。 《南方周末》的报道《危险的爱,难查的帐》对“小希望案”的曝光让我们看到人性里的黑暗,是红里透黑的黑。 公益是为不特定的大多数,不是为特定的自然人服务的。在大多数国家都明令禁止公益慈善组织为“某个人”展开个案筹款,为什么在中国就愈演愈烈呢? (一) 2014年7月21日,上海“小希望之家”青少年关爱服务中心,由陈岚等人共同出资成立。作为全国首个预防未成年人虐待与忽视的机构,小希望成立后却转向了“病孩救助”。小希望之家的理事臧伟胜说:“理事会因救助方向与陈岚产生过争议,但病孩更容易募到款。” 在病孩的痛苦感召之下,小希望之家的志愿者从十几名迅速发展到上千名,募集资金从几万元快速积累到几百万元。 善与恶都不是天生的,常常在你一本正经地觉得站姿很善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奔跑在恶的路上了。觉察到这个变化是不经意间的事情,等你发现的时候,是选择恶的诱惑还是善的不易,决定了你以后的路。 陈岚和小希望的理事们在这里作出了不同的抉择。 (二) 2012年1月,我参与过一个抢救早产三胞胎的募捐活动。本来把手机和银行卡绑定,收到捐款到账信息及时公布就好了,却有人坚持要求在募款文字中说明“捐款后发短信通知”。 我有朋友捐款后,没有发短信。三天后,他告诉我,没看到自己的捐款被公布。我询问相关的负责人,对方恶狠狠地抢白我一阵之后,就彻底不理我了。 我顿悟了,坚持“捐款后发短信通知”的要求,是为把捐款没有发短信的钱放到它处,挪着它用。后来,我通过其它方法查到了那个卡的银行账单,他们被迫在网上公布收入和开支。收支全对上了,但做假账的人忘记了,他把我和另外一个人捐13000元买的四支药,卖了两支,钱没有入账。  有大度的人选择不追究这件事情,甚至表示理解他扣留的是“生活费”。而我,选择了离开,老死不相往来。 很多人喜欢善恶分明的二元论,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让好人“免责”,好人不必反省自己的的行为是不是在纵容、维持、姑息那些恶性。好人们会说,世界就是这样善恶分明,恶人作恶是他自己的事,只要我在做善事就好。事实上,有不少坏人的恶都是在好人的宽恕下才变本加厉的。 (三) 2010年初,新生女婴“小希望”被查出肛门紧锁,并伴有先心病,肾积水等多种疾病,天津儿童医院认为如果勉强手术,即便顺利孩子最多也只能活一两个月。 当时的陈岚网名“深海水妖”在网上称孩子病情轻微,情况良好,救治没有任何问题,是孩子家属认为“没屁眼”难听才放弃治疗。她给这个婴儿取名叫“小希望”,甚至冒充孩子母亲深夜冲到天津临终关怀医院,抢出婴儿奔北京。 在婴儿的父母和警方的追索下,陈岚归还了这个婴儿。 “小希望”最终死在临终关怀医院,孩子的母亲不堪相关人士骚扰,患上了严重抑郁症,举家搬迁。 当年我在天涯做版主,是这件事情的深度观察者。一个婴儿岌岌可危的生命,都可能变成对利益和金钱的攫取时,我怅然若失的不仅是要在“反对”和“拥趸”之间保持中立,更是只能相信恶人必有恶报,相信这些“坏胚子”总有一天会因本性所致,把恶的一面暴露得淋淋尽致。 情形的力量对人的改变是巨大的,在整个事件过程中,我丧失最多的是自己视为人生快乐的精神品质,比如友爱、善良、天真以及相信社会美好的力量。 (四) 2015年8月21日,4个月大的李江涛被父亲虐待致颅脑严重损伤,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抢救,婴儿的命捡回来了,但却可能变成植物人或有严重后遗症。无论是医院的护士还是小希望之家的志愿者都认为,小希望之家的寄养条件没有能力照顾这样的婴儿,陈岚却坚持将李江涛转入位于闵行区都市路388弄的寄养点。 护理阿姨张岚说:“婴儿去世那个晚上,庇护中心有十多个孩子,但只有一个做饭的阿姨看护。”2015年11月23日李江涛死了,次日早上被发现时,身体已经僵硬。 白一斌是小希望之家救助另外一个新生儿,因唐氏综合征等疾病,出生后即被父母放弃治疗。小希望之家于2014年10月介入后,在北京和睦家医院为其做完手术后接过寄养。自2015年12月后,外界就再也没有看到任何白一斌的消息。白一斌的捐赠者就此询问,陈岚以与家长签订了保密协议为由,拒绝透露其消息。 2015年8月21日,上海市静安区民政局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让“小希望”之家,停止开展儿童寄养项目。据内部人士透露,陈岚手上仍有4个孩子,陈岚究竟把这些孩子藏在那里,是死是活,大家都不知道。 国家法律明令禁止,除民政部门外,任何社会组织和个人设立孤残儿童养育机构。养育孤残儿童是一件高风险的工作,为什么一些做大病救助的机构,即便没有从事儿童护理和寄养能力,也不惜钻法律的空子,也要办自己的“大病儿童寄养点”呢? 面对《南方周末》的记者,小希望的理事坦言:“寄养点也可以让爱心人士参观,宣传效果更好。”宣传效果好就是可以筹集到更多的善款,有钱人来参观以后,肾上腺素分泌得更快。 当一个人利用社会的“怜悯心”就可以获得巨大的利益和财富的时候,那些天真和充满善意心灵,在面对真相的时候,就必然会坠向无尽的黑暗。积少成多,时代的坠落也将成为一种必然。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说的就是这个格局。 (五) 根据公开资料,小希望之家从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总共募集善款超过700万人民币,支出总额为300万左右。 