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健 | 你觉得这个贪官善良么?

2017-02-17 周健 有益才说

 生活  公益|一个人和他真实的观点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有益才说


周健曾用名才让多吉


在这个时代,只要稍微观察一下社交圈就会发现,关于善与恶的讨论,大多数人在看它与自己的利弊。

一个官人的孩子,中学就被花巨款送到英国留学,手里拿着多张大额信用卡,一件衣服钱是很多人一年的收入。幼年在国内,父母用大价钱请私教教他高尔夫和骑马,一到休假就陪他周游列国,让他永远看到的是这个社会美好的一面,让他身上充满了贵族的气质。

我认识一个地方小吏的孩子,自称浪迹京城,睡遍神州。有一次喝醉酒后,嚎啕大哭地说:你以为我今天的生活容易么?这都是我爸用命换来的。天天陪领导喝酒弄坏了肝,周周同领导洗澡搞垮了肾,每天提心吊胆怕反贪局上门,随时随地都在想后路,表面上看着牛逼,肚子里全是苦逼。24小时手机不离身,半夜两三点钟领导一个电话,就要穿衣服出门。他被抓进去两周就死了,落个中止调查,这都是用命换来的钱。

在这些孩子眼里,他们会认为自己的父亲是恶人么?不,他们会认为自己的父亲是善人,是天底下最好的父亲。

在得不到平等生意机会的商人心里,在得不到平等升迁的同僚眼里,在那些吃不起饭的百姓的嘴里,他父亲就是一个贪官,就是一个恶人。

这个爱家庭、爱子女的贪官究竟算是善还是恶呢?

一个父亲,爱自己的孩子,从小陪伴他,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无论对社会还是对孩子都是莫大的善。

 一个父亲,为了小家庭的幸福,用公权力去做“权钱交易”,掠夺了很多原本不属于他的财富和机会,在很多人的眼里,就是明抢暗夺,是极大的恶。

先知纪伯伦说:善与恶犹如黑线和白线交织成的布。

同在一个人身上,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善,为达到这个目的搞“权钱交易”是恶,显然判断善与恶不能看结果,但也不是看手段就知善恶。


1935年的冬天,美国纽约穷人区的一个六十岁的老太太因为偷面包被告上法庭。

老太太低着头,嗫嚅地回答:〝是的,法官大人,我确实偷了。〞〝我是饥饿,但我更需要面包来喂养我那三个失去父母的孙子,他们已经几天没吃东西了。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饿死,他们还是小孩子呀。〞

法官的判决是让老太太选择是处以10美元的罚金或者是10天的拘役。

老太太说:“如果我有10美金,我就不会去偷面包;如果我被拘役,谁来照顾我的孙子?”

这时,在现场旁听的纽约市市长拉瓜地亚摘下帽子放入10美金,并请现场的每人交50美分的罚金。市长说:“这是为我们的冷漠付费,以处罚我们生活在一个要老祖母去偷面包来喂养孙子的城市。〞所有的旁听者都默默起立,郑重地拿出了50美分,放到市长的帽子里,连法官也不例外。

偷东西客观上是错误的,不管是什么原因,世界上鲜有人会同意偷窃是善良的。既然老太太偷面包不是善的行为,为什么纽约市市长拉瓜地亚和大家却愿意捐款,帮助老太太逃避处罚呢?表面上看是在为“我们的冷漠付费”,而实际上是我们的冷漠让这个老人为了养活孙子,除了偷窃之外,没有其它选择。

没有选择之下,做出来的任何求生行为都不能被称之为恶。


东西德统一之后,曾经守护柏林墙的士兵,因为向逃往西德的民众开枪受到审判。有一个士兵辩解说,他是被迫执行上级命令。

法官回答,“你可以把枪口抬高一寸”。

法官的这句话,被很多中国人认为既人性又智慧,激动得热泪盈眶。事实上,德国人这么做的理由和中国人的泪点相距甚远。

据1992年的《明镜》周刊对故事原型的报道,“你可以把枪口抬高一寸”这个说法只是我们对“中国式小聪明”的意淫。

德国人不认为在既存秩序之下"耍小聪明"是该备受赞赏的“人生智慧”。

德国著名法律记者 Gisela Friedrichsen 女士在报道中说:法官的大意是指,每个人应该知道,并不是每一部法律都是正义的。以死亡来威胁一个边境闯越者的法律,是需要遵守还是需要拒绝,需要我们反思。选择朝着“越境者”的脚部开枪,并不违背正义,所以,我判决这些士兵无罪释放。

同样,对那些在“柏林墙”中开枪致人死亡的士兵,德国法院并没有因为是“制度之恶”而大赦他们的责任。欧洲人权法院和联合国人权委员会驳回了这些士兵的判决上诉,二者均以《人权公约》“只有当事人本人的生命受到威胁时才能剥夺他人生命,不能用国家安全的理由去杀人”的规定,驳回了他们的诉讼请求。

善与恶的判断不应该来自于结果,也不应该来自于过程,而是来自于是否有选择。

无论是在“偷面包”还是在“柏林墙”的案例中,市长和法官选择的依据不是在承认不合理的制度之下的“小聪明”,而是把尊重别人的生命权、生存权原则放到了高于个体人权的位置之上考虑。

活下去是一个生命最朴素的要求,一个人首先要花时间、花力气照顾好自己,让自己好好活下去。当有人认为老太太“偷面包”就是“恶习”的时候,我们应该先想一想,社会是不是还给了求生者更多的选择。


动物的生存策略起源于对食物和性资源的争夺,前者是为了自己活着,后者是为了基因延续,总之,二者都为了生存。今天,人对性、金钱、权力的追求,其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获得在社会上的生存优势,是泛社会化的生存竞争。

一个人维护自己生存的权力是本能,生命本能没有善恶之分,善与恶的区分是看他有没有更多的选择,他最终选择什么。

老虎吃掉羚羊,羚羊吃掉野草,谁会认为这是恶行?当小蝌蚪拼命向前游动,一脚踹开小伙伴,扎进卵子中的时候,你觉得小蝌蚪的那一脚是善还是恶?生命注定是一场自私的游戏,生物的进化来自于基因自私的力量,优胜劣汰,强者干掉弱者,也是为了优等基因得以延续。善与恶是人与人交往的时候,夹杂了情感、道德和价值观之后的产物。

人是早产的动物,婴儿离开母体后需要漫长的哺乳期才能独立生活,幼儿依赖母亲成长的过程中,会与周围的人与物发生各种争执与冲突,在幼儿眼里,谁对我好,谁就是善,谁对我不好,谁就是恶。

这就是人从对自己的利弊出发来思考善与恶的源头。

回到开头的故事,假如那个官人,除了“花巨款把孩子送到英国”上学之外,就没有其它选择可以让孩子上学,那么这个官人为孩子上学“搞权钱交易”就不能称之为恶。

我们在评价善恶的时候,既不诛心地揣测行为人的动机,也不简单地看事情的结果,而是看他在做的过程中,他是怎么选择的。


善与恶是人身上一块硬币的正反面。善人并非每一件事都善良,他也会有恶行;而恶人也不一定永远行恶,他也会有善举。

哈耶克说:“世界上的坏事主要是好人干的。坏人只能干小的坏事。干大坏事的好人往往是“崇高的理想主义者”,只问目的、不择手段。”正如哈耶克的《通往自由的奴役之路》,很多善人为追求自由上路,却在不知不觉中坐上被奴役的高铁。

没有独立精神的理想主义者,比普通人更容易把好事办成坏事。

人性错综复杂,因缘巧合多变。既然我们凡夫俗子要分清善与恶如此不易,我们就在能选择善的时候多行善,在能在选择不做恶时少做恶,没人强求的时候,少做些无所谓的恶,多做些无所谓的善。

今天,社会太多的时候在关心自己的利弊,而非真正的善恶,这一点,装门面给别人看可以,但不能骗自己,自己对自己必须真诚。

请相信,行善还是好处多。

即使世界并不美好,也不能成为我们不去为善努力的理由,社会不能通过道德审判杀人,城管不能依靠法律规定行凶,这就是我们讨论善与恶的价值,这就是我们对充满罪与罚的人世间的抗争。

奥修说:"自由的人超越好与坏、善与恶,超越一切二分法。他两者都是,也都不是。"

善恶之间是平等的,真正的善是一颗平等的心,尊重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个生命生存的权力,以一颗平等的心对待世人,祈祷我们自己和子孙后代,生活在一个充满善意的社会里。



作者介绍:

周  健  曾用名才让多吉,北京感恩公益基金会发起人、公共政策与公益评论专栏作家。有十年以上的公益项目以及企业社会责任规划和管理经验,是慈善公益理念的积极倡导者,也是慈善公益领域的资深践行者。


推荐阅读:

周健 | 不含诱惑的深情才是爱 

周健 | 春节回家,见见值得珍惜的人,聊聊不能忘却的事

周健 | 你怕不怕被人说是冷血动物

周健 | 春节酒店价格暴涨合理吗?



这是有益才说,实话实说,有假包换。




点击视频,帮帮您家乡的孩子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1413gywgpv&width=500&height=375&auto=0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 CC讲坛《梦想的力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