你捐钱的时候,以为钱全部用在孩子治病身上,事实上,少数大病救助机构和他们的志愿者是“吃完捐款人转身再喝病孩的血,甚至分尸烹肉”,你以为那些大病救助机构是靠爱心维系,事实上他们是靠“喝血”生存。 以“渴望女孩”麦冬姣项目为例,小希望之家为其筹款共计12万,在神源医院花费近5万,公开撰写结项报告中写称孩子痊愈。麦冬姣堂姐对记者说,病根本没有治好,也不管继续治疗,她们说余下费用已经给别的孩子用了。 “爱笑女孩”熬珍依的家长说:自己支付的医疗费发票被小希望之家拿走,没有给钱,也没有退票给我们。 周银西个案中,陈岚曾给周买奶粉的志愿者要去了合计5万元的奶粉发票,说可以报销,之后,志愿没有拿到报销款,发票也未归还。 小希望之家这些被记者曝光的做法都比较“低端”,现在做得红红火火的那些大病救助机构,其手法更隐蔽,更其乐融融,好让那些“肾上腺素分泌”过多的爱心人士痛快地捐款。 大病救助机构出募款平台做背书,志愿者负责找病孩,负责敦促病孩家属在各大网站发布信息。钱到账以后,大病救助机构抽完管理费,(靠,“计提管理费”绝对是违法行为,却从来没有人管。)就把钱划拨到医院,(靠,靠,在什么医院治病,里面又有很多不明不白的事情,大医院的医生开药都从医药代表手里拿回扣,剩下的大家去脑补吧。)医院给出“往来款项”凭证,大病救助组织做账。 上面说是过程,那治疗发票都去哪里了呢?中国现在的医保体系,报销比例因治病医院的所属地区有所不同,大概是80%到50%之间,你的捐款,医保报销的部分钱去哪里了呢? 很多时候是病孩家属和志愿者私分了,志愿者会对家属讲,这些钱得捐赠一半到大病救助机构,我们需要帮助更多的孩子,剩下的一半你留着给孩子吃营养,孩子身体还弱。说得爱心满满,事实上是一套分赃的话术而已。 所有这一些的经历,让我觉得自己赖以支撑活下去的价值观仿佛是聚沙而成的大厦,伫立在都市的洪流之中,随时都可能轰然倒地。如何保护好我自己在滚滚红尘中那岌岌可危的信念,这些都是我后来投身慈善公益进行抗争的原因。 我不知道你们看到这些心里是怎么想的?我们又改如何应对,希望大家通过文末的留言说一说。 (五) 2015年10月11日小希望理事会发表声明,罢免陈岚理事长职务,委托沪中会计师事务所对小希望之家财务状况进行审计,要求陈岚交接,陈岚以理事会决议不合法拒绝。 在上海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平台上,小希望之家2015年度年检不合格。2016年12月16日,被予以行政处罚,其处罚原因:“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予以行政处罚。”   2016年6月29日,捐赠人代表麦女士向上海静安区人民法院起诉。要求陈岚公开2015年10月31日至2016年5月31日捐赠财产的使用和管理情况,其请求被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以内部争议为由予以驳回。上诉至上海市第二级中级人民法院后,却以缺乏法律依据的原因再次被驳回。 2016年1月27日,小希望理事会向上海静安区人民法院起诉,要求陈岚移交职务权力的诉讼请求,被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以原告提起诉讼主体不符合法律规定予以驳回。 2016年12月15日,陈岚在深圳注册成立了一家名为“希望树青少年成长关爱中心”,也在北京筹备一家推广儿童保护的“小希望之声”公益机构。 面对体制无力引发的长期忧虑,这个时代正愈发令人感到沉重,而说好的梦想呢?面对沉甸甸的现实,几乎没有起飞的可能。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慢,大家背负的东西越来越多,每个人都蹒跚地像个负重的罪人。我们不仅仅要担负个人的房贷、车贷、升迁、赚钱、孩子上学,我们还要担负体制无力之下,被压负在身上对自由、公平和公正的责任。  这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越来越少;这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怀疑越来越多。失落的情绪如同雾霾中的PM2.5早已浸至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我们只能任凭厚厚的雾霾将自己淹没在焦虑之中。面对一次一次社会的爱心泛滥和狗血反转,不少人开始选择小心翼翼地躲避,把自己的互助之心,包裹在家庭与自私的牢笼中,紧张地窥视着周遭那些看不见的黑暗和罪恶。 人生从来不是输在起跑线,而是输在转折点,面对这样一个连行善也被人利用的时代,我们又该如何做出自己的人生选择呢? (鸣谢:本文关于小希望的事实主要引用《南方周末》2017年1月12日之《危险的爱,难查的帐》一文。) 作者介绍: 周  健  北京感恩公益基金会发起人、公共政策与公益评论专栏作家。有十年以上的公益项目以及企业社会责任规划和管理经验,是慈善公益理念的积极倡导者,也是慈善公益领域的资深践行者。 推荐阅读: 这是有益才说,实话实说,有假包换。 点击视频,帮帮您家乡的孩子 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 | CC讲坛《梦想的力量》 如何做出自己的人生选择呢 Reward people gave a reward